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的“诗化”异乡生活

返回

异乡风景异乡春,异乡之人在漂泊

外来务工人员的“诗化”异乡生活

作者:孙聪 阅读数:0

  一程山水,一个路人,一段故事,异乡,一场特殊的旅行。

  身在异乡的经历不尽相同,揭开岁月的面纱,呈现我们的是一个个流溢着沧桑岁月的面孔,或朴实、或精彩、或从容的异乡生活。而他们,有个共同的身份——异乡人。

  与其说是“异乡人”,倒不如说是“新余杭人”。他们近的来自浙江省各地和来自邻近省份安徽,远的来自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余杭的生活和他们家乡的生活相比,是一种全新的生活,而作为一个“新余杭人”,无论自己将来的归宿在何方,在余杭这方水土上的这一段生活经历,都是她们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站。

  这异乡,因他们而丰满。

  众声喧哗的时代,诗歌与生活仿佛在背道而驰。喧嚣的现实生活里似乎更多了一些沉重的涵义,而少了如歌的诗境。

  “醉把寒冬诗中藏,微云飞雪路彷徨。傲骨枝头花枝俏,几许微风送暗香。”大概,诗词浪子的心境从这里而来吧?诗词浪子,这是他的笔名。这位现实生活中在临平一家工地上做土建水电的打工诗人,本名卫冬生。但在交往中,大家习惯称呼他“才子”。

  就是这样一位对诗歌有着特别执着的人,在这岁末的冬季,让人带着他的忧伤他的明媚去品读他的“诗化”般的异乡生活,并一路旅行着诗中的美景。

  打工生涯和一扇诗歌之门

  卫冬生,来自吉林长春。来余杭两年,此前“游走”过很多个城市。“工程项目在哪儿,我就在哪儿,一个工程项目一两年时间,到处跑,习惯了……”如果一定要给这对诗歌从没停止过的热爱找个理由的话,精神寄托算一个。

  初见,一口东北腔,完全想象不出这眼前人热爱写诗,并且似乎把诗歌当成他生命中一项重要的事业去进行着,他热爱诗歌,并且为它深深地痴狂着。

  “瞎写吧,写着玩,反正累了、闲了、忙了、遇见好风景了都写,写写诗,平静平静心情……”没有想过要发表,也没有想过要出书,这份热爱,只想着有一天能挑一些自己觉得好的,打印出来,装订成册。而这简单的愿望却一直被忙碌的工作而搁浅。

  卫冬生1988年军队退伍,有着军人强硬的一面,也有着诗人多情和柔情的一面。“异乡凄雨泪,故乡雪花舞。”老家早就下雪了,而临平却时不时下几场雨。

  发状态的写诗人

  身边的人都称他为“才子”,有“才子”之称,这并非偶然。他喜欢诗,从小就喜欢。打开他的空间,都是他的作品。每首作品下,还有来自“诗友”们的点赞。

  走访的时候,笔者问,有没有写诗的本子可以看一下,卫冬生却说:“想看我的诗啊,去我空间看啊,都在里面的。”原来,曾经也有把诗歌写在本子上的习惯,后来手机越来越高级了,便把诗都整理了发到空间上去了,也算作保存的一种方式。

  工作很忙,加之住的地方很简陋,没有网络,没有电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能通过QQ来跟有共同爱好的诗友们联系。“我们有自己的QQ群,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方便交流,很多都是没有见面过的……”

  写诗不改,也是卫冬兴写诗的一大原则,他说,此时的心境跟彼时的心境是不一样的,而当把心情融入到诗中的时候,再提笔去修改,便没有了原来的心情了。也会有写了一半往下就没词的情况出现,但过段时间,可能就有灵感再去写完整。

  异乡情怀心中留

  “我对诗的评判标准是起笔、落笔还有诗魂,写诗跟做人一样吧,而人若没有了心魂应该会是件很可怕的事。”

  卫冬生说自己故事不算多,为了生活而选择来这里,却越来越发现这是座美丽的城市。“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特色吧,做过很多个地方的异乡人,这里空气很好,周围有山水,还是名人聚集地,住着很舒服……”而不论做过多少城市的异乡人,异乡情缘留在心中便好。

  在临平,卫冬生还是城市建设者,他说,不同的建设项目给城市增加了更多不同的生活美景,还有未来的文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