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伤的众安桥畔,岳飞一家团聚了

返回

杭州岳王公园新立的英烈碑,牵出南宋最著名的风波狱
方圆一公里内,有风波亭孝女井忠烈祠,都与岳家有关

忧伤的众安桥畔,岳飞一家团聚了

作者:本报记者 马黎/文 吴煌/摄 阅读数:0

  在杭州众安桥娃哈哈影城和省妇保之间的岳王公园里,近日新立了一块纪念碑,这是为了纪念南宋三位英烈岳云、张宪、施全而立的。

  岳云和张宪,跟岳飞一样,都是那场“风波狱”的主角。 1142年1月27日,岳飞被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赐死于风波亭,同一天,他的长子岳云,爱将张宪,也在众安桥被斩。殿司小校施全埋伏于众安桥刺秦桧未果,最后也被分尸于众安桥。

  三人的死,都跟众安桥有关。

  事实上,这块如今的杭州闹市区,也是当年南宋最繁华的地方。在方圆一公里之内,跟岳飞有关的往事、遗址,还有很多。不过,这其中有太多民间“一厢情愿”的戏说,而听南宋专家说正史,出人意料的地方,更多了。

  岳飞的儿子岳云

  曾被拘押在众安桥附近

  浣纱路与庆春路交叉口,娃哈哈影城前面有个半圆形花坛,很多人以为只是花坛,可再低头细看,一块石头上刻着“岳王公园”,旁边有个写意铜雕——岳飞形象中最常出现的宝剑、头盔和披风,塑像上刻着当年金军面对岳家军发出的著名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新立的纪念碑就在旁边,上书:众安桥南宋三英烈碑。

  根据碑文所示,此碑为杭州上城区中山中路保护与综合整治指挥部所立,碑文是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专家朱祥林和浙江古籍出版社编审王翼奇撰文,16列共178字,介绍了岳云及张宪当年的英勇故事。

  872年前,这块地方发生了什么?

  先说说当年岳飞父子和张宪的关押地:大理寺。

  南宋的大理寺,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掌管刑狱和案件审理,也是中央监狱,这里的案子,皇帝都需要亲自过问。

  根据宋、元、明、清典籍中的线索,这个地方很可能在庆春路与延安路交叉口上,就在立碑的地方附近。

  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当年对这三人的初审意见里,岳云这一栏写的是“留”。

  杭州市社科院南宋史研究中心主任何忠礼,跟记者还原了当年的情景。

  这三人的罪状,是秦桧的亲信罗汝楫,还有万俟卨(音mò qí xiè),也就是现在岳王庙前给岳飞下跪的四人之一,他们一起写好上报,大理寺根据意见,写好判词,等待宋高宗赵构批复。

  判词当时是这么写的:张宪,绞;岳飞,斩;岳云,留。

  “这个判词主要还是万俟卨的意见,他的官职比罗汝楫高一点。岳飞判得最重,张宪还轻一点,至少留个全尸,死得也快,不痛苦。岳云待遇最好,是流放。”何忠礼说。

  哪知,宋高宗看过后,全改了——岳飞死,也就是赐死,张宪和岳云,斩。

  岳云死时,只有23岁。当时赵构在想什么,谁也不知道。“岳飞的死,现在有两种说法,一是喝毒酒,二是吊白绫,反正有全尸。至于岳云和张宪是斩首还是腰斩,很难说。”何忠礼说。

  岳飞的属下施全

  埋伏在众安桥刺杀秦桧

  不过,现在很多人把岳云和张宪冤死的这笔账,还是算在秦桧头上。

  这样的悲惨故事,一旦流传到民间,便有了更跌宕起伏的细节。

  传说,秦桧怕张宪死后变成厉鬼来找他,把他的尸体分成72块,扔到72个地方。杭州人恨死秦桧了,就在这七十二个地方建了七十二个资福庙,供奉张宪和岳云。

  传说归传说,资福庙却是有的。朱祥林说,因为张宪被封为烈文侯,岳云被追封为继忠侯,因此资福庙又称为忠烈祠。资福,顾名思义,就是求福。原来娃哈哈美食城边,就有一个资福庙,解放后还在,但后来被毁了。

  三英烈里,还有一位施全。

  岳飞父子死后8年,殿司小校施全为了给兄弟报仇,藏刀埋伏于众安桥下,行刺秦桧,但只斩断了秦桧轿子的一根立柱,没成功,被秦桧当场抓住,立即在众安桥受酷刑:磔(音zhé)刑,也就是分尸。

  之后,人们在众安桥畔修建了忠烈祠,施全庙,又叫施公庙,为了纪念他。

  施全刺秦桧,正史里确实写了,岳庙里也有施全的像。但说成是给岳飞父子报仇,何忠礼说这又是硬扯。“施全是因为秦桧克扣军粮,对他有仇,才去刺杀他的。”

  岳飞的女儿岳银瓶

  自尽的孝女井曾位于庆春路

  这样听起来,众安桥一带,真是埋藏了不少故事。其实,这里本来就是南宋的闹市区,浣纱河经众乐、众安两桥一拐,逶迤散开,很有情调。

  而南宋杭城有23处娱乐场所“瓦子”,就数两桥南侧的“北瓦”最大。勾栏,也就是舞台多达13个。而“北瓦”中最豪华的酒楼——“井字楼”,又名“羊棚楼”,也在这里。

  而这一带,跟岳飞一家很有渊源。

  2003年,杭州市政府在钱塘门附近古风波亭遗址上复建风波亭。新的风波亭,就在环城西路教场路口,公交“六公园”站旁边。

  还有岳飞的女儿岳银瓶。

  其实,正史里没有写到这位姑娘。

  “不过,正史没有记载,不代表没有这个人。”何忠礼说。

  《说岳全传》里说,这位烈女死时,只有13岁。相传岳飞入狱后,她悲愤上书,但为赵构警卫所挡,遂抱银瓶投井自杀。

  而到了电视剧里,岳银瓶的形象又是这样的:岳飞死后,银瓶带着弟弟岳雷逃走了,后来在魏皇后和梁红玉的举荐下,和岳雷一起重举岳家军大旗,挂帅出征抗金。

  但老百姓更倾向于悲情故事。

  民国初,拆旗营建路,取名孝女路以示纪念。1966年改名新德路,1981年恢复旧名。而传说中的孝女亭和孝女井遗址,曾经就建在庆春路上,也就是浙江省供销社门口的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之间的路灯杆位置,与立碑处只有200米左右的距离。

  后来,庆春路拓宽,保存在岳庙的孝女碑和井圈,被安放在风波亭的旁边,直到现在。

  至此,岳飞一家人,还有他的爱将们,终于在忧伤的众安桥畔,团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