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脑血管堵牢迟迟无法再通
双重手术结合打通“生命供给线”
本报讯 秋风起,夜微凉,最近杭州终于褪去盛夏的高温,早晚甚至有了一丝凉意。
每年秋冬都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时节,骤降的气温容易让血管收缩变细,血液黏稠度变高,从而引发心脑梗塞。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脑血管病院区(博奥院区)就接诊了一位突发中风的患者,不仅发病来势汹汹,而且堵牢的血管迟迟无法再通,病情危急。
大伯突发中风
闭塞血管迟迟无法再通
前不久,正在萧山家中休息的俞大伯(化名)突然觉得左肢乏力,抬不动手,紧接着说话也不利索了。
家人发现后,赶紧将他送到了当地医院急诊,医院给他做了急诊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发现右侧颈内动脉完全不显影,这就是大家平常说的“血管堵牢了”。
浙大二院心脑血管病院区神经外科虞军主任医师解释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说大脑是亟待灌溉的“农田”,那么颈内动脉作为颅内供血的重要动脉,作用就是为脑组织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这是脑组织功能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当这一运行机制出现问题时,就会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将对人体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这种病变在医学上称作颈内动脉闭塞,它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通常认为闭塞时间超过4周的称为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对于有症状的慢性颈动脉闭塞患者,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案:开放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者介入治疗(颈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
当地医院曾尝试介入治疗,结果发现术中导丝始终无法通过闭塞部位,这就表明,单纯依靠介入治疗无法“打通”这根血管。
然而俞大伯颈内动脉的闭塞范围从颈部段一直延伸到了颅内段,对于这样广泛的闭塞来说,单纯开放手术也很难解决问题。开放手术一般只能处理颈内动脉颈部段的堵塞,对于颅内段的病变只可谓是“鞭长莫及”。
治疗陷入了停滞,时间正在一分一秒的流失,俞大伯的病情也愈发严重。
复杂谜团终解开
复合手术打通“生命供给线”
最终,焦急的家人将俞大伯送到了浙大二院心脑血管病院区,虞军主任仔细分析病情后表示,他将通过复合手术的方式解决俞大伯的问题。
他介绍说,所谓复合手术就是将开放手术与介入手术相结合,取长补短、相互协作进而解决很多以往难以处理的问题。但复合手术对医疗中心有着非常高的硬件要求,同时对于手术医生的考验也是极为苛刻的。
浙大二院心脑血管病院区建有全国单体规模最大、设施与流程最先进的一站式复合手术室,此外作为浙大二院神经外科的复合手术团队,虞军主任及其团队成员有着丰富的复合手术经验。这一系高超的硬件和软件水平将是为俞大伯排忧解难的重要保障。
虞主任首先利用开放手术暴露颈内动脉,借助神经剥离子剥离颈动脉内膜及粥样斑块,打通了颈部段的堵塞。随后利用介入导丝通过动脉内膜的假腔越过颅内段的阻塞部位,借助球囊在颈内动脉颅内段的不同阻塞部位进行了多次扩张成形术。
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提示俞大伯的颈内动脉整段的阻塞被打通了,血管形态及血流恢复情况十分满意,不久后就顺利出院了。
“复合手术是目前复杂脑血管病最有前途的治疗方案,也是近些年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发展的最新理念。在面对颅内动静脉畸形、颈动脉闭塞等复杂疾病时,复合手术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为以往无法手术的疾病提供了治愈的希望。”虞军说。
浙大二院心脑血管病院区(博奥院区)建有全国单体规模最大、设施与流程最先进的泛血管介入诊疗中心和一站式复合手术室,今后将发挥其强大的复合手术能力满足危重病人诊治一体化的需求,深入贯彻“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理念,矢志不渝,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方序 鲁青 金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