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持续推进 中西医协同高质量发展

返回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持续推进
中西医协同高质量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刘千 通讯员 张煜锌 何畅 阅读数:0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持续推进

  中西医协同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刘千 通讯员 张煜锌 何畅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今年7月以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开设的“养生夜校”吸引了数千位市民踊跃参加,医护人员传授八段锦、五禽戏等养生功法,掀起了一股中医养生文化新潮流。

  “同德养生夜校”的火爆出圈,是该院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的一个缩影。2024年,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以传承与创新为关键词,加强中西医结合特色专科建设,开设国医馆,设立12个名中医工作室、13个特色专科,设立中医药文化长廊,开办“同德养生夜校”,主编《中华医藏·丛书卷》出版发行,让中医药发展成果造福更多患者。

  近年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每一个人的健康都值得精心呵护”理念,坚持中西医结合,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人才、学科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在建设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的道路上,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打造“同德”特色中医药文化品牌

  作为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试点项目建设单位,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深化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打造具有“同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品牌。

  今年6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国医馆正式开馆运行,这里汇聚了12个名医工作室、13个特色专科,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和省级名中医荟萃,提供“一站式”中医诊疗服务。同时,国医馆带来了全新的沉浸式中医文化体验,20多米长的中医药文化长廊展示了各种中药材、中医养生知识、经典名家名方等,让患者候诊的同时还能了解传统文化。在今年的同德中医药文化节上,养生茶饮、养生药膳、文创产品等多种形式的中医药体验项目也是出圈出彩,受到市民朋友们的广泛好评。当工作日夜幕降临时,国医馆又成了“同德养生夜校”的授课场地,医疗服务外延进一步拓展。中医专家脱下白大褂,穿上练功服,教授市民们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中医养生功法,掀起中医养生新潮流。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持续推进国医大师熊继柏工作室建设,积极开展学术讲座、门诊跟诊、疑难杂症会诊等,传承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中医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打造全国中医药诊疗服务和学术交流传承平台的标杆。

  11月,由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文献信息研究所团队主持编撰的《中华医藏·丛书卷》在杭州发布,遴选收录了明清时期27种代表性中医药丛书典籍,为中医理论、临床实践以及医学史研究提供了新文献、新资料,从而激发出新的学术增长点。该团队参与编纂的《中华医藏·养生卷》于2023年7月在北京发布,遴选收录了从南朝至清代74种代表性养生典籍,充分展示了中医药养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对当今人们的保健与养生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12月,两套丛书在澳门回归25周年之际,入藏澳门科技大学。

  随着国家卫生健康工作的重心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将持续发挥中医药学科优势,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做好传承与创新,让中医药发展之路走得更快更稳更远。

强化中西医结合特色学科专科优势

  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灵魂。目前,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8个。今年新增国家中医优势专科5个,新增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3个,新增立项1个全省重点实验室(全省病症结合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今年以来,青山湖院区投入运行,优化之江院区功能定位,改造闲林院区病房,各特色专科创新发展新技术、新业务,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

  骨伤科作为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炎、糖尿病足等难治性疾病上取得了较大突破,骨髓炎患者复发率仅为10.4%,糖尿病足截肢率低于10%,治疗周期大大缩短,患者痛苦减轻,降低治疗费用。

  精神卫生科发展40多年来,已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牵头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和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症特色优势突出,对难治性的精神疾病,联合神经外科开展手术,让难治性精神障碍患者重新回归社会。

  肿瘤科专注中西医结合护佑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逆转癌前病变。2024年,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并成功创建全省病症结合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已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中心。

  康复科将中医康复理念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在脑卒中康复中,结合中医的针灸、推拿和现代的运动疗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在慢性疼痛的治疗中,中医的中药治疗与现代的物理疗法相结合,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急诊医学科创立了中西医结合“三位一体三结合”的先进急救模式,有效提高了急危重患者的抢救速度及抢救成功率,年抢救危重患者1万余例,抢救成功率97.5%,平均年开展ECMO抢救40余例。积极推进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并于今年开展了两次应急演练。

  重症医学科常规开展包括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各类血液净化技术等各项先进的危重病抢救技术,并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近年来,该科更是积极探索重症感染领域的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等相关技术,更大程度护航患者健康。

提升“数智赋能”医疗服务质与效

  今年,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全面落实卫生健康数字化建设任务,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建设作出努力和积极的探索。

  积极推进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互认率排名居省级医院前列,减少了重复检查,让患者少跑腿少排队,就医更加舒心。

  构建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上线浙江数字健康人“安诊儿(Angel)”系统,患者在手机可完成在线取号、排队叫号、报告查询、医保支付等流程,看病更便捷。

  推进中药全产业链追溯平台建设,让百姓用上放心药,获评2023年全省卫生健康数字化“十佳案例”,成为省内首家中药可全链条追溯的医院。该平台打造了一套从种植、加工、生产、流通到使用的中药全过程闭环管理体系,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饮片的需要。以三叶青为例,可以追溯三叶青从田间地头到临床使用的全过程,医院还可以查询该批次饮片质控评价信息,患者也可以通过小程序查询相关信息。在智慧中药房管理系统内,声光灯物联网装置的使用减少了患者的等候时间,提升了就医体验感。

  中医智慧大屏包含中医数据治理、数字化改革、中药材溯源、精神卫生中心、护理决策、山海共富6项内容,合力打造中医药诊疗服务智慧平台。如“山海共富”,实时监测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中医药特色专科百科帮扶项目任务落实情况,受帮扶的磐安县、柯城区等山区海岛中医院的专科能力得到提升,在省卫生健康委年度专项考核中获得优秀。

  “互联网+护理服务”创新模式,也将优质护理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互联网+线上线下护理服务,组建线上咨询和线下居家护理团队累计服务1万余人次,患者出院随访率达99%以上。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推进“无噪音病房”建设,持续做好叙事护理,让服务更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