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医院全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
技术为本,科研为魂
迈向医学新高峰
![]() |
![]() |
临床研究中心 |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浙江省人民医院也迎来建院40周年。四十载躬行医道,浙江省人民医院矢志不渝地朝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迈进。
就在不久前的11月22日,202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揭晓,浙江省人民医院摘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两项。
荣誉的背后,是医院聚焦学科建设、坚持科技创新、持续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努力。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表示,作为浙江省内大型公立医院龙头之一,医院紧扣“建高峰 强厚度 集团化”一条主线,精心布局学科“高精尖优”全方位格局,高新技术不断涌现,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攀升。
优化布局,打造学科高峰
近日,47岁的章先生又走进葛明华教授的头颈外科门诊进行复诊。章先生是左侧舌恶性肿瘤患者。
“这是舌部的一个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比较高。”葛明华教授说,这类患者传统治疗方案是大范围切除后用皮瓣修复,手术创伤大,术后生活质量差。“3年前我们启动了一项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创新策略,效果很好。”
这位章先生就是用这个新方案治疗的,新辅助治疗后只做了小范围的切除,基本保留了舌的功能。如今,章大伯已痊愈2年多。
章先生为什么会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头颈部恶性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全省头颈肿瘤精准治疗中心、国家癌症中心甲状腺癌质控专家委员会牵头单位,这样的实力给了患者信心和底气。
“患者走进医院最迫切的需求就是看好病。”葛明华直言,章先生的就医之路体现了医院在头颈肿瘤领域的专业实力,更凸显了多学科协作的意义与价值。随着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愈发迫切,公立医院发展面临更多挑战。为此,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医院整合相关学科资源,成立肿瘤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心脏大血管疾病中心、泌尿肾病中心等综合诊治平台;细分并强化亚专科建设,各亚专科团队协同攻关,深挖专业深度,向精深领域不断迈进,显著提升疑难危重症救治水平,为患者筑牢生命防线。
近年来,医院相继打造普外科、肿瘤科、泌尿外科等国家重点专科项目。2024年,又有眼科、整形外科、康复医学科、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最新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医院在院内也遴选出高峰学科、优势学科、竞争性学科3个层次共15个学科,培育一批国内领先/领军、省内领军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后备带头人,提供专项支持,包括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和技术创新发挥以及学科内人才梯队的建设等。葛明华表示:“我们通过分层分类、精准施策,持续优化学科体系,推进各层级学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技术为本,微创领航新时代
医疗技术是推动医学发展的核心动力,微创技术,以其精准、微创、高效的特点,正引领医学迈入新时代的大门,惠及万千患者。
1991年,浙江省人民医院完成浙江省首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也成为省内第一家开展微创外科手术的综合性医院。40年来,医院在微创外科领域不断探索、勇攀高峰,微创技术遍地开花,成果斐然。
“头颈外科的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乃国内首创,胃肠胰外科开创微创为核心的MDT新模式,肝胆胰外科更是在国际上率先报道完全腹腔镜下Ⅲa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葛明华自豪地说,“这样的技术与理念,让患者不仅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更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24岁的徐女士在准备结婚期间查出5厘米大小的胰头肿瘤,因为紧邻着胃、十二指肠和胆总管,当地医生建议她做胰、十二指肠多器官切除治疗。担心开腹手术对身体打击大,徐女士非常恐慌,甚至有了不婚不育的念头,绝望之中,她找到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牟一平教授。组织多学科团队精准评估后,牟一平为她实施机器人手术,仅需要开五个小孔,就可以切除胰腺肿瘤,保留胃、十二指肠和胆道等器官。顺利完成手术的徐女士不仅步入婚姻的殿堂,还升级做了妈妈,从此人生被幸福改写。
正是锚定省级大医院解决急难危重、疑难杂症的定位,医院着力在提升医疗救治能力上下功夫,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泌尿外科完成机器人手术超过5000多例,血管外科静脉曲张手术量保持全国第一。而乳腺外科乳房重建术、心血管内科孕妇心律失常的零射线消融术、生殖内分泌科辅助生殖技术与生育力保存技术、消化内科小肠镜下息肉摘除和小肠镜经胆肠吻合口取石术以及淋巴外科、显微重建外科首创的超显微技术套锁吻合法和首先提出的淋巴水肿6+X切口技术等一大批特色技术,在国内享有盛誉。
科研为魂,瞄准高水平研究型医院
科研创新,才能持续推动医疗技术进步,进而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对于科研,葛明华有自己的理解:“我们的科研要从临床问题出发,目标是解决临床问题。”
葛明华教授团队的《甲状腺癌精准诊治体系的建立和应用》荣获202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正是医院科研实力的最好证明。
近年来,甲状腺癌以其惊人的增长速度,跃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前列。“甲状腺癌的诊治,尤其是精准风险鉴别和质控标准的制定,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葛明华坦言,“由于缺乏这些关键手段,临床上出现了过度诊疗的现象,而对于高危患者,由于治疗手段有限,死亡率居高不下。此外,传统的颈部手术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创伤,更在心理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面对这些棘手问题,葛明华教授带领团队,历经十余年的不懈探索,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围绕甲状腺癌诊治领域的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通过诊治技术的创新、转化应用的研究以及国家规范的制订,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葛明华院长始终视科研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关键驱动力。围绕建设研究型医院,医院打造了4000平方米一流的医院公共科研平台和临床研究中心,并在杭州医学院的黄龙中心增设1800平方米的实验室空间。医院已挂牌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精心构建涵盖文献资料数据库、临床组织标本库、病例资料数据库的全方位信息支持平台,配备国内顶尖的动物实验中心,为科研探索提供了坚实可靠的资源与技术支持,助力医学创新成果转化迈向新的高度。如眼科中心主任沈丽君带领团队于2023年完成亚洲首例机器人辅助下的视网膜穿刺注射术的临床治疗,这标志着机器人技术在眼科手术中的实际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还成功研发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原型并进行更新,一步步在眼科研究领域攻坚克难。
研究型医院的建设,是医院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战略选择。
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研究成果丰硕,成效显著。在临床试验方面,已备案51个药物专业、105个医疗器械专业,近五年发展迅猛,连续4年承接项目数超200项,合同金额超1亿元,2023年牵头多中心临床试验数位居全国 CCHRPP榜综合性医院第36位。科研获奖成绩突出,在202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评选中,斩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其中甲状腺癌相关研究成果斐然,如创建的新术式已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0余家医院推广,惠及4万余名患者,有力推动临床诊治水平提升及行业规范发展。
人民医院为人民,40岁,风华正茂。浙江省人民医院始终面向百姓需要,不断提升疑难重症诊治水平、攀登医学高峰,努力践行大型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和担当,努力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