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返回

中考倒计时,现在努力来得及吗?孩子情绪不稳定怎么办?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作者:本报记者 朱丽珍 整理 阅读数:0

  孩子的小情绪

  1.距离中考越来越近,我想最后再冲刺提分,可总觉得时间不够,心里也不断问自己,现在努力还有用吗?可以怎么做呢?

  答: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更需要我们以热情、信心和努力来迎接它。有句话说得好,“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知道结果。行动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调整心态,稳定情绪,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复习备考中;

  ◆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增强学习信心;

  ◆巩固错题,弥补不足,提高做题的准确度;

  ◆弱势学科多得分,优势学科求稳定;

  ◆研究中考真题,总结归纳技巧。

  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曾经努力过,就不辜负曾经的自己。

  2.我从小成绩很好,爸爸妈妈也为我骄傲。可是进入初中后,我觉得做好孩子真的挺累,要为别人口中的优秀而努力。其实我也想贪玩、想睡懒觉,不想伪装自己,只做一个“听话的孩子”。请问我该怎么办?

  答: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类似的困惑和挣扎。进入初中后,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和社交圈子的扩大,你可能开始感受到来自外界和自己内心的更多期待和要求,这让你觉得累和压抑。

  以下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找到平衡并做回真实的自己:

  认识并接受自己的情感:允许有时候想贪玩、想睡懒觉。这是人性的一部分,学会在合适的时候满足自己的需求。

  与父母沟通:通过沟通他们可能会更加理解你,并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空间。

  找到真正的兴趣:比如运动、艺术、阅读等。不仅可以让你放松,还能帮助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适当的运动和健康饮食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状态。

  学会说“不”:不要为了迎合别人的期待而牺牲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寻求外部支持:比如找一位信任的老师、辅导员或心理咨询师谈谈感受。

  成长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自己的过程。不要过于苛求自己,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去成长和变化。

  3.我的作文不太好,妈妈让我每天写日记,她还要检查。每天日记都不知道该写什么,我也不想被妈妈看到,该怎么办呢?

  答:其实你的困扰更多的是来自你不知道日记该写什么,以下几个小方法希望能帮助你找到写日记的灵感和乐趣。

  生活即灵感。尝试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记录一些有趣的、感人的或者让你有思考的瞬间。

  日记即表达。尝试把日记当“树洞”,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对某件事的看法和感受。

  记录即积累。尝试在每日阅读中摘录你喜欢的句子与情节,记录它们给你的启示,也能发表对人物的看法。

  想象与创作。日记的形式也可以更多样,诗歌、想象故事等都可以,发挥你的想象,创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世界,编写属于你自己的故事。

  家长的小烦恼

  1.感觉进入中考倒计时后,孩子的情绪变得很焦躁,问他学习怎么样,都不愿意多说,问几句就开始发火。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沟通。

  答:作为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入手。

  积极倾听内心。鼓励孩子积极表达观点和情绪,表达就是释放的过程。家长需要耐心倾听,避免打断,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理解。

  保持平常心态。孩子面临中考,会消耗更多的心理能量,家长需保持一颗平常心,给予孩子更多能量。当孩子处于焦虑时,不要急于当下立判,而要积极地观察,感受孩子的情绪状态、心理需求等。

  运动化解焦虑。学习离不开劳逸结合,适当运动有助于情绪宣泄、缓解焦虑。家长不妨多陪伴孩子参加一些相对和缓的户外运动,把户外运动作为一个重要项目,安排在孩子的考前计划之中,助力孩子在张驰有度中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理性看待中考。孩子的命运并不只是这一次考试所决定的,对孩子保持合理的期待,不进行攀比,多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

  2.考试的时候,发现很多题目女儿明明是会的,却因为审题不仔细或者计算错误而失分。该怎么改变她这种做题习惯?

  答:因审题不仔细或者计算错误而失分的情况在很多学生中都普遍存在,只要用好“放大镜”和“显微镜”,就能帮助她逐步改善这些做题习惯。

  学生多用“放大镜”。提醒女儿在做题前像拿着“放大镜”一样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题目的要求,还可以让她用自己的话复述题目,以确保真正理解;做题时在题目中标记关键信息,如单位、限制条件等,以提醒自己注意这些容易忽略的地方;完成题目后,再次拿出“放大镜”养成检查答案的习惯,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重新计算或检查答案是否合理。对于复杂的题目,鼓励她分步解答,每完成一步都要检查,这有助于减少计算错误。

  家长多用“显微镜”。从“显微镜”来看待女儿取得的进步。多多给予她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当她有点儿进步时,更要用“显微镜”来看待她的进步,为她养成的良好做题习惯点赞。

  当然,质变需要量变作为前提和必要准备,要想改变做题的习惯需要时间和耐心。

  3.孩子从小受到的都是奖励教育,可慢慢发现,奖励不好使了,调动不了孩子的积极性。有没有好的方式能激励到孩子?

  答:奖励教育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孩子的学习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但是当奖励教育效果不明显时,我们可以静下心来观察,是因为什么导致孩子主动性降低。是因为想要兑换的东西门槛太高?还是暂时不知道想兑换什么?

  家长不妨将兑换的事物扩大范围,从兑换物品到兑换一次亲子郊游、兑换一次亲子手工等。

  孩子对父母有天然的依赖,尤其越低龄的孩童表现越加明显。在孩子的心里,礼物奖品固然能让他开心,但是都抵不过爸爸妈妈的陪伴。

  亲子类的活动不仅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密的感情,更加能建立孩子内心的自信,还能让孩子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本领,不断成长。

  特别感谢

  杭州市滨江区胡耿民名师工作室

  杭州闻涛中学 邢文波

  杭州闻涛中学 管锭婷

  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 梁莉

  杭州市春晖小学 张雯

  杭州市钱塘实验小学 金诗媛

  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 王祖越

  杭州市浦沿小学 李园园

  郑炜班主任工作室

  杭州高新实验学校 陈哲彬 向恺璐 胡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