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小三阳可能转化成肝癌
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一年体检两次
杭州艾克(种福堂)中医肿瘤门诊部主任孙彩珍,这几天很替一位病人可惜。胡先生,33岁,永康人。除了有乙肝小三阳病史(肝功能正常),身体其他方面都很好,平时连个小痛小病都少有。去年8月17日,胡先生突然上腹部剧痛,到医院剖腹探查后发现肝里有一个很大的肿块,而且已经破裂,立即进行手术切除,而后介入化疗三次。
今年1月25日,胡先生肝癌复发,门静脉里有癌栓。又放疗十次后,血清甲胎蛋白指标反而从1000多升到9000多。
最近胡先生到杭州艾克(种福堂)中医肿瘤门诊部就诊。孙彩珍主任给他看诊后惋惜连连:“像他这种肿块早点做检查是可以及时发现的,如果手术后马上采用中草药结合治疗可能控制就会好很多。”
胡先生也后悔不迭,他发现小三阳已经有15年,一直以为小三阳不像大三阳那么严重,平时疏于保养和定期体检,没想到最后问题这么严重。
肝病治疗和预防要两条腿走路
一是抗病毒,二是预防肝硬化与肝癌
很多人认为“大三阳”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转氨酶高,对身体危害大,“小三阳”则表示肝炎病情好转,病毒复制少,转氨酶下降,危害不大。事实上,如果仅根据病毒指标是大三阳或小三阳来决定是否采取治疗,可能会误人性命。
孙彩珍说,她的门诊里有许多患者是专门来治疗大三阳的,想通过治疗转成小三阳或者转阴。而不少小三阳患者是来看别的病时,说明病史才说出还有小三阳。
“甚至有些大三阳病人,治疗变成小三阳后就认为万事大吉了。其实,不要说变成小三阳,即使是阳转阴,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我碰到多例阳转阴病人,肝功能一直正常,后来却得了肝硬化、肝癌。”孙彩珍说,肝病的预防和治疗不能仅仅只是抗病毒和降转氨酶。肝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仅凭几个指标就能认为肝病好了。要人性命的或者说肝病死亡的绝大多数是肝硬化和肝癌,而病毒大量复制导致死亡的却是极少数。抗病毒仅仅是一个方面,绝非全部。所以,肝病治疗和预防也要两条腿走路:一是抗病毒,二是预防肝硬化与肝癌。
许多肝炎病人未能逃脱肝硬化或肝硬化合并肝癌。孙医师总结了20多年的临床经验,给肝炎病人治病时,同时让他吃治疗肝硬化的中草药,启动预防治疗。“十多年前,我的一位同辈亲戚查出肝炎和肾炎,有家医院让他选择要么吃进口的抗病毒高级药,要么打干扰素。我劝他选择后者,再吃吃我们的中草药,结果到现在他还活得好好的。”相反,她还有一个病人,原来是大三阳的,通过治疗变成小三阳,他就完全放下心不管了,后来查出来得了肝癌。
其实,从“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并不困难,不少病人并未进行治疗而e抗原会自动转阴。但大量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或肝硬化患者,是以“小三阳”模式存在的。如果在小三阳阶段,病毒复制仍然很活跃,加上不注意保养,有不良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作为诱导因素,很可能激活癌基因,引起正常肝组织癌变。有10%的“小三阳”患者可直接转化成肝癌,并不经过肝硬化阶段,而且年纪越轻病情发展越快。
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一年体检两次
小三阳阶段就可以吃吃中药
肝脏隐藏在腹腔深处,肿瘤小的时候症状不明显或无任何不适,肝癌发病隐蔽性强。孙彩珍说,大部分患者到出现腹胀、疼痛时才就诊,而这时,70%以上已到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如果检查确认自己是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高度注意。”孙彩珍说,必须戒酒,就是啤酒、红酒等低度酒也尽量不沾。要好好休息,吃八分饱,睡十分足,每天高质量睡眠7个半到8个小时。饮食上多吃蔬菜,少吃高蛋白食物,大鱼大肉、虾蟹之类。多吃利湿食品如带衣花生米(水煮)、米仁、小赤豆、小米、冬瓜等。
预防肝癌,定期检查非常必要,肝功能常规每三个月或半年一次,彩色B超最好三个月做一次,长一点半年做一次,争取早发现。
如果已经确定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西医主要以抗病毒为主,中医就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为主。
孙彩珍说,与胡先生相比,象山45岁的周先生就要幸运得多了。他在去年5月27日发现弥漫性肝癌门静脉癌栓,当时脸色发黑、胃口不开、乏力,进一步确诊做了一次介入后,马上进行中医治疗,7个月后,甲胎蛋白从2万多到2000千多,8个月后降到1200 ,肿块也缩小了。
杭州艾克(种福堂)中医肿瘤门诊部对肿瘤、肝硬化及慢性肝炎治疗形成了一套解郁、通络、软坚、排毒四步法。孙彩珍认为,肝癌、肝硬化、肝炎的预防与治疗一样,既要继承传统的中医理论,又要有实践上的摸索与创新。像他们通过治疗肺来治疗肝硬化及腹水,就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肝里的疾病大多和气滞有关,要立足祛邪为主,除瘀血、毒火、痰湿、食积停滞,注重在用药上起到软肝、排毒,抗纤维化的作用。而且情绪对肝病病人很有影响,所以中医往往会在配方中加解郁的药物,帮助病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摘自《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