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为你一辈子翻山越岭”
百岁老人陈金松采访纪实,感悟平淡生活之道
上周,由区老龄委、区委老干部局、区体育局、区人社局、区总工会、区体育总会、区老年基金会6家单位主办,余杭区第六届老年人运动会暨第十二届老年文化艺术节开幕。
本届老年人运动会参加单位包括19个镇街和28个机关单位,运动员总数为1079人,年纪最大的参赛选手今年88岁。笔者了解到,较往年相比参加运动会的老年人中,年龄有上升的趋势,这不仅体现了现在老年人的身体素质硬朗之外,他们的休闲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在笔者走访的多位长寿老人中,他们都家庭美满,享受着天伦之乐,许多老人都遵循着“雷打不动”的作息时间。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样的一位老人——陈金松老人
拜访陈金松老人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良渚街道荀山村4组有一位百岁老人陈金松(下称陈爷爷)。陈爷爷今年101岁,满头银发,除了听力不是特别好以外基本没什么大毛病,常能走上2里路,到良渚街上与友人相约麻将,打的还是特有技术含量的“乱麻将”。陈爷爷的老伴陈英子今年92岁,也一样头发花白,戴一个简洁的发箍,谈吐思路清晰,还能自己洗衣。两老辛苦一世,如今老来得福,换得儿孙满堂,真是羡煞旁人。
陈爷爷是不是有什么养生之道长寿秘诀呢?笔者去拜访了二老,当日老两口住在小儿子家,正在一楼闲坐。看到笔者一行前来,两老领着我们沿着户外楼梯来到二楼客厅,陈爷爷“一马当先”,腿脚利索让笔者惊讶不已。客厅中央摆放着今年元月拍的全家福,两老拿过照片,紧挨着坐在沙发上,“这是大儿子,这是二儿子,这是孙子……”两老有说有笑逐一指点相片上的人介绍给我们认识,可爱的曾孙粘着两老身旁玩耍,这便是“相濡以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吧!
年轻时苦点累点没什么
现在过的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陈爷爷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乐观、坚强,满满的正能量。我们说要听听他们的生活经历,两老一言一句互相补充着把他们印象深刻的事情娓娓道来,其中的艰辛都一言带过,每个小段落的结尾都是那句“不过现在都好了,都是好日子!”
陈爷爷亲眼目睹过日本人杀人放火的血腥场景,经历过躲避日军袭击那提心吊胆的时日,这样的经历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很难想象的,但是在陈爷爷的描述中依然可以体会到他说的“日本鬼子太吓人!”“能活过来就是幸运!”
陈爷爷说“过去真的是用劳力换口饭吃”,那时没有碾米机,家家户户吃的米都是手工舂的,陈爷爷就给人干过舂米的活。舂米谈不上什么工艺,过程也并不复杂,但绝对是个力气活。我们都不曾见过老式的舂米工具,陈爷爷比划着介绍说,有点像捣药罐,有一个棒槌、一个盛器(石臼)。用棒槌砸谷子,舂出来的壳就是米糠,然后再把米糠洒出,剩下的米粒就是我们吃的白米。一套舂米的工具有180斤,当时也没有运输工具,今天谁家要舂米,陈爷爷就将沉重的舂米工具直接挑到这家门口,和另外一位小工一起开始一天的工作,手脚快的话一天能舂八九担,慢的话一天也有六七 担,一担160斤,作为回报,对方就会给他一点米。陈爷爷依稀记得冬天积雪很深时,天气极寒,但他的衣衫却渗透汗水,只穿一条短裤就到彻骨的河里清洗,甚为艰苦。这些在陈爷爷眼里却不足为奇,他说,“不是专门挑东西、抗东西,身体是做不垮的,劳动只会让人身强体壮。”
陈爷爷有6个孩子,由于父母早逝,两口子又要干活又要养孩子,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实在艰难时,曾有人提出想要领养他家最小的女儿,陈爷爷觉得这是万万使不得的事,“送走孩子太可怜了,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送走!苦点就苦点,咬咬牙总能挺过去……”陈金松的卖力付出,换来的是6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这让他很是欣慰。
