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
何在
转折时代
三个浙江文化人的远略
社长
何在
转折时代
三个浙江文化人的远略
社长是做什么的?远看,以为写字画画抚琴刻印,近观,浮出水面的分明是非同寻常的天赋、刻苦与远见。
8月,杭州长桥之畔浙江美术馆的《西泠峰骨——纪念吴昌硕诞辰170周年暨西泠印社七任社长作品展》,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七任社长,首次联袂展出作品。
七任社长,陪伴111岁西泠印社,走过时代的开合。那些面容,通过笔迹墨痕,落定在观者心中。
只是,从吴昌硕至饶宗颐,泛黄的字里行间,来者无不感怀,111年,社团存亡兴盛的背后,一个大师风云际会、一呼百应的时代,终究是远去了。
1913年,西泠印社创社十年之际,推举吴昌硕为首任社长。当时已名闻海内外的海派领袖,在文章中称自己“社何敢长”,是谦词,也是胸怀。自那时起,西泠人以风骨与智慧,成就了今人视为奇特的 “社长现象”——
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社”的西泠印社,曾经有60年没有社长,仅有的七位个个皆为文化巨擘——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
吴昌硕之后——
马衡,在金石学的建立、石鼓文研究、青铜器研究等诸方面,功勋卓著,是一位有着纯正风范的大学者。而他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又在抗战期间主持闻名世界的故宫文物大迁移,都是皇皇伟业,不世之功。
张宗祥,作为京师图书馆主任、浙江图书馆馆长,目录版本校勘之学功力极深,特别是为文澜阁《四库全书》的补抄等,皆为文化界抢救遗存的大事。
沙孟海,他的篆刻成就仅次于吴昌硕而印学理论的系统性则胜之,明显体现出篆刻作为两人之间的“主业”与“专业”的不同姿态。他同时是一位在文物考古学术研究方面极具开创性的大学者,从书法到文学再到更广泛的文化领域均有较大贡献。
赵朴初,虽不以篆刻闻于世,但他作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这样的国家领导人,又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先天地具有文化名人的优势。而他以一手书法驰名于当代,又让人见识到他“内行”的精湛造诣。他鼎力完成了西泠印社几代人的梦想:建立有史以来第一个中国印学博物馆。
启功,书法家的领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更是一位学者,中央文史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小组组长。以他的身份与威望,表明了西泠印社在中国文化界的“存在”,仅仅限于印学界自身的存在。
饶宗颐,当代国际汉学界公认的学界泰斗、一代宗师。学贯中西,著作等身,通晓多种语言,在传统文史研究和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近东文明以及艺术、文献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精深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六十余种。除治学之外,饶宗颐先生精通琴、诗、书、画,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
西泠走过111年,这百余年的中国,风起云涌、变革最盛。七任社长的人生,亦逃不过时代与政治的裹挟。他们有过蛰伏、有过呼号、受过拥戴、亦遭遇冷落,大幕背后,他们比寻常人更深知无奈、挣扎、逃避与彷徨的各中滋味。
内忧外患、传统与当下的冲突、选择与交融之中,一代文化巨擘最后的选择,共同地趋于知识分子的担当——他们开创、坚守,让文脉相传、风雅绵延。
百年之间,吴昌硕、张宗祥、沙孟海三位浙江人,恰身处新旧交替最为激烈的三个时间节点。
吴昌硕,安吉人。1913年-1927年间,他是首任社长。
现实与精神领域的变革中,他不仅个人篆刻开宗立派,立千年以来未有之雄强大气,百年间无人超越,更以开放的心态参与海上题襟馆书画会、豫园书画善会等社团组织的活动,积极推动与日本的书画篆刻交流,又有门生子弟遍布天下的号召力。他不仅是一个技艺精湛的大师,还是一个观念超前的改革家。
张宗祥,海宁人。1963年-1965年间,他任第三任社长。
他以自身威望争取资金、社产与捐赠,1963年,停止活动多年的西泠印社终于复社,被推举为社长的张宗祥,第一件事便是恢复每月的社员聚会,讨论学术问题。而张宗祥也成为百年西泠印社存亡继绝的第一代中兴功臣,从而使西泠印社的历史得以赓续,文脉得以延伸。
沙孟海,鄞县人。1979年-1983年间,任第四任社长。
“文革”后,面对十年洗劫之后的文化废墟,这个前半生经历清朝、民国,后半生经历新中国的世纪老人,以79岁高龄重振西泠精神。并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再次挑起大梁,将被遗忘甚至被诟病的传统书法,再次带向辉煌。
在西泠印社的存亡、复兴与繁荣之间,这三位浙江先生,以高迈的品格,卓著的远见,沉潜其间,挑起了中华文化的脊梁。传统、当下与未来之中,开创、突围与坚守之间,时代大浪中的三个浙江人,以自己的选择,书写了三座西泠的丰碑。很难料想,彼时若非他们,西泠印社这一百年社团,将走向何方。
回到1904年夏天,发端于数峰阁的西泠印社,叶为铭、王褆、丁辅之、吴隐四位先贤,慨然印学之将湮没,为力挽清末印坛沉寂、印艺衰败之局面,慕资创社。
当时杭州府批复道:“西湖为人文之地,该绅等慕苏白余韵,仰先觉遗徽……集资建造西泠印社屋宇数间,为保存国粹、研求学问起见,事关公益,准予立案。”
今天,回溯三位浙江先生,绝不是日常世界之外去企求一种孤绝与超然的神境,其价值,在于时代与社会变幻中,有没有转折时代所必须的判断、坚定以及持久的耐力。 本报记者 林梢青
B1-B4
西泠峰骨——纪念吴昌硕诞辰170周年暨西泠印社七任社长作品展 展期:7月30日-8月31日 地点:浙江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