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下的选择,是每个人的困惑

返回

与《青蛇》导演田沁鑫一起,探讨人妖僧兜转800年

雷峰塔下的选择,是每个人的困惑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王湛 通讯员 邵俊子 阅读数:0

  法海、白蛇、青蛇、许仙,围绕一座雷峰塔,兜兜转转了800年。在民间传说、话本、小说、戏剧中,随着每个朝代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最近的,则是2013年田沁鑫导演的舞台剧《青蛇》。

  “大多数作品,都把白蛇塑造成追求人间美好爱情的妖,法海自然成了对立面,因为这样好成戏。直到李碧华的小说《青蛇》才第一次把法海从老僧变成年轻的和尚,再到李连杰在电影《白蛇传奇》里演的法海,慢慢地,法海在被扳正。”田沁鑫的想法是——看看法海到底是谁。

  田沁鑫要把法海修行的艰难、他在民间传说里为什么成为反派,以及他和蛇妖之间难以割舍的劫难都表达出来。

  于是,一部话剧《青蛇》,不再是人妖僧的争斗,而是每个人面临选择时的困惑。

唐朝的高僧宋代的妖

一个传说历经800年之变

  “冯梦龙的宋代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明末被收录在《警世恒言》中的,那时候的白素贞,还是个典型的蛇妖,魅惑许仙,僧人法海为劝解年轻许仙不受美色诱惑,降妖伏魔。”

  田沁鑫说,查资料后才知道,法海原来是唐朝高僧,本名裴文德,父亲时任宰相。他三岁时替生病的皇子出家,青年时本可以还俗为官,却笃信佛教,最后兴建了金山寺。

  “唐代僧人法海与宋代蛇妖结缘得有趣。”田沁鑫说,“冯梦龙曾游历金山寺,得知法海修建金山寺时,因禅房破败,无处禅修,便在寺边上的白龙洞内,与一条蟒蛇同栖同修。据民间传说,蟒蛇出洞伤人,法海驱赶蟒蛇入长江。冯梦龙撰写话本,就捡来‘法海’之名一用。”

  到明朝嘉靖年间,评弹大书《义妖传》唱响南方,把蛇妖变成蛇仙,成为追求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女性,法海则更加是破坏人间美好爱情的妖僧。

  “再到后来,大概有300多种地方剧种,都有《断桥》这出戏在演出。”田沁鑫说,“新中国以后,田汉先生写了全本的京剧《白蛇传》,非常有文才,但白蛇仍是忠贞爱情的美丽仙女,法海仍是斩断人间美好的绝对反派。”

  一直到20年前,李碧华的小说《青蛇》,才把青蛇作为第一叙事人的视角来说《白蛇传》的故事。

  “写了两个蛇妖成人的艰难,从女性角度探讨爱情的不被确保。法海也从老妖僧的形象,转换为英俊、冷酷的年轻僧人形象。”但田沁鑫觉得,《青蛇》仍然没有从慈悲的角度写。

人性、妖性和佛性

每个人都面临选择的艰难

  田沁鑫想让20年前这部小说能够有所提升。“小说写了20年,我现在的人生阅历和感受都不一样了,后面该怎么做,你随意。”李碧华的授意,让田沁鑫大着胆子将“法海一角”扳正。

  在话剧《青蛇》中,田沁鑫看到了人、妖、佛三种平行的价值观,“人们会不会在其中出现不能选择的困惑?”

  “人有人的价值观,比如务实,像以许仙作为代表的人的价值观,比如俗世的家庭伦理观念,世俗的道德观。”田沁鑫说,“而像青、白二蛇妖则没有人的价值观,她们有的是动物的本性,修炼成人后,再模仿、接受人的社会所认同的价值观,但又与她们身上的妖性、兽性有很大的冲突,因而遭到了人类社会全面的诋毁。尽管她们成人后,做人很挣扎,也锐意进取,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成为人。”

  关于佛这个层面,田沁鑫认为并非有能力触及。“只是法海是一个佛弟子、修行者。从这个僧人的角色身上,我们能够寻找到信仰的力量。除守戒外,由这个角色带来的是人生出路的探讨,生而为人智慧的开启。那么是否他能带领我们找到我们人生的出路?”

  田沁鑫认为,三种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灵智,代表了我们人类身上有的所谓的人性、妖性和佛性。“但我们往往在三界之间穿梭游走,我们不想选择,但困惑其间。这是我改戏时候的思考。”

  小说《青蛇》和话剧《青蛇》,最大的改变是在法海身上。

  “青蛇做人的第一步就是踏进了一座寺庙,遇见了法海这个年轻英俊的和尚,爱上了不该爱的人。”但田沁鑫知道,这种爱却不能自已,“青蛇在法海的房梁上盘了五百年。”在话剧《青蛇》的结尾,到了雷峰塔倒的1924年,法海即将圆寂,青蛇也即将转世成人,但她不想成人,因为她不想忘记法海。

故事如何讲下去

田沁鑫希望看到许仙的进步

  “现实生活中,青蛇像女人的年轻岁月,反叛、顽劣、愤怒、勇敢、对情感懵懂。所以,才会为一份情,飞蛾扑火,不顾世俗。”田沁鑫说,“而婚后的女人更趋向于白蛇,相夫教子、持家有道、维护家庭关系。”

  田沁鑫理解的青蛇,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她是蛇妖,她有灵性,也有妖性。她不想追随人,不想走进家庭结构,她是在这个人类社会上,尽量完成自己的妖,努力见证着自己的认识。她保持着一种被教化后我们人身上少有的纯粹,她要的是纯粹的爱,不要社会规范。而生为女人的我们,无法做到她那么彻底。”所以,在改编中,田沁鑫对青蛇在幻化女人时激烈地冲撞社会情感约定的勇敢,开始“尊敬”和“钦佩”。

  在话剧《青蛇》的最后一幕,许仙、法海、白蛇、青蛇都轮回到当代,转世为人再相遇。“轮回到当代的我们,谁也不认识谁,因为不会有相同的长相,只是气质和眼神似曾相识。如果故事发展到当代,我希望看到许仙的进步。”

  田沁鑫逐渐喜欢戏中的两个妖精,开始理解戏里的佛法、欲望以及放下欲望。“受伤之后,白蛇先放下,青蛇继续追寻她的爱,用她与法海的纠缠来说‘有情’与‘无情’。”

  田沁鑫想和观众探讨,做人本身的诸多情感难题。“这个戏,有一些东方禅意精神,需要花时间去思索、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