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载屡攀高峰,奔向国内一流

返回

这家全国最年轻的省人民医院,在加速奔跑中蓬勃成长

四十载屡攀高峰,奔向国内一流

作者:本报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杨陶玉 阅读数:0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位列全国第25位;获批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住院、门诊患者和医务人员满意度均连续多年满分、多院区战略布局初具规模……2024年,浙江省人民医院迎来建院40周年,这家全国最年轻的省人民医院在加速奔跑中蓬勃成长。

  从建院之初的“一半是水稻田,一半是茭白田”,到如今的“一半是花园,一半是医院”;从多个全国、全省首创到培育出繁盛的特色专科;从一个朝晖院区到形成多院区协同发展格局、医疗集团建设已在路上…… 浙江省人民医院走过了波澜壮阔的40年。

  人民医院为人民。“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全体医护人员肩上扛起的崇高而神圣的宗旨使命。”医院党委书记洪朝阳表示,医院始终秉承这一宗旨,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增进人民福祉贡献全部力量。

构建完整支撑体系,学科建设精进不休

  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崭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也在“希望的田野”上孕育萌芽,同年,浙江省人民医院筹建办公室成立。1984年12月28日,浙江省人民医院正式开诊,由此翻开浙江医疗卫生事业的新篇章。

  全国首个介入病房、浙江省首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浙江省首例原位同种心脏移植手术、浙江省首批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浙江省首例微创人工心脏植入术……

  建院伊始,医院就在学科建设上精进不休,不懈追求医疗进步。

  60多岁的老刘做过心脏生物瓣膜置换后,感染了人工瓣心内膜炎。四处求医无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崔勇为他完成了瓣膜外科手术中难度最高的这个手术:清除掉感染的瓣膜,对周围感染部分进行清创,重建瓣膜底座,然后再换上新的瓣膜。如今的老刘含饴弄孙,生活安逸。

  心脏大血管外科是省级重点学科,综合实力居省内领先水平,手术成功率及疗效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心脏外科微创手术率位居全国第一。

  为推进学科建设,医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在院内遴选出高峰学科、优势学科、竞争性学科3个层次共15个学科,培育一批国内领先/领军、省内领军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后备带头人,提供专项支持,包括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和技术创新发挥以及学科内人才梯队的建设等。

  目前为止,医院的普外科、肿瘤学、泌尿外科、临床护理学等都进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项目,整形外科、康复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眼科、运动医学科、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消化内科和重症医学科等则是浙江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在传承中创新,微创外科再攀高峰

  打造技术高地、建设学科高峰,浙江省人民医院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稳扎稳打,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微创技术是过去二三十年外科领域的最大进展。对患者来说,创伤小,恢复快。我们医院在这方面有坚实的技术基础。”院长葛明华表示。

  作为全省最早开展微创外科的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始终致力于外科手术微创化、微创手术智能化、微创四级手术优先化。以泌尿外科为例,各类手术已经迈入“全微创”时代 。

  “早期膀胱肿瘤,采用激光切除的方法;较晚期膀胱肿瘤则采用完全腹腔镜下的回肠膀胱术,可以不造口、不挂袋子;早中期的前列腺癌采用最大程度保留控尿结构复合体的筋膜内技术切除前列腺,使患者术后控尿率大大提高。”副院长、泌尿外科带头人张大宏表示。

  发展到今天,医院头颈外科的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外科技术,国内首创,国内领军;胃肠胰外科国际上率先开展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首创“以微创为核心的MDT新模式”;肝胆胰外科在国际上率先报道完全腹腔镜下Ⅲa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绘制人才图谱,打造科研高地

  今年7月份,浙江省卫健委发文,确定首批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旨在加快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浙江省人民医院位列其中。

  对医院来说,科研是引擎,一家大医院发展科研实力,拼的是管理者的远见。浙江省人民医院筹谋已久,医院构建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临床科学家团队,打造一流的医院公共科研平台——临床研究中心,整合形成大研究平台。

  春种秋收,厚积薄发。

  在刚刚公布的202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葛明华教授团队领衔的《甲状腺癌精准诊治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早在2019年,浙江省人民医院药临床试验机构就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健康领域科技体制首批改革试点,医院已承接开展创新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和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117多项。

  到目前为止,医院已建成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成立多个医学研究所;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5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总经费屡创历史新高。

  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攀登科研高地,都需要一流的创新人才。40年发展历程中,医院也绘制了自己的人才图谱。在人才培育上,医院外引内培,一方面,制定积极有效的人才引进和配套政策,面向全球引育“高精尖缺”和“卡脖子”技术人才,引进感染病科俞云松、眼科沈丽君、淋巴外科郑有卯等各类人才。另一方面,医院完善员工外出进修学习和攻读学历学位的系列优惠政策,深化“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和“双培养”工作机制,加强医疗卫生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医坛新秀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启动临床医技科室“大师计划”,助力医院学科人才双提升。

  作为首批后备学科带头人,感染病科副主任黄海军主任医师对医院的人才培养机制深感认同。“后备学科带头人,采用的是公开竞聘、公开申报,符合条件的会给一年的考核期,在四年的培养期中,每年有20万的经费。对我们而言既是激励也是鞭策,致力于成为具备学科带头人能力的人才。”

形成独有文化,向集团化奔进

  近年来,浙江省人民医院坚持“建高峰、强厚度、集团化”一条主线发展思路,党建引领下的“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核心”的两心文化闪耀光芒。

  开通免费接驳车、将医院车位让利给患者、建造百米风雨长廊,形成港湾式临时停靠泊位供市民上下车等措施,让患者就医更方便。因为心中有患者,医院不断通过数字赋能,力争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积极推动数字化“浙里急救”应用场景落地,实现省内所有急救中心数据互联互通,打造省域急救综合指挥调度一张网。上线以来,全省范围内120派车时间平均缩短30秒,指令下达时间平均缩短1分钟,平均反应用时13分50秒,比原来缩短1分40秒,定位准确率提升30个百分点,入选全省数字化改革第二批“最佳应用”名单。

  今年,医院与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的数字健康人“安诊儿”大模型深度协同,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安诊儿云陪诊”服务,帮助患者高效完成就医流程,实现了医疗服务的线上线下一体化。

  3年来,医院推出了5批智慧医疗共50项,80%项目已经建设完成。12月22日浙江省人民医院建设发展大会上,AI Agent 医学人工智能体集群1.0版发布,为医院的临床、教学、科研、管理赋能。

  在员工服务上,医院成立职工服务中心,开办职工子女暑期夏令营,推出职工集中带薪疗休养……每一项举措都能让它成为“别人家的医院”。

  医心为民四十载,继往开来谱新篇。浙江省人民医院已经迈上集团化发展道路,综合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目前已有3个运行院区,3个在建院区,托管8家县市区级医院,并获批绍兴医院、毕节医院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从根本上看,这样一种模式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升医疗服务辐射能力,让更多人就近公平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回望往昔,厚积薄发,步履不止,星火已燎原;展望未来,创新引领,勇攀高峰,击鼓催征再出发。浙江省人民医院步履不停,在朝着打造百姓信赖、员工自豪、业界推崇、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