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84个县市区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编制
美丽城镇,款款而来
![]() |
![]() |
台州市仙居县淡竹乡。 |
![]() |
![]() |
金华婺城区安地镇。陈贞燕 摄 |
![]() |
嘉兴七星街道湘家荡景区 |
从杭嘉湖平原到瓯江两岸,从东海之滨到西南山麓,放眼浙江大地,美丽城镇的精彩故事,正在抒写。浙北,秀水泱泱,美丽项目如花绽放;浙南,景城共生,海上花园魅力爆棚;浙西,有礼新风,诗画风光带呼之欲出;浙中,匠心雕琢,古镇焕“新机”。
这一幕幕美丽的城镇图景,起笔于2019年9月实施的“百镇样板、千镇美丽”工程,高水平推进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锚定全省1010个小城镇,浙江力争用3年时间,使之成为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的美好家园。
近日,全省84个县(市、区)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列入今年创建计划的169个小城镇也已完成行动方案编制。
规划引领,重塑小镇灵魂
衢州市衢江区的杜泽老街不长,却盛装着杜泽镇的前世今生。千百年前的轶事在这里酝酿发酵,饱经风霜的建筑在这里见证岁月变迁。去年,800多米长的老街在小镇建设中得以重生和延续,老石板铺就的道路、高昂的马头墙、林立的商铺,一亮相就成了“网红”。
精致建设,源自精心规划。建设之处,杜泽镇就完成了对老街建筑的调查摸底工作,并邀请浙江大学的团队对老街进行保护规划设计,对街道进行整治和文化挖掘。
抓住美丽城镇建设的发展机遇,凸显当地特色,一个理念,早已深入浙江人的脑海:规划先行。
目前,美丽城镇建设顶层设计基本到位——建设指南、生活区配置导则、评价办法、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确定了工作的总体要求、实施步骤、阶段目标和保障举措;全省11个设区市、84个县(市、区)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编制,明确了时间表、任务书、项目库。
同时,列入今年创建计划的169个小城镇,已全部完成行动方案编制,并评出38个县域优秀方案和66个样板创建优秀方案。这些优秀行动方案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对自身优劣势剖析清晰,精准发展定位。嘉兴南湖区凤桥镇提出设施、服务、产业、品质、治理“五个再提升”的要求,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金华婺城区雅畈镇立足生态、人文历史和产业发展等禀赋,打造“婺窑小镇”;绍兴柯桥安昌街道要让城镇更聪明,加快推进5G网络规划、建设……
“169镇”的蓝图精彩纷呈,背后正是浙江率先推行的首席设计师制度和住镇规划师制度。南京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沈强,去年底被正式聘为嘉兴市南湖区首席设计师,为美丽城镇建设提供统筹性的规划和技术指导。
现今包括沈强在内,全省92名首席设计师、1062名住镇规划师走镇入村,点对点指导、一对一服务,参谋城镇的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把关城镇建设。
双师进镇村,新思路、新理念,正在为全省小城镇寻找合适的位置,为小镇居民绘就心中理想的家园模样。
乘风破浪 坚定发展步伐
又将迎来一个火热的七月,与气温一道上升的,是各地推进项目建设的干劲,“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发展之道,在于常新。这几天,位于嘉兴市南湖区湘家荡区域(七星街道)的敏华未来汽车智慧产业园项目紧锣密鼓建设中,工程车来回穿梭。作为七星街道的重点建设项目,这个总投资15亿美元的项目,将在“万亩水系、万亩森林、万亩农田”的生态格局中,呈现一个数字化生态型未来汽车智慧园区,集设计、研发、生产、展示、体验、休闲于一体,量产后年销售预计超百亿元。
水乡乌镇远近闻名。在美丽城镇建设中,乌镇注入了更多智慧和热情。乌镇镇美丽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2659万元,涉及环境整治、道路交通、历史文化保护、园林景观、文旅设施、基层治理等,目前完成进度已经过半。”
站在乌镇民兴农贸市场,摆摊7年的沈树泉感慨眼前的变化:昔日四面通风的简易市场,被白墙黛瓦、别有韵味的新中式风格建筑所取代,未来,每个摊主都将拥有“线上”摊位,居民只要在家点点手机,市场就会安排专职人员配送瓜果蔬菜。
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城镇发展向美而生。告别“大杂烩”开发模式,规划项目,精准招商引资,已成为各小城镇的共识。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建设,小城镇不仅有了“小而美”颜值,更有了“小而富”的生命力。
截至6月底,全省美丽城镇建设已开工项目12350个,平均开工率达79.39%,嘉兴、衢州开工率均超90%,湖州、台州、宁波、杭州均超过80%;前6个月全省累计完成投资1314.46亿元。
城乡等值,“圈”出美好生活
“卫星城与主城区保持一定距离,但又保持便捷的交通联系,还有完善的住宅及公共设施,充足的就业岗位。”美国学者泰勒所描绘的“卫星城”生活在各小城镇的氛围越来越浓。
余姚泗门,没有大城市的拥堵,也没有乡村的沉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工作在城里、居住在泗门的惬意生活,变化的背后是城乡“毛细血管”被打通。泗门和余姚主城区相连的大通道贯通,原本一小时的车程缩短为半小时;出租车穿梭小镇中,公交车开到田间地头,城、镇、乡交通无缝对接。泗门还建起了颇具规模的全民健身中心,每天有超4000人来此运动;文化公园、文化艺术中心、社区文化家园等相继投入使用,丰富着小镇人的文化休闲活动,人们的生活已与城里无异。
上承城市、下带乡村,1191个小城镇是浙江城与乡的纽带和黏合剂。美丽城镇建设,就是要推进城乡等值化发展。今年3月,浙江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浙江省美丽城镇生活圈配置导则(试行)》,提出了5分钟邻里生活圈、15分钟社区生活圈、30分钟村镇生活圈概念,并对配置要求等做出详细规定。
“户户皆绣机,遍闻机杼声“,湖州织里镇汇聚了全国各地45万人口,但织里人深知,仅用产业来吸引人、留住人不是长久之计。要改变公共资源不多,民生项目不全的窘境,城镇必须进行有机更新。
晟舍村村民老陈现在最爱去的地方就是邻里中心,“从家到这里走路不到10分钟,一楼有阅览室,二楼是学书法画画的地方,比以前整天打麻将好多了。” 老陈的幸福晚年得益于织里镇品质和功能的提升。4月初,这个织里镇第一家邻里中心正式投入使用,1500平方米的使用面积,涵盖了社区食堂、电教室、心理咨询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日托室等十余种功能分区,通过空间整合和功能叠加,原先闲置的房屋变成了一个全天候互动“天地”。
美丽城镇建设,要全面补齐功能短板。而今,学校、医院、公园、文体设施等城市公共服务配套在织里相继落成,根据规划,今年织里将再建两个邻里中心,未来还将构建至杭州、上海半小时交通圈。
未来可期的,岂止是织里。“功能便民环境美、共享乐民生活美、兴业富民产业美、魅力亲民人文美、善治为民治理美”,这样的美丽城镇令人期待,也正成为美丽浙江的精彩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