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业余篮球界高手近日齐聚温州龙港
让我们得以一窥
“野球江湖”
![]() |
张祖铭 |
![]() |
吴星锐 |
![]() |
朱渊博 |
本报记者 曹林波
由于几乎在同时举行的广东省篮球联赛暂停,让浙超联赛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关注点。民间球员们,几乎都集中在了这里,难怪有球迷会感叹,简直就是“野球”圈的大聚会啊。
所谓的“野球”最简单的解释就是非专业系统举办的民间比赛,而和一般老百姓纯因为爱好而组的比赛不同,这些比赛可以请外援,并且有出场费。随着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这类民间比赛不断增加,全国的民间篮球高手也会在各个赛场出现。
而借着浙超联赛这个高手聚会的机会,刚好可以了解一下这片草根篮球的江湖。
几乎每支队都有“野球”明星
5月28日,“宋城演艺”2021浙江省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在温州龙港体育馆拉开序幕,这个汇聚了全国民间篮球高手的篮球联赛,今年进行到第四届。
身处在浙超联赛开幕式的现场,记者略有一些穿越感,因为球员列队时看到的好些面孔,在前一周刚刚结束的CUBA全国赛32强进8强比赛中,记者刚打过照面。
宁波大学的项腾华、栾利程、范汇鎏、王凡懿,浙江大学的曹松、伊昴铠、王映然,这些刚刚打完32进8CUBA全国赛的球员们,和已经从CUBA退役了的师兄们——宁波大学的吴星锐、官业佳,浙江大学的何昊天、顾逸超、张梓晨等等,此刻都分散在各支民间俱乐部当中。
其实,在浙超联赛还没有开打,只是公布球员名单之后,就引起全国球迷的广泛讨论,不仅仅因为各支队伍收罗了CUBA的一众当家球星,还有些业余篮球圈耳熟能详的名字。
“野球”第一后卫屈洋,“野球金三角”之一曲帅,全都来了,嘉兴人保队还集齐了“铁牛”张鸿林和“蛮牛”王增杰,组成“双牛组合”。
而效力过浙江男篮的申屠骏、任凯、魏栋,效力过山西男篮的申屠逸斐,效力过上海男篮的范成林、顾圣杰等都在离开CBA后又找到了另外一个赛场。
可以说,除了正在打CBA和NBL的球员,全国高水平的业余球员,都汇聚到了浙江。
他们是一群身处“野球”江湖的球员。很多球员每年都会在全国各地寻求打球机会,CUBA在读的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而已经走向社会的球员,各地的业余篮球联赛就成了他们新的主战场,虽然不是职业联赛正规军,但这个江湖早已有了自己的运行规则,江湖里闯荡的这些球员无论是球技、名气、身价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江湖传言的100万只是少数
致星体育的负责人丁辉龙一开口,口音立马暴露出他来自民间篮球发达的福建省。这两天他专门赶到温州龙港,作为业余球员经纪人,他要来看看自己给各支球队推荐的球员表现。
“浙超联赛一开打,我们就关注了,推荐了不少球员过来。”曾经自己也在浙江打过球的丁辉龙,其实对于浙江这片业余篮球的市场非常熟悉。在他看来,虽然浙超联赛起步较晚,但是有经济基础,而且民间篮球氛围很好,所以整个联赛运营成熟,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球星也愿意来比赛,因为影响力很大。
采访中,记者和丁辉龙聊起了球员赚钱的问题,因为此前南京同曦男篮球员万圣伟自爆:他打一场“野球”就能赚1.5万元,但刚到CBA的时候,打一年才不过20万元,即便是拿到了状元签的球员,一年也不过是50万元罢了,对新人来说,打CBA的收入甚至比不上打“野球”,这个爆料一时间引起了激烈讨论。
丁辉龙还没等记者讲完呢,就笑起来:“你这个疑问啊,我已经被很多球迷们问过了。”
他拿浙超联赛的球员做例子,这边给球员的费用就是全国大致水平——根据球员的知名度和水平,基本保持在3000-5000元一场。
他告诉记者,江湖传言中一年能赚100万的业余球员,有,但只是少数。
他仔细给记者算了笔账,他自己见过球员最高纪录是一个月打26场球,一般球员最多一个月打10-15场,因为中间还要转场赶路,就算是一个球员每个月20场,一场5000元,想要年入百万就要全年12个月保持这样的比赛强度,“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能够在全国各地打球的业余球员大概年收入在50万。
还有一种情况是球员归属俱乐部或企业,就会额外有工资收入,或者是球员还从事其他的业务。
曾是广厦青年队出身,为山西男篮打过CBA,参加过篮球综艺节目,又征战过ABL的本土球员申屠逸斐算是对职业和非职业的差别最有发言权了,他也坦言,就CBA新人这个阶段,万圣伟说的现象确实存在:“我那年打CBA新秀也就万把块钱一个月,现在新秀可能比原来会高一点,比如状元会多一点,但也有限。打上几年后,水平提高了,才有机会拿到大合同,不可能一进去就百万年收入。所以如果你的诉求是赚钱的话,还是打‘野球’吧。”
打“野球”赚钱,但赚的确实是“血汗钱”,吃的也是“青春饭”,全国各地奔波,每天不是在打球,就是在打球的路上,没有职业球员那样的专业团队保障,一旦遇到伤病,收入便无法保证。这些都隐藏在光鲜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