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司机”朱明旺耗时14年 成功破解铁皮石斛高成本难题

返回

“大巴司机”朱明旺耗时14年
成功破解铁皮石斛高成本难题

作者:撰稿 单友良 阅读数:0

  “大巴司机”朱明旺耗时14年

  成功破解铁皮石斛高成本难题

  哥伦布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航海家

  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都已经确信地球是圆的,从欧洲出发向西航行,可以绕着地球到达东方。但没有一个人出海,因为航路实在是太遥远了,当时的航海技术无法到达那么远的东方。

  但哥伦布不这么看,他从《马可波罗游记》推断出日本在中国东方30度,如果不从伊比利亚半岛出发,而是从加纳利群岛出发,航程又可以减9度,他又认定人们对欧亚大陆面积的估计太小,最后算出来,只要航行60度,地球圆周的六分之一,就能够从欧洲到达日本。然后他还混淆了英里与海里的长度,东算西算,认为只要航行2700英里就够了。

  今天我们确切量出来的距离,从加纳利群岛到日本最东面,是13000英里。

  就是抱着这些错误百出的信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成了伟大的航海家。

  2001年,开了19年大巴的客运司机朱明旺,算出铁皮石斛从栽培到产品上市,只要1500万元投入。这个巨大的错误鼓舞着他义无反顾地投身铁皮石斛行业,到2005年亏损达到4000万时,他已经没有退路。万般无奈之下,被迫到云贵高原开辟新的基地,却不曾想这里天时地利人和,他找到的不仅是国内特别优质的铁皮石斛品种,还有我国非常适宜铁皮石斛生长的地域,以及急于把铁皮石斛作为下一个支柱产业的地方政府。

  2009年,朱明旺担任董事长的浙江济公缘药业有限公司成为康恩贝集团麾下的子公司,康恩贝集团是我国植物药的领军企业,有着澎湃的资金力量与雄厚的人力储备,快要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朱明旺满血复活。

  前后14年,累计付出3个亿,如今在海拔1280米的云贵高原,生长着2800亩亩产比浙江高得多的优质铁皮石斛,在消费者整整等了20年以后,一个新的铁皮石斛概念逐渐饱满起来,这就是“三高一低”的“康恩贝高山铁皮枫斗”:

  海拔高。野生铁皮石斛只生长在海拔500-3000米的高山,“康恩贝高山铁皮”原料来自海拔1280米的云贵高原,保持了铁皮石斛固有的生物特征;

  年份高。野生铁皮石斛是多年生兰科植物,生长年份长,药性更丰富。“康恩贝高山铁皮枫斗”选用5年龄铁皮石斛制成;

  价格低。之前消费者每天服用2包3克的铁皮枫斗晶,服用费用超过1000元,“康恩贝高山铁皮”,只要400元。

  这是一次巨大的价格调整。

  以上产品可以在8家康恩贝高山铁皮枫斗会员直通店买到:

  杭州体育场路190号(市体育馆公交站点旁),电话:85103121、85062267;

  杭州湖墅南路185号(大塘新村斜对面),电话:87155076;

  杭州凤起路123号(建国北路交叉口),电话:86902209;

  杭州庆春东路79号(世纪联华外海店对面),电话:86902259;

  杭州文二西路309号(德加公寓东区),电话:86902269;

  临安市衣锦街720号,电话:61093997;

  台州椒江区东海大道488号(欧尚超市对面),电话:81899008;

  绍兴柯桥世贸广场1-106裕民路1031号(近金柯桥大道),电话:15968507291。

  我们不知道哥伦布带着错误的计算出海后,碰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我们知道,以为1500万元就可以搞定铁皮枫斗晶的大巴司机朱明旺,走过了怎样的14年。

  大巴车上,

  朱明旺一次次听到铁皮石斛的新传奇

  1979年天台平桥中学毕业时,朱明旺的数学成绩估计相当糟糕。因为他只要稍为算准一点,就不会得出只要1500万元,就可以制造出铁皮枫斗晶的答案。

  中学时代的朱明旺身材匀称,肌肉发达,弹跳力好,爆发力强,耐力好,为人憨厚,吃得起苦,被认为是个潜力巨大的运动员。但台州市选拔他去做篮球运动员时,他却拒绝了。

  18岁高中毕业,家里借钱买了辆大巴,与人合伙,承包天台平桥到杭州的客运,人高马大的朱明旺,第一份工作是大巴汽车跟车员,负责卖票,帮旅客搬行李,汽车熄火时,拿曲柄“吭哧吭哧”把发动机发动起来,最终,他荣升为一名拉风的大巴司机。

  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从平桥到杭州,正常往返440公里,13小时,遇到堵车,睡下去一般是凌晨1点,一天中完整的睡眠时间通常是5小时。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朱明旺可以连干20天。当然也有累的时候,爬到汽车底下修车,修着修着“呼呼”睡了过去,车上的旅客到处找,大巴司机哪里去啦?

