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三台 小朋友排队让这个 “心灵手巧”的机器人做手术

返回

一天三台
小朋友排队让这个
“心灵手巧”的机器人做手术

作者:本报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祝姚玲 金薇薇 阅读数:0
自4月1日引进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截至7月1日,浙大儿院成功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52例,以明显优势在4月、5月连居全国小儿外科首位。

  手术室里,不到1岁的乐乐正在进行胸外手术;手术室外,年轻的爸爸妈妈焦急地等待着。这么小的宝宝,可以承受这么大的手术吗?

  事后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多虑了。2个小时后,乐乐安静地躺在病床上被推了出来。医生带来了好消息:“手术十分顺利,孩子后天就可以出院了!”

  “胸外手术是大手术,没想到这么快做完了,两天后就能出院了!”听到喜讯,乐乐爸妈忐忑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

  乐乐的这台手术规格很高,操刀的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背后指挥的大boss则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舒强教授。

  一小时做完手术

  出血几乎为零

  乐乐出生于2019年底,早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被检查出支气管囊肿。爸爸妈妈咨询医生后,得知这类疾病的患儿出生后大都可以手术治疗,于是坚持生下了他。小家伙幸运地来到了这个世界后,一直在浙大儿院随访。

  最近一次随访中,胸部CT提示左侧中纵隔囊性占位,意味着囊肿压迫气道的程度加剧,引发感染的风险增加,需要尽快进行手术。

  “孩子还这么小,手术是否精细,会影响一辈子。”浙大儿院党委书记舒强教授团队介绍,为了给孩子做一个更精细、更完美的手术,医生和父母最终决定给孩子施行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手术团队在早上8:30对孩子进行麻醉,9:30做好术前准备,不到10:30就完成了手术。这台手术由舒强教授亲自主刀。

  “孩子的囊肿直径大约3公分,被切除得非常彻底。手术全程几乎没有出血,仅用了不到1个小时。”舒强教授团队介绍,这类疾病如果采用传统手术,一般要一周左右才能出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由于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手术更加精细,患儿得以更快恢复。

  一天三台

  机器人胸外手术排起小长队

  当天,除了一早接受手术的乐乐,还有2位小朋友排队等待舒强教授团队做胸外手术,分别是与乐乐同月龄的男宝齐齐和比他小一个月的女宝美美。

  齐齐在胎儿期就被发现右肺囊性病变。最近一次随访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多发性囊状透亮影,考虑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同一天,齐齐也接受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右肺下叶被成功切除,手术时间约2小时,也是全程几乎没有出血。医生说,由于齐齐还远不到4岁,切除的肺叶还会再长出来。

  6个月大的美美也是在胎内就被发现“胸内透亮影”。宝宝出生后就到浙大儿院新生儿科住院,胸片提示右侧心膈角透亮影,经消化道造影提示食管裂孔旁疝。

  当天下午,美美也成功接受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医生用机器人灵活的手指,对美美的食管裂孔旁疝进行了精美的修补,让她拥有和其他宝宝一样的消化功能。

  90天52台手术

  多种手术由“他”操刀

  从4月1日来到浙大儿院。当天,达芬奇机器人实现装机;

  4月8日,普外科、泌尿外科分别完成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4月21日,肿瘤外科完成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5月5日,胸外科完成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在装机后第一个月,达芬奇机器人即在浙大儿院开展14例手术,在全国小儿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占比63.6%。5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24例,在全国小儿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占比53.3%。在刚刚过去的6月,成功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18例。

  短短3个月,来自浙大儿院普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肿瘤外科的5组手术团队就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上“大显身手”。根据医院部署,手术团队将继续扩容,新生儿外科将很快加入,团队数量也计划从5组提升到10组,医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量在2020年预计突破百台。

  浙大儿院党委书记舒强教授表示,这在小儿外科领域是一个重大突破,意味着更多患儿能够得到更加精细的手术和更加理想的预后,展现浙大儿院作为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实力和担当。机器人手术的成功也离不开医院5组外科手术团队及麻醉人员的辛苦努力。

  优势在哪

  术中很少出血,术后很快出院

  出血量小、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几大特点。在泌尿外科、胸外科开展的几十例手术中,基本实现出血不到2毫升、术后一两天出院。在普外科、肿瘤外科开展的复杂程度很高的手术中,也实现了出血不到5毫升,术后一周出院。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为何优势明显?普外科主任、腔镜中心主任高志刚表示,达芬奇机器人在精准操作、精细分离上极具优势,特别适合精细重建手术。肿瘤外科副主任王金湖也表示,达芬奇机器人可以实现精细解剖和保护性分离。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优势表现为良好的视野和灵活的操作。泌尿外科副主任陶畅表示,达芬奇机器人的局部解剖优势比较明显,它的放大倍数可以达到10到20倍,特殊部分的缝合,机械臂的灵活度也比普通的腔镜要提升好几倍。

  胸外科副主任谭征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突破了原有胸腔镜的操作局限性,可以到身体很里面的位置去做手术,可以让不可能变为可能,同时术后的发生并发症概率较小,术后恢复时间也有优势。

  达芬奇是“手术奇才”,是否意味着所有手术都可以用达芬奇?高志刚主任说,达芬奇机器人并非适合所有患儿、所有手术,仅适合较高复杂性、一定难度系数的手术,同时要综合考虑费用因素,为患儿家庭着想。此外,达芬奇手术也有自身局限性,要根据病人具体特点来制定最优手术方案。

  “医院引入全国儿童专科医院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手术的规模化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我们看重的是效果,对术种和患儿严格把关。对患儿有利,家长和医生达成一致意见,是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前提。”高志刚主任表示。

  陶畅说,泌尿系统疾病有很多,但适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目前以肾盂成形、输尿管再植、肾部分切除等为主,关键在于适合,能够为患儿减轻痛苦。

  截至发稿,52位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患儿都预后良好,随访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