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里的养蚕人

返回

小山村里的养蚕人

临安湍口三联村养蚕业见闻

作者:徐文波 阅读数:0

  湍口镇三联村洋湖一直是个遵循祖辈足迹的宁静小山村,至今还有很多农户从事蚕茧的养殖行业,而住在这座村落中的陈春仙一家更是村中养蚕的一把好手,她家养的蚕不仅发病率低,而且成型的蚕茧色白,饱满。笔者有幸见到了正在做采茧工作的陈阿姨一家。

  幼蚕

  养殖需要精心护理

  据陈阿姨讲,蚕一生要经历三个阶段,幼蚕是最需要悉心护理的,像这一季称作春蚕,相对其他几季温度是最关键的因素,农村在春季一般气温都很低,所以在幼蚕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蚕房里放置火炉,以确保蚕房温度,不然的话,一方面是幼蚕因为太冷不肯进食桑叶,另一方面,蚕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得病。说起来,蚕宝宝比人都娇贵呢。

  幼蚕到一周以后会换一层皮,大概要两天左右,这两天蚕是不用进食的,但蚕农们也不能闲着,除了要保持蚕房温度之外,还要保持干爽,基本上蚕农们会用石灰粉除湿,两天过完之后,相对于幼蚕,经过第一次蜕皮的蚕体型会大很多,食量也开始增加,蚕农们也开始渐渐忙碌起来,采桑叶的工作量也在增加,而在蚕房里,火炉是可以撤掉了,但又有新的问题是苍蝇的滋生也会对蚕宝宝造成危害,所以需要喷洒一些药水除蝇,在整个桑蚕养殖的过程中,除苍蝇的工作一刻都不能懈怠,苍蝇会吸食蚕体内的体液,不仅如此,有些苍蝇还会在蚕体内产卵,一旦桑蚕被感染就无法存活了。

  桑葚

  蚕农儿时的记忆

  在蚕第四次蜕皮后,蚕农们才真正开始进入农忙季节,这个时候桑蚕对桑叶的需求量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大,桑叶林里到处可见采桑叶的村民,忙碌之余,陈阿姨家的桑叶林里一种美味也为辛苦采摘桑叶的人们带来一份安慰,那就是桑葚,乌黑发紫的桑葚是大自然回馈给每个桑农最好的礼物,这也成了这个山村很多在外打拼的人们儿时的记忆。陪伴父母在桑叶林里嬉戏,到处找又大又好吃的桑葚,对于这样的野味,村民们没有地界之分,最古朴的分享是这座山村所有人融洽相处的原因之一,成群结队的孩子也不会分这是我家的桑田还是这是你家的桑田,到处乱串,吃的手上嘴上到处沾满桑葚汁,父母们每每见到也不会过多责备,只是笑着一面采桑叶一面看着自家孩子欢快的游走于各家的桑田里。

  陈阿姨说:“现在孩子都大了,去了城市,在他们小的时候也喜欢跟着我们来到桑叶林,采桑葚,我们现在每年也都采摘一些寄到城里,不为别的,就为了跟自己的孩子说,你们的家在这里。家里的味道也在这里。”

  蚕茧

  忙碌后的收获

  再经过一周的忙碌之后,蚕农们就开始准备一种当地人俗称“蚕毛茧”的东西,做法也相对简单,取麦梗最坚硬的中间一段,20到40公分左右,均匀的铺放在一条厂5米左右的稻草编成的稻草绳上,铺好后再放一条同样长度的稻草绳,再用一种特殊的工具手工旋转成一条“蚕毛茧”。陈阿姨说:“第四次蜕皮后,经过一周左右的饲养,桑蚕是否要开始作茧,农户们都有了经验,随机的拿一条桑蚕,放在灯光下,如果桑蚕呈现透明状,那么基本可以确定到时候把蚕放在蚕毛茧上了,剩下的就是等待,桑蚕吐出蚕丝从外而内的开始结茧,再过4天左右,桑蚕做茧完成,但还不能轻易的采茧,因为这时候蚕还没有完全蜕变成蛹,如果这个时候去碰它们的话,它们会停止吐丝,不光蚕茧的分量会少很多,也对不起这么长时间的辛苦喂养呀!”

  “到第5天,差不多蚕已经成蛹,这个时候就可以采茧了,对于在田间地头采摘桑叶来说,蚕茧的采收相对要轻松一点了。”陈阿姨边采茧边笑着说。

  笔者看到,5米左右的蚕毛茧上,密密麻麻的结着雪白的蚕茧,不光对于蚕农,对看到这一幕的任何人都会感叹,桑蚕真是一种神奇的动物。

  为了了解更多关于蚕茧的知识,笔者走访到了三联村多年从事收售蚕茧生意的方师傅,方师傅说:“最近几年合成类的布料比较多,相对蚕丝一类的丝织品销量减少,所以蚕茧的价格或多或少的也受到影响,基本维持在2300元每100斤的基础上。我们在收购蚕茧时也有很多技巧的呢,也是随机拿一个蚕茧,摇一摇,若是跟有清脆响声的就是好茧,要是声音很沉闷或者没有声音,就证明这个蚕茧里面的蚕还没成蛹或是在吐丝的过程中桑蚕已经死亡。这样的蚕茧质量不好之外,产丝量也有限,收购的多了,我们就要亏本了。”

  以扶持与技术支持为主

  笔者也联系上了当地种蚕养殖基地的工作人员,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当地政府也有相应的政策,帮助扶持蚕农的经济收入。现在正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努力提高蚕农科学养蚕水平。要开展技术培训,普及科学养蚕技术。首先要教育蚕农规范操作程序,提倡除了尽量用塑胶类材料隔离桑蚕的粪便外;桑叶用清水除沙后还要洗手喂叶;拣病蚕时要用蚕筷,并投入石灰粉;其次,重视饲育管理,小蚕喂适熟叶,大蚕期要注意通风换气,大蚕尽量不要太密集,以稀为主,防止太挤影响桑蚕的品质;使蚕农学会对常见病症的识别,掌握对症用药及用药的剂量等基本技术。另一方面是预防,综合防治。

  蚕病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养蚕前,抓好消毒工作,消毒做到彻底、全面,不留死角。养蚕中要经常观察蚕的食桑情况,并适当添加药剂,不能等到蚕病大规模发生时才用药。同时养蚕后所有的养蚕工具都要要进行消毒。再就是对僵蚕、脓蚕宜采用以下措施。抓好示范户、重点户的消毒防病、科学饲育。每次消毒时,蚕具要浸渍消毒,消毒隐蔽部位病原体,然后在密封的蚕室内进行熏烟消毒。最重要的是幼蚕的防护,并做好桑蚕换皮期间的消毒工作。常撒些“蚕座净”(蚕药名称)或“防僵粉”(蚕药名称),以及木锯粉等干燥材料。

  第四次换皮的桑蚕隔天要在桑叶上撒上红霉素或氯霉素后再给桑蚕喂食,并要稀放,做到良桑饱食。实行蚕种与蚕药配套,技术跟踪服务。发蚕卵时把蚕药及技术资料一并发给蚕农,蚕农要从正宗厂家进药,保证蚕药质量。农技人员要深入村组农户,进行现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编后语:桑蚕,曾经创造辉煌历史的古老动物,现在历经千年,桑蚕的养殖一直持续,但由于蚕农收入的日渐减少,很多人已经放弃桑蚕的养殖,曾经的桑树林现在也有很多被砍伐,取而代之的是经济含量更高的山核桃树等植物,我们希望能有更好的政策保护这一产业,别让后人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这古老养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