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首个医联体初见成效
期待更多政策松绑
——走进医联体成员之一吴兴区人民医院
湖州首个医联体初见成效
期待更多政策松绑
——走进医联体成员之一吴兴区人民医院
近日,在湖州织里,一个造福民生的重大工程——吴兴区人民医院新院建设项目全面启动。该项目总投资4.5亿元,总用地面积7570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8974平方米,规划床位900张,一期设置600张。这和原占地面积28亩左右,业务用房仅1万多平方米、实际床位120张的老院址相比,可谓是华丽升级。而作为湖州首个医疗联合体的成员单位,是否医联体给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医联体在前进中有哪些收获和困难?近日,笔者走进了吴兴区人民医院。
医联体打开生命绿色通道 及时抢救转诊病人
吴兴区人民医院坐落在织里镇康泰路。放眼望去,这座被誉为中国童装之都的小镇有着别样的繁华。相比之下,区医院显得陈旧落后。随着织里镇的飞速发展,区医院的规模、服务能力已远远跟不上当地百姓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如何突破医院发展的瓶颈? 2013年10月,吴兴区人民政府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一院)签订托管协议(见本报2013年11月4日A15版专版报道),这也成为湖州首个医疗联合体。2014年7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管理团队正式入驻,进行全面托管。
该院办公室陈亚萍主任说,建立医联体最得实惠的是当地老百姓。她讲述道,今年7月的一天,该院接诊一位20多岁已昏迷女性患者,生命危在分秒,初步诊断为脑血管破裂。该院医生一边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一边请求一院专家会诊。一院急诊科主任嵇朝晖和ICU副主任接到任务,十五分钟左右赶到现场,会诊后决定马上手术。病人被紧急转入一院手术室。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挽回了花季少女的生命。
陈主任说,如果不是医联体,就没有两家医院的无缝对接,就无法争取抢救的黄金时间,后果可想而知。
杜继文是吴兴区人民医院的医务科科长,说起医联体他深有感触。他说:建立医联体后,我们和一院的专家资源完全共享,不管是手术、门诊、急诊抢救,有困难的直接转诊或请专家下来手术、会诊。这里的老百姓看病方便了、便宜了,最重要的是为急诊病人获得了黄金抢救时间,打开了生命的绿色通道。
输血、造血难解人才之渴 医联体期盼政策松绑
走访冯文明是在他的老宅(一院),这位新上任的吴兴区人民医院院长,同时是一院的副院长,又是一院肝胆胰脾专家。瘦瘦的他充满了精气神,睿智的眼睛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说起区医院的现状和未来,他说出了一连串的数字。他说新医院计划三年建成,第一期开放350张床位,以1:1.5配备医护人员我们还缺200名。区医院现在120张核定床位,9月份床位使用100.44%,三年后新院350张床位住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必须让住院率保持每年30%左右稳步递增。那老百姓凭什么来你这里住院?凭的是优秀的医疗服务。优秀的医疗服务靠什么?说到底还是优秀的医护人才!现在我们立马招毕业生,也得实践五年才能独挡一面。话语间深深感受到冯院长的求才若渴。
在区医院的门诊大厅和网络平台上,笔者看到一张专家门诊表,这些医生都是来自一院副高以上的专家。从儿科、肾内科、泌尿外科、普外科几乎涵盖了所有科类,时间从周一排到了周六。这就是冯院长给我们介绍的最快速方法之一——“输血”,即直接从一院空降专家至区医院。
冯院长介绍,“输血”也没有想像的美好,不是一“输入”就红光焕发,门庭若市。“有些专家,在我们一院提前预约不一定挂得上号,在这里刚开始才几个病人,然后慢慢地增加。因为老百姓得先认识你、了解你、信任你,这需要一个过程。”
说到“输血”,医联体有独特的优势。冯院长说:“输血实际上也是响应卫计部优秀医疗资源下沉的号召,很多医院因为对接等诸多原因没有让优秀人才起到真正的作用。而我们因为是医联体,优秀专家会更好更快速下沉到基层。门诊、手术、示范查房、讲座等,‘输血’的同时也在‘造血’。优秀医疗资源下沉不仅有利于区医院,对一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有积极的作用。”
医联体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也无例外地碰到很多困难和政策束缚。冯院长向我们介绍,卫计部门对医院有很多考核,其中一个考核是:均次费,即人均医疗费用,一般情况下与上年度基数相比,均次费用须零增长。区医院原来的均次费用基数低,医联体后优秀医疗资源下沉,看的重病、疑难病多了,均次费自然容易超限。另外,随着门诊和住院的增加,医保消费总数越来越高,但医院的医保费总额预付制度也一定程度限制了医院的发展。
尽管困难很多,但冯院长对未来还是充满了乐观,他说:相信政府一定会进行改革,把有限的医保额蛋糕切得更合理、均匀。
多措并举齐头并进 唯改革带来新希望
在和冯院长的交谈中,改革是被提的频率较高的词。他说七月全面托管后最先要动的是两大块:制度规范、绩效考核。他说要打通医生的职业上升通道,提高区医院医生的待遇,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尽管这位身兼数职的院长每周在区医院待的时间只有两天,但通过3个月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他欣慰于区医院15%业务量的增长、欣慰于均次费用几个点的下降、欣慰于医护人员的迅速成长、欣慰于老百姓对区医院满意度的提升。因为每一个微小进步都是全体医护人员努力的成果。
冯院长透露,最近,医院打算调整布局,增加住院床位至200张。他说:区医院所处的织里是个经济强镇,人口密度远远大于湖州,流动人口近三倍于常住人口,为此,公共卫生这块压力也很大。在稳定发展医院的同时,认真做好公共卫生工作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多措并举、齐头并进,唯改革才能带来新希望。 赵元英 钱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