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重口味饮食,咸淡适宜更健康
![]() |
![]() |
![]() |
![]() |
![]() |
吕曙映 整理
近日,一则新闻看了令人痛心。23岁的白领丽丽(化名),近来总感胃疼,还出现黑便,去医院做胃镜后被确诊为胃癌晚期。丽丽由于工作原因,平时一日三餐不规律,又经常吃麻辣烫之类的一些重口味食物。医生表示,吃麻辣烫和胃癌无必然联系,但是麻辣烫又辣又咸,会破坏胃肠正常功能,且长期食用辣椒、加工肉类习惯是胃癌的病因。
你算重口味吗
作家梁文道说过一句话:“近三十年来,中国最大的变化之一,是越来越重口味。”
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人平均每日盐摄入量12.5g,是膳食指南规定6g的两倍多。
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可以提供人体必要的营养成分——钠。但人体对钠的需求量非常低,每天仅需约0.5g(相当于1.25g盐),过量吃盐,百害无一利。
当一桌子宫保鸡丁、辣子鸡、水煮牛肉、红烧肉、酸菜鱼和一桌子水煮青菜、白豆腐、清蒸鱼、溜豆芽,炒小白菜放在你面前,你会选哪一桌?
重口味的危害
1.诱发心脏病。钠的摄入量过多,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诱发高血压。吃盐太多会给血管壁施加压力,令血管壁逐渐变厚变窄,最终会加重心脏压力,诱发冠心病、脑卒中、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疾病!
2.伤肝肾。体内钠离子过高,往往会令人出现“钠水潴留”现象,从而加重肾脏负担,引发肾脏疾病。有研究显示,长期高盐饮食,患慢性肾衰的风险更高。
3.变胖。过量摄入钠,会直接妨碍人体对钾的吸收,从而影响身体代谢,造成体内脂肪堆积、水分滞留,令人变胖。另外,重口味食物更下饭,也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长胖。
4.骨头变脆。钠的代谢,需要肾脏的参与,同时也需要损耗一定的钙,如果钠摄入量越多,钙的消耗量就会越大,若长期吃盐过多,就会影响骨骼健全,诱发骨质疏松。
5.伤牙:喜欢吃甜食的要注意了,甜食会带来龋齿、糖尿病、胆结石、骨质疏松等疾病,甚至导致女性早衰并诱发妇科疾病。
6.伤胃:对于一些麻辣爱好者来说,如果吃了过辣的食物,可能会诱发溃疡、伤及肠胃,间接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如何改变自己的口味
当盐与健康之间微妙的关系被发现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要控制每天的食盐摄入量。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盐最多5g;英国的人均一天食盐摄入量目标是3g;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摄入的钠应少于2300毫克,大约是6g盐的量。
关于怎么让自己的口味不要那么重,给大家一些小建议:
1.调料逐量递减
一下子改变是不可能的!只能一点点来,慢慢地改变会让自己更习惯。什么盐油酱醋辣,可以先量量自己现在的量,每隔一段时间减少一点点。
到后来你就会发现,原来从“重口味”变成“小清新”也不是什么难事。
2.多种配料代替盐提味
很多人做饭觉得少了盐,食物没啥味道,你或许可以用蒜、葱、洋葱、胡椒、柠檬汁、醋来调味,美味不会打折,反而别有风味!
3.选择低钠盐
低钠盐中10%~35%的钠被钾取代,吃同份量的盐,低钠盐比普通盐含更少的钠,更有利于预防高血压等疾病。
但你千万要注意两件事儿:低钠盐的钾含量高,肾功能不全患者就别吃了;低钠盐的咸度可能下降,很多人会不自觉放多点,这就丧失了低钠盐的初衷了!
4.菜快出锅时再放盐
炒菜时,快出锅时再撒盐,盐粒停留在食物表面上,咸味会更加明显。如果是做汤,且多人食用,建议不要在锅里统一放盐,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口味,在碗中分别加盐。
5.外出吃饭,请厨师少放盐
其实盐也可以像香菜、辣椒、葱、蒜之类的纳入忌口的范畴,所以你在外出用餐时,可以告诉服务员少放盐,让厨师帮你减盐。
6.低盐饮食从娃娃抓起
大人的口味很难改变,但孩子的却可以从小培养,建议家长在给孩子添加辅食开始,就有意识控制盐的摄入量,这会将让孩子终身受益。
别让你的生活太满,被重口味环绕的我们,需要给自己适当留白,回到“寡淡”的经典当中。因为只有咸淡适宜的人生,才更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