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生设限,“奶奶鼓手”的启示

返回

不为人生设限,“奶奶鼓手”的启示

作者:本报评论员 王彬 阅读数:0

  近日,一条关于《儿子反向带妈:68岁母亲成爆裂鼓手》的新闻引来广泛关注。2021年3月,许宝坤奶奶的小儿子杨河带回了一套架子鼓。通过一次偶然尝试,她开启了架子鼓生涯,一打就是几年,还参加了不少音乐比赛和公开演出。

  谁说老人的晚年生活就只能是带孩子、做饭,他们也可以去尝试各种不同的事物,找到内心所爱,追求快乐,进而安放自己的心灵,为精神提供一个栖居之所。

  广西这位玩架子鼓的老奶奶就是一个典型和榜样。她打鼓的那种精气神儿完全不输年轻人,在愉悦自己、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向社会传递着“热爱不分年龄”“人老心不老”的正向理念。

  架子鼓、农村老太太,两者本来八竿子打不着,可现在就这样融合在了一起,并产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这位奶奶因为架子鼓,开启了一段寻找自我的奇妙旅程,找回了活力、激情、快乐、自信和精神,也展示着自己独特的个人价值,更享受着世间的乐趣与人生的美好。她的这段旅程也鼓舞和激励了无数困惑迷茫的人。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自己父母是多么的辛苦与不易,他们大多为了子女放弃了追寻自己梦想和乐趣的机会。事实上,我们的父母不是谁的附庸,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而子女要做的,便是关注他们内心的情绪需求,帮助他们成为心目中那个更好的自己。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子女的“人生必修课”。

  “奶奶鼓手”的养成,离不开家人尤其是她小儿子的理解、尊重与支持。她的架子鼓是从事声乐教学工作的儿子手把手教的,当她能够完整打出一曲《桥边姑娘》后,儿子专程回家为她配乐,并将她打架子鼓的视频传到网上。在家人的力挺下,老太变身“爆裂鼓手”,也成为了一缕自由的风、一束灿烂的烟火。

  这对母子的相处模式堪称现实范例,值得我们好好感受、用心学习。68岁的老奶奶都能大胆追寻内心,追求梦想,充实自我,享受人生,年轻人更没有理由去自怨自艾、徘徊犹豫、原地踏步。不为人生设限,勇敢去尝试,释放一切可能,才能不负光阴,不负这可遇而不可求的时代旅程。每多一个人这样做,“奶奶鼓手”所泛起的现实涟漪就会多扩展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