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老康

返回

跟随作家袁敏寻访她的文学初恋——

再读老康

作者:本报记者 孙雯 阅读数:0
老康的儿子阿廖沙是他创作儿童文学的第一个读者 袁敏供图

  跟随作家袁敏寻访她的文学初恋——

  再读老康

  今天的年轻人,可能不大知道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即使读过他的代表作《金蔷薇》,也未必能瞬间喊出这个名字。

  对于作家袁敏而言,几十年前,也是如此。

  但是,当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拿到了一本《金蔷薇》后,就遇到了自己的“文学初恋”,那时,她还是一个扎着两个麻花辫子的初中生。

  最近,晓风书屋在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和杭州临平信达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两家分店同时开门迎客,作为“晓风二十多年的老朋友”,很多文艺界的嘉宾,跟着书的脚步,共同勾画阅读与教育的关系。

  作为书店“信达的先生们”成员之一,袁老师讲述了自己跨越千山万水寻访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的旅程。

  《金蔷薇》开启文学初恋

  袁老师说,她在初中生时代接触到了《金蔷薇》这本书,由此第一次接触到了俄罗斯文学,也记住了《金蔷薇》的作者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这个长长的名字,此后,袁老师就把这个伟大的名字叫做“老康”。

  老康的《金蔷薇》以简洁的叙述和独到的见解,成为一代人的“文学教科书”。袁老师说,其中《珍贵的尘土》一文中,老兵沙梅和女孩苏珊娜的故事,让她伤感了几十年。

  后来,袁老师又读到了为老康赢得无数读者的“梅拉尔”系列,包括《森林的故事》《野蔷薇》《一篮云杉球果》《烟雨霏霏的黎明》等,“这个系列的散文,是作家文学创作生涯中的重大转折,他无意识地将笔尖伸向了自己安祥地置身其中的美好的大自然,他开始疏离自己从前热衷追求的激越和沸腾,他有心寻找生活中更本源、更真实、更安静、更悠远的东西。”

  袁老师将老康以及其作品称为自己“文学的初恋”。

  2017年开始,她开启了老康的寻访之旅,沿着老康的创作轨迹——莫斯科郊外的白桦林,伏尔加河两岸的金色麦田,索罗恰乡间的草原,梅拉尔深处洇染成墨绿色的丛林……袁老师由老康的书写,慢慢走进了他的内心。

  在康·巴乌斯托夫斯基故居纪念馆中,袁老师听到了这位作家留下的声音。

  老康的声音很低沉,富有磁性,袁老师说,那一刻她感受到了这个声音中的节奏:“虽然我一个字也听不懂,但很奇怪,他的声音似乎能引导你不知不觉地走进那片神秘的森林中去。这是一个遍布各种树木和大大小小湖泊的地方,有一些零零星星的小木屋藏匿在密匝匝的树林中,一些小动物在厚厚的腐叶上跑窜过去,风声、树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不时掠过耳畔……”

  在袁老师列出的老康所写的书单中,还有《一生的故事》《猎犬星座》等作品。以《金蔷薇》为代表的老康作品,这些年被推出了不同版本的中文简体版,打开豆瓣读书,可以看到这些作品的评分都比较高,基本都在8.5分以上。

  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

  当袁老师数次往返,一路寻到一个名叫贝里普恰的小村庄时,竟然又有了意外的发现——原来,老康居然还是一位伟大的儿童文学巨匠,曾经写下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

  在贝里普恰,老康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村落汇总露珠河岸矗立着那块黑色的大石碑上刻有老康留下的两行字:

  我在这里度过了童年,

  每天都像过节一样快乐!

  袁老师认为,老康笔下的童话世界,“恐怕就是来自这个名叫贝里普恰的美丽小村庄”。

  从贝里普恰回到基辅,袁老师打开了有关老康的另一个世界,她在这座城市的大小古旧书店里穿行,收集老康描写大自然的儿童文学作品。

  2020年6月,一套5册的“世界自然文学大师作品·美绘本”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袁敏寻访老康的一个果实。由她参与策划的这套绘本,自然包括老康的作品《密林中的熊》,同时还包括普里什文、尼·斯拉德科夫、比安基、爱·希姆这四位优秀作家的文学作品。

  袁老师说,她对老康的寻访,是由一棵树发现了一片森林。于是,有了这次“自然文学”的集体亮相,这套绘本,除了老康的《密林中的熊》,还有《草尖上的老鼠》《月光下的刺猬》《荒野火狐狸》《洞穴里的狼》。那些伟大的作家们,将散落在密林、原野、河流、沙漠之中的秘语,编织成弥足珍贵的大师级自然文学课。

  在距离莫斯科一百多公里的塔鲁萨,也有老康的一处故居。袁老师在这里发现了与老康毗邻而居的著名女诗人茨维塔耶娃的故居。袁老师读过茨维塔耶娃的诗集《她等待刀尖已经太久》中文版,她说,读到这部诗集的书名时,心中就滚过一阵战栗,“觉得女诗人灵魂深处,仿佛绷紧着一张面对这个世界的弓,箭指何处,她很迷茫;但和这个世界对抗的姿态,却一直贯穿着女诗人的生命。”

  袁老师觉得有点遗憾,如果茨维塔耶娃能与老康有交集,或许她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会柔和一些。只是,这样的假设并未发生。

  但是,因为袁老师的讲述,这位女诗人走进一大批听众的心中,这也是诗人与世界“柔和”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