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手神针”如何助中风偏瘫患者走起

返回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团队入驻万承志堂·大承医院,为50位偏瘫患者诊疗,今起报名

“鬼手神针”如何助中风偏瘫患者走起

作者:本报记者 郑琪 阅读数:0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人称“鬼手神针”,当年他用针炙,让一位偏瘫的外国友人当天站立起来。

  10月30日,石学敏院士将带领他的专家团队亲临杭城,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正式加盟万承志堂·大承医院,石院士将出任医院名誉院长。据悉,这是院士团队首次入驻杭城股份制医疗机构。

  今明两天,发送关键词“国医大师”到本报微信“浙江名医馆”(扫一扫左下方二维码),或拨打本报电话0571-85312082报名,不但可以获赠石学敏院士著作《常见病实用针灸配方》,还可以得到医院的悉心筛查,其中50位适合治疗的中风偏瘫、口眼歪斜等亟需神经康复的患者,将由院士团队亲自提供整套诊疗方案。

  院士为何选择大承医院

  1968年,石学敏用三根小针,为偏瘫一个月的阿尔及利亚国防部副部长萨布治疗。当天,萨布就站了起来。之后石学敏的足迹遍及五大洲,到访过60多个国家。钱报第350讲浙江人文大讲堂,曾请来石学敏院士,讲“一根针,如何撬动了世界”。

  这位国内神经康复领域泰斗级的人物,为何会带领团队加盟杭城的股份制医疗机构?缘分起于今年8月。经政府推荐,万承志堂·大承医院被列入石院士考察团的重点对象。

  其间,石院士最为关注的就是神经康复科。当天,科室里一位正在接受神经康复治疗的患者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位22岁的年轻小伙子因突发脑出血导致左侧偏瘫,送到万承志堂·大承医院时,他已经不能动弹了,但经过一个多月的康复治疗,可以站立行走。

  石院士向康复医生细细询问了这位患者的治疗过程。他表示,在中风等脑血管疾病的急性期,及时的内科和手术治疗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这类疾病的恢复期是病人重获健康的关键,它需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病人更需要正规的康复治疗和家属的精心照顾。

  万承志堂·大承医院四位一体(西医康复治疗、中药汤药治疗、中医理疗和运动理疗)的中西医结合神经康复系统,得到了石院士的认可。有一个细节更是让石院士频频点头,他说,中风对一个人的精神打击是很大的,神经康复科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病人的躯体活动上,却忽略了病人的抑郁情绪。这方面,万承志堂·大承医院做得很到位,医生们真诚的服务,给予了康复病人心理上的慰藉。

  有感于此,在即将离杭之际,石院士即兴创作“真诚”赠与医院,而且,在万承志堂·大承医院的邀请下,他答应出任“名誉院长”,并带团队和神经康复独创技术加盟万承志堂·大承医院,以造福更多病患。

  偏瘫、失语可以整套治疗

  “中风后,偏瘫是常见的症状,另外还有言语、感觉障碍等。很多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如果治疗不得法,不仅自己痛苦,也给家人带来沉重的负担。”万承志堂·大承医院神经康复科主任李东旭说。

  据悉,神经康复科一直是该院重点打造的特色科室,担任科室顾问的都是省内知名的神经康复专家。科室每天要为数百位神经康复病人服务,其中大部分是中风偏瘫、腰椎间盘突出、颈肩腰腿痛等常见疾病,也有帕金森、脑瘤术后、脑外伤等病情复杂的患者。

  前两天,绍兴网友“南南”给万承志堂·大承医院微信公众号“杭州大承医院”发了一封求助信:我爸爸中风偏瘫两年,情况越来越糟,现在躺床上动不了,能请石院士给他看看吗?

  沟通后才知道这份求助背后的心酸。原来,“南南”成长在单身家庭,由父亲一手拉扯大。结婚当天,父亲开心喝多了酒,第二天就起不了床了,诊断后发现竟是中风,因此“南南”特别愧疚。两年间,她带着父亲辗转杭州、上海各大医院,偏瘫却不见好转。为了专心照顾父亲,“南南”辞了工作甚至和在宁波工作的丈夫分居两地。这份孝心却换来了丈夫的一纸离婚协议书。

  据透露,石院士出任“名誉院长”后,院士团队将参与万承志堂·大承医院神经康复科的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开展专家门诊、业务查房、病例讨论、专题讲座等业务指导。尤其是在神经康复的各个重要节点,院士团队将为患者们一一把关,提供整套诊疗方案。

  明天起,院士团队将为中风偏瘫、口眼歪斜等亟需神经康复的患者诊疗,首批名额限50人。相信像“南南”父亲这样的患者,在院士团队的亲自诊疗下,能得到更好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