“年轻的时候苦点、累点都没什么,捱过来了,现在过的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陈爷爷指着与我们一同前去的村党委副书记王行亮说,这个干部他认识,前不久刚来看过他。王行亮说,“我是高温的时候和街道的同志一同来慰问过,一般每年的重阳节和过年前都会对村里的老人进行慰问,这两位村里的老寿星当然更是关注的重点,所以今年高温的时候也来探望。”陈爷爷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听王行亮说重阳还来看他很高兴。
老爷爷说他们两夫妻现在每个月都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国家补贴我们的,自己没出钱,现在我每个月能拿到300元,老伴是250元,如果生病的话还有医疗保险,村里每年都会给我们免费体检一次……经历过曾经的苦难,陈爷爷分外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非常满足。
一家人过得好好的,就是最大的福气
“家和万事兴”,老人说对于长寿,家庭和睦也是关键。一家人和和气气,不吵架不闹心,对于老人而言这才是晚年幸福的保障。问起家里谁对他们两老好,两老嘴中的“好”字不停。
他们说儿子都对他们很好,每一家都尽自己的孝道。三个儿子住在同一组,家住的都不远,每家都为两老准备了房间。两老三家轮着住,一年一轮,吃饭也是三家轮流吃,两天一轮。三家这样经常走动着,都很亲近。
他们说媳妇也对他们好,都相处的和和气气,有时候天气不好刮风下雨的,或者是怕累着两老,媳妇们都会把做好的饭直接送上门,很是贴心。走访当天,两老在三儿子家中,三媳妇俞香英也是一脸和气,端茶送水。询问俞香英和老人的相处之道,她说“其实老人就像小孩子,有时他们说几句,没有关系的。我们现在对家里的孩子都是很好的,只要也这样对待老人,那就肯定能处得好的。”
两老说外嫁的女儿也都很好,虽然家里要管孙辈也很忙,但总是会抽时间来看望他们,来了也是忙里忙外,帮老人们洗头,剪脚趾甲……
也许是“上行下效”,陈家这孝顺便也有了传承,陈爷爷、陈奶奶说孙子、孙媳妇也都很孝顺,会想着他们,买些吃的用的给他们送来,带曾孙子到跟前来玩,让他们很欢喜。
和儿孙间和乐融融,老两口两人之间也是相濡以沫。陈爷爷说他们两人结婚已经久的连他都不记得什么时候了,这时陈奶奶怕陈爷爷听不清楚,附到他耳旁说“那年你29岁”,陈爷爷和陈奶奶从小便是一个村子里长大的,但是那时女儿家是不出门的,所以他们相识还是由村里人作介绍的。他们没有津津乐道什么惊天动地的爱情,但是70多年来直至今天,陈爷爷还早上四五点起来给陈奶奶做早饭,陈奶奶还亲自动手给陈爷爷洗衣服,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一句歌词“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陈爷爷说他和老伴能在这么好的日子里活着,看着一家大大小小都过得好好的,这就是最大的福气。
吃方面并不特别讲究
生活自得其乐很重要
陈爷爷有7个亲兄妹,也都十分长寿,20年前家里人聚过一次,后来就渐渐只剩下他一人。“可能是家族遗传,也可能是年轻时的劳动促进了体质,我和老伴的身体都还可以,没有高血压、糖尿病。”两老精神很好,说话条理清晰,很是为自己的健康骄傲。
那么,长寿秘诀需要特别的饮食吗?儿媳妇俞香英说,公公婆婆在吃这方面并不讲究,往往是家里当天烧什么,他们就吃什么,牙口、肠胃都不错,就是水果吃的不多。这时,陈奶奶凑过来偷偷告诉记者,“其实我的牙是镶的!但是用习惯了,和自己的牙一样,牙好才能吃东西。”
要说真有养生之道,两老也能说些门门道道。可能是勤劳了一辈子,虽然家人都很孝顺,两老大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是他们总希望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会寻找一些活动自得其乐。两老起得很早,四五点便睡不住了,陈爷爷起来做两人的早饭。饭后陈奶奶会洗洗衣服,房前屋后去溜达溜达,陈爷爷步行两三里路到老年活动室去跟三五好友打几圈麻将。说起麻将,陈爷爷很是自豪,“我打的是乱麻将,就是牌不按照顺序放,有时候胡了,有些人不相信,我再按照顺序放好,他们才服气。”也许乱麻将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老人的记忆力和脑力吧。时至中午,陈爷爷会溜达回来,和陈奶奶一起到儿子家中午饭,随后午睡小憩一下,晚饭后,两人会看会电视,但因为都没有文化,所以都是翻到什么就看什么,图个乐子,7点左右一般就睡下了。生活过的规律且有滋味,
“苦日子都已经过去了,现在的生活真的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知足啦。”回忆起曾经,再看看现在,陈爷爷笑得特别可爱,特别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