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有禅意
金华山北麓,占地上千亩的曹宅“盆景大观园”下月开园
毗邻大佛寺,未来打造的盆景文化将与佛教文化相结合
今天,金华市第24届盆景艺术展览会闭幕。过去6天,来自海内外的200多盆盆景,齐聚在金东区赤松镇,每天都引来上千人参观。
如果你还意犹未尽,那么好消息是,同样规格的盆景展,以后在北山脚下天天都能看到。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从金华曹宅镇政府了解到,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建设,位于曹宅镇千人安村、毗邻大佛寺风景区的浙江盆景艺术文化园,下个月就要正式开门迎客了。
更让人期待的是,这个金华山北麓、占地上千亩的“盆景大观园”,不止有盆景,还将附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山奇石。身处其中,宛若游览苏州园林。
盆景园又分17个小园
由省内种植大户入驻
从金华市区出发,沿03省道进入曹塘澧路口左拐,就能进入一条30多米宽的盆景大道。大道尽头,一座34米宽、16米高的牌楼正在建设中,这是目前省内跨度最大的牌楼,进入牌楼后,迎面就是数十盆整齐排列、造型各异的罗汉松,颇有气势。
在曹宅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徐红卫的带领下,我们进入还在紧张施工中的盆景园。
盆景园三面都在北山环抱之中,园里一片绿意盎然,格外清幽。不少工人正在忙着布展,但假山、水池、甬道等配套设施都已经建好,江南园林格局初显。
记者发现,整个盆景园被划分成许多小园,每个小园的盆景景观各不相同,有的是高大的罗汉松营造的丛林;有的是黑松、假山混搭的山水小景。
徐红卫介绍说,小园共17个,目前已经有来自杭州、宁波、温州、湖南及本地的十多位种植大户入驻。每个小园都由他们各自营造设计,凸显不同风格。
据了解,园区从2012年底启动,目前进入扫尾阶段,今年11月将正式开园迎客。到时候,园里还将举办浙江省首届盆景邀请展,200~300盆精品盆景将亮相园中。
与佛教文化相结合
盆景也是有禅意的
目前,曹宅镇被列入省内“盆景特色小镇”,除了盆景艺术园,旁边的千年古刹大佛寺景区,也纳入了整个盆景特色小镇的建设项目中。
大佛寺始建南朝梁大同六年(540),迄今已逾1480余年,保存完好,是浙中的佛教圣地。寺庙中7.5米高的大佛,直接镶嵌在石窟中,头顶崖壁,面容安祥、慈善可亲,栩栩如生。
大佛寺中最为人称道的,还有鸳鸯林。寺门前的山坡密林中,所有树木都是连理同根对生成双。其中一对古樟,树龄已达200多年。大佛寺的主要景点还有洞中有洞的锣鼓洞、五百罗汉堂、玉佛殿、江南一龙、百鸟朝凤岩、铁堰湖水上游乐场、东岩胜境等。
金华市盆景艺术协会副会长赵谷云说,未来打造的盆景文化也将与佛教文化结合。
“盆景也是有禅意的。”赵谷云说,千锤百炼方成型,在他心中,盆景是岁月凝结的有鲜活生命的物件,赏盆景,能让人获得宁静。
延伸阅读
盆景小镇,怎么转型
金华盆景历史悠久。据史料考证,早在唐代,金华就出现了赏玩盆景雅石的风气,宋代杜馆编著的《云林石谱》中也有多处记载。
北山脚下气候适宜,植被丰富,为盆景发展提供良好条件。曹宅盆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目前盆景生产基地已达8000多亩,产业化步伐走在全国前列,每年全国各地客商慕名前来购买。还有不少独特品种远销海内外,如佛手盆景远销往东南亚各国,茶花盆景也有不少销往荷兰等欧洲国家等。
不过,让金华市盆景艺术协会副会长赵谷云忧心的是,曹宅产业化基础比较好,但过于注重盆景的经济效益,盆景的艺术含量还是略欠缺。
“其实一件盆景艺术和人一样,是通过多年精心‘养’出来的,有的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有时候为了主干上的一个点,等上三五年再来动手也是有的,为的就是将整棵树最美的一面呈现在世人眼前。”这是赵云谷经验之谈。
现在,金华盆地的生产基地多,半成品供应量很大,但成形的中高端产品就很少。很多农户没有耐心,在初级阶段就把盆景卖掉了。
“我们打造盆景园,也是为了增加金华盆景文化内涵,使其朝着精品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依托精品园区,今后将成立金华盆景设计院、金华盆景艺术学校,加大农户培训,引入盆景大师工作室。”赵谷云总结,最终目的就是将盆景文化园打造成一个集盆景艺术欣赏、引种科研、科普教育、商贸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性盆景园,带动金华盆景产业转型发展。
本报记者 朱浙萍/文 本报特约记者 葛跃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