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椒江越艺越剧团春节大戏一场接一场
两天前才演完,大年初一又登场
![]() |
正在后台换戏服的熊莲芬 |
![]() |
在后台化妆的演员们 |
![]() |
演出现场观众爆满 |
距离下午的演出时间还有好几个小时,台州黄岩前蒋村文化礼堂戏台前的空地上,三四百张条凳已经摆得整整齐齐。
戏台是村里刚建好的,又恰逢年关,村委会决定邀请剧团在这里上演一场连续5天的越剧大戏。
为了下午的演出,台州市椒江越艺越剧团团长熊莲芬顾不上吃午饭,早早地就在后台准备起来。
过去这一年,熊莲芬带领剧团演出近700场,辗转在台州、温州、宁波等地表演。春节前的日程排到了腊月二十八(2月7日),而大年初一就又要演出。
在越剧界摸爬滚打18年
基本都是在外过年
后台是简陋的,十几个银色的化妆箱沿着戏台后的墙角一字排开,大小镜子竖起来,就成了她们的化妆间。演员的“百宝箱”里,往往放着她们的化妆包、靴子、私服,以及一些个人用品。
幕布与音响设备在村里的戏台上布好,乐队在戏台下架好大鼓、小锣、琵琶等各式乐器,一个临时舞台就搭建了起来。这是“乡村戏班子”的演出日常。
在演员们化妆时,骑着三轮车的大爷大妈、抱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坐公交车赶来的爷爷奶奶们陆续到达。他们早早在前排座位上坐定,第一时间占领最佳观剧位。小商小贩也聚拢过来,气球、甘蔗、麦鼓头、手抓饼……叫卖声不绝于耳,舞台周围逐渐热闹起来。
当天的第一个曲目是越剧经典《救风尘》,讲述风尘女子赵盼儿智斗权贵周舍,解救受骗姐妹宋引章的故事。熊莲芬在其中饰演的即是周舍这一小生角色。
从第一次登台出演《康王告状》,到代表作《狸猫换太子》,自17岁入行以来,熊莲芬已经在越剧界摸爬滚打了18年。这些年里,除了疫情期间,她基本上都要在外过年。
“民营剧团可以说是‘挣不挣钱看春节’,春节前后是演出旺季,我们要把握这个时机,在外过年也已经习惯了。”熊莲芬告诉记者,她们剧团的日程表已被排得满满当当,春节期间只有两天假期,没有时间回湖北老家过年了。
剧团里无法与家人团聚的还有很多演员,为了新年的仪式感,熊莲芬就和大家一起吃了顿年夜饭。
心中“戏比天大”
哪里有订单就去哪里
十八年的戏曲生涯,熊莲芬对于演出的准备流程已经再熟悉不过。
对着镜子,熊莲芬把头发包起,在脸上抹底油粉底、画眼影眼线、画眉毛鼻梁、画唇形鬓发……这些复杂的步骤一气呵成。
接着,穿上有凤形图案的丝质橘色戏衣,戴上造型精致的藏青色丝绒盔帽,脚踩高约4寸的青色花纹云头靴,一位风流倜傥的越剧小生立马就出现在眼前。
刹那间,熊莲芬就像是换了一个人,私下里谈笑风生、活泼可爱的姑娘不见了,变成了一个眉清目秀、温文尔雅的年轻书生。
细碎的锣鼓声慢慢响起,熊莲芬趁着上台前的间隙,赶紧抓起一个从附近摊贩上买来的温岭嵌糕吃了两口,一边吃还一边默背着《救风尘》的台词。
这时,台下已异常热闹,黑压压的一片几乎把舞台前的空地全部占满,约莫有一千来人。空闲的条凳变得很少,一些人干脆就站在人群最后面:有人倚靠在墙上,有人坐在电动车上,还有人坐在自己的轮椅上……
“蓦地眼前牡丹开,霎时魂飞九天外。摘过娇花千百朵,不及美艳两姐妹……”饰演周舍的熊莲芬登台开唱,动作眉眼间尽显一副“花花公子”模样,台下观众纷纷鼓掌。
一个穿着靛青色外衣的爷爷告诉记者,他是从其他村子过来的,上午10点就到了,大约坐了半个小时的公交。
“我们台州这里的人都非常喜欢越剧,一旦听说有演出,只要不是太远,大家都会过去听戏。”这位爷爷说,他很喜欢《救风尘》,台上演员的表演也很到位。
像椒江越艺越剧团这样的民营剧团,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演员大多也不是科班业出身。“我们往往哪里有订单就去哪里演出,不分春夏秋冬,扎根在乡村的土地上……”熊莲芬说,他们这些剧团和演员就是靠着演出收获了大量忠实的剧迷。
“在我们这一行,有句话叫‘戏比天大’。只要开嗓就要演完,看到舞台下大家的笑脸与掌声,我们就觉得一切都值了。”熊莲芬说,大家的喜欢是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