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三个韩国人就有一人看过这部电影
一大堆软乎乎的国产贺岁片里
杀进一部铁血的《鸣梁海战》
《来自星星的你》热播,让韩剧成为中国视频网站高价争夺的香饽饽。其实,比起韩剧,韩国电影更为牛掰。明天,就有这样一部重量级韩国电影登陆中国银幕——《鸣梁海战》。
该片今年在韩国创下了1760万人次的观影新纪录,而韩国总人口才5100万。相当于每3个韩国人就有一个看过这部电影。它还打破了《阿凡达》垄断了5年的韩国票房纪录。
说什么
100韩元硬币上的那个人
单看片名,相信诸位已经心中有数:这是一个发生在海上的战争片。
指挥作战的叫李舜臣。他是谁呢?如果你曾去韩国血拼,面值100的韩元硬币上,印着的就是他的头像。
他是韩国人生活中离不开的标志,也是韩国历史考试必考的关键词。
1597年10月26日,朝鲜名将李舜臣临危受命,利用鸣梁海峡独特的潮汐逆流,用12艘战船战胜了330艘日本战舰。
电影《鸣梁海战》拍的就是这个历史事件。因为这一战,李舜臣成为韩国家喻户晓的大英雄。
饰演李舜臣的是崔岷植。在吕克·贝松的科幻片《超体》里,那个戏份不多的韩国黑帮老大就是他演的。但崔岷植可不是“万年男二号”,在韩国,他是真正的“超体”演员。
1999年,他和宋康昊搭档演出的姜帝圭电影《生死谍变》,打破了《泰坦尼克号》在韩国的票房纪录,开启韩国大片时代。后来,他主演的每一部电影——《太极旗飘扬》、《醉画仙》、《老男孩》等等都享誉国际,不夸张地说,崔岷植的每一部作品,都处在韩国电影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上。
戏咋样
108分钟满满的热血激昂
《鸣梁海战》花了190亿韩元拍摄(约人民币1.063亿左右,差不多是《太平轮》总投资的1/4),创下了韩国影史“烧钱”新纪录。
钱花在哪儿呢?电影里,海战拍了61分钟,无论是战船你来我往的布阵、炮战枪战的壮阔场面,还是血肉相搏的白刃战,都拍出了好莱坞大片的质感。其实,拍摄时真正在海上的仅有一艘板屋船(朝鲜王朝时使用的一种大型战船)和三艘安宅船(日本战国时代开始出现的大型战舰,可乘载百人以上的军队),其他靠的都是电脑特效。
不过,鸣梁海战在韩国家喻户晓,所有人都知道结局。怎么吸引观众?导演的头脑很清醒——人。
为了不让演员被电脑特效的光芒掩盖,导演、编剧很下了一番功夫。每个出场的小人物都有故事背在身上,从崩溃、迷惘、绝望到振奋,你既能在他们身上看到战争的残酷,又能打心底里给被这些细小的情感打动。
最难得,导演没分上下集,128分钟就结束战斗,干脆、漂亮。这次上映的中国版,片长108分钟,导演亲自剪掉了20分钟的铺垫戏,直奔海战主题。
下一步
韩国人要拍中国名将邓子龙
说起来,《鸣梁海战》在中国上映颇有点“实验性”。电影7月30日在韩国上映,不到四个月就引进中国,创下韩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最快引进纪录。但贺岁档厮杀太激烈,影片的上映时间从11月28日推到了现在——片方说,选择12月12日上映,也是对应片中的12搜朝鲜战船。
当然,电影片尾,李舜臣在赢得鸣梁海战之后,望着那相助得胜的潮汐说:“也许,这正是百姓。”你极有可能在心里“咯噔”一下:这不就是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吗?是。《鸣梁海战》上映的时候,韩国观众为这段哭倒一片。
最后还是要提下导演——金汉珉,45岁,2007年做导演,到现在只拍了四部电影(其他三部是《最终兵器:弓》、《手机》、《极乐岛杀人事件》)。
《鸣梁海战》成功后,他就来中国寻求合作。目前在筹备的两部续集,一部叫《闲山岛海战》,另一部叫《露梁海战》,后者也是李舜臣参与的,发生在1598年,搭档的是明朝抗倭名将邓子龙。
说起来,当年还是明朝的援助,才解决了朝鲜水师的弹药问题。但我们的历史片,几乎都在说后宫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