  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鼓舞着我们这位大巴司机不知疲倦地工作:跑一天,可以赚几百块钱。

  1998年前后,一个创富故事,一直在朱明旺拥挤的大巴里延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情节越来越生动。故事里的主角就是他们天台人,引种天台山上采下来的铁皮石斛,卖到杭州,成了天台首富……

  跑了19年车,积累起了数百万钱的朱明旺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他祖上就是药农,年年到天台山采铁皮石斛,表伯就是采铁皮石斛时不慎摔死的。妈妈告诉他,小时候他发烧,只要到屋后剪两根栽在盆子里的铁皮石斛煎汤喝,第二天烧就退了。他的哥哥,受家庭影响,走了制药之路,成为天台有名的制药厂厂长。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大巴司机朱明旺寻思着怎么转变经营方式。

  300亩铁皮石斛全部死亡

  此时的朱明旺手里有500万资金,他算了一下,只要投入1500万,就可以把铁皮枫斗晶卖到杭州赚大钱。

  他的算法很简单:铁皮石斛试管苗大楼建设500万,铁皮石斛栽培基地500万,产生铁皮枫斗晶厂房500万,花了这1500万元,到2005年,铁皮枫斗晶就可以隆重上市。

  当年小小的天台县,有两个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一是中华鳖精,大家认为难能可贵;一个就是铁皮石斛。铁皮石斛是珍稀中药材,位居中华九大仙草之首,投资铁皮石斛大方向是不会错的。所以朱明旺的1500万投资计划一公布,很快就找到两位合伙人。

  37岁的朱明旺躺在床上畅想未来,他给自己的企业起名“济公缘”。济公,天台名僧,急公好义,广结善缘,与产品形象非常吻合,名人效应下,他只要把质量做好,价格卖低一点,消费者就会蜂拥而来。

  2001年,注册资金500万的浙江济公缘药业有限公司成立。

  大巴司机华丽变身为健康产业老板。

  现在,他的“济公缘”牌大巴上路了。

  原本以为铁皮石斛试管苗培育没有什么科技含量,找几个熟练工弄弄就好了,谁知道根本玩不转,不得不请专家,而专家一年的服务费是100万元;

  铁皮石斛长在石头上,靠根来呼吸,首先,要用推土机把平时种水稻的熟土层全部铲除,为避免杂菌感染,还必须挖到黄土层,再铺上碎石与木屑。这是第一步。

  铁皮石斛生长需要半阴半阳的环境,不同阶段,不同季节,对阳光的需要都不一样,幼苗时期对光照要求相对较少,壮苗时期对阳光要求相对较多。光照太强,石斛不长;光照偏少,石斛细小,所以遮阳棚要有机动性。更主要的,要能够抗击12级台风,能顶住大雪重压。这是第二步。

  “会种植是徒弟,会浇水才是师傅”,说的是铁皮石斛培育最重要的一环是浇水,这需要进口以色列微灌喷淋设备来解决问题。这是第三步。

  这样三步走下来,摊到每亩的成本是8万元。也就是说,光300亩基地的投入就需要2400万元。

  也难怪,大巴司机怎么熟悉铁皮石斛江湖的“路况”?

  铁皮石斛试管苗阶段18个月,进入大田培育4年,一个周期是5年。自从第一株铁皮石斛下地,朱明旺就开始了比大巴司机还苦的日子。一年到头,他要么在田里,要么在到田里去的路上。下雨,人家往家里跑,他要往田里跑,冬天雪下多久,他就要在田里呆多久,随时把温棚的积雪扫下来,来台风的夜里要加固温棚,有暴雨的夜里要疏通积水,蜗牛每天午夜12点钟准时爬到大田里来吃铁皮石斛嫩芽,一吃一大片,对付它的唯一办法就是用手抓,朱明旺拿个手电筒一棵一棵石斛照过去,300亩地照下来,起码3个小时,等回过神,身上已经被蚊子咬烂了……

  180公分的朱明旺整天猫着腰,伺候小姐脾气十足的铁皮石斛幼苗,这,都是可控的。

  2004年11月起,整个浙江被冬雨覆盖,冬雨一直下,连下2个多月,50年未见,很多杭州人记忆犹新。

  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来不及了。铁皮石斛是靠根系来呼吸的,冬雨时间一长,地下水位上升,基质层含水量增加,铁皮石斛的根系等于浸在水里,到了晚上,水结成冰,根系被封冻,无法呼吸,朱明旺辛辛苦苦培养了3年的300亩铁皮石斛,就这样全部窒息死亡!

  原来深绿色的铁皮石斛苗,糊糊的一片,烂在田里。

  直接损失2000万元!

  5年来,投入已经超过4000万却依然看不到希望的合伙人,这才猛然想起朱明旺读高中时可怜的数学成绩,问他当年这个1500万是怎么算出来的?而这个时候,朱明旺不仅已经砸进去了自己19年开车积累起来的所有血汗钱,也把两个合伙人的2000多万元钱用得一干二净。

  没有销售收入,银行不给贷款。

  他想亏本整体出让公司,无人问津。

  账户上没有一分钱了,员工们正焦急地等着朱总发年终奖。走投无路的朱明旺贱卖了6间门面房,他把钱分成一个个红包,双手递给与他同甘共苦的员工。

  员工弱弱地问:“朱总,我们明年什么时候上班?”

  朱明旺答不上来。

  人去楼空,幸存下来的几株铁皮石斛依偎在朱明旺身边,远处不断传来谢年的爆竹。

  接下来的路怎么走?

  朱明旺不知道,更加坎坷的弯道还在后面。

  逼上梁山

  看着5年来头发迅速稀疏的朱明旺,两个合伙人说,亏了4000万,就当是学费吧,我们还得继续走下去。

  这是最困难的时候,大家没有相互埋怨,没有绝望,从不吵架。

  台州人就是这么坚韧的。

  只是越往前走,路越难。

  “济公缘”牌铁皮枫斗晶2005年拿到卫生部批文,这个节点,就是5年前朱明旺躺在床上畅想财源滚滚的高潮部分。

  朱明旺到杭州做市场调研。

  2005年,杭州市场有5家铁皮枫斗晶企业在竞争,领先企业占据市场60%份额,其余40%由4家企业瓜分。赚钱的只有一家企业,其他日子都不好过。

  更吓人的还是营销开支,广告费起码要占到总销售额的20%,超市进场费、扣点、堆头费、周年庆祝费,加起来要占到总销售额的40%以上。

  这就好比说,即便你种的铁皮石斛获得了大丰收,你做出来的铁皮枫斗晶要卖出去,也是很困难的。

  熟人拍拍朱明旺的肩:你们做不起来的。

  回到天台,股东们坐在一起,分析来分析去,发现市面上的铁皮石斛企业,重点都在抓销售,放在种植方面的精力,约是整个工作的20%左右,而优质的铁皮石斛供不应求,“既然这样,我们还是把精力全部放到种植上去吧,大不了做铁皮石斛原料供应商。”

  就这么定。

  在2005年的漫漫长夜,朱明旺带着“全国哪个地方有品质好、亩产高的铁皮石斛品种”这个问题到处跑,名义上他是一名铁皮石斛原料采购老板,人家因此愿意把家底给他看。到这个时候,他才明白,2001年他开始种铁皮石斛时,全国已经有300多家公司、个人跟他在做一样的事。不同的是,人家是从小到大,种活一块再种下一块,不像他上来就是300亩。他因此成了同行中最倒霉的一个。

  从安徽到江苏、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朱明旺的脚步在一个叫云南思茅的地方停了下来。在云南思茅民族药业研究所,他见到了一片10平方米的铁皮石斛苗圃,研究所的专家告诉他,云南思茅的原始森林里面,生长着50多个品种的石斛,这个种是4年前一名药农发现的“铁皮石斛王”, 枝条粗得像小手指,铁皮石斛多糖含量高,吃起来粘性极足,长势旺盛,霸气外露,他们已经试管培育成功,限于资金缺乏,无法大规模育苗。专家说,如果这个“斛王”得到推广,将改写铁皮石斛亩产偏低的历史,“谁拥有这个种,谁就是铁皮石斛行业的袁隆平。”

  朱明旺的魂被勾了去。

  他把这个苗送到中科院检验,看是不是纯真的铁皮石斛,是否存在杂交的可能。答案是,该株送检石斛为4年龄铁皮石斛,铁皮石斛多糖含量55%,不是杂交种。

  朱明旺找来思茅地区3年的气象资料,看是否适合铁皮石斛生长。答案是这里适合栽培铁皮石斛。

  他专门到昆明植物研究所向周俊院士讨教:“中国栽培铁皮石斛理想的地方在哪里?”老科学家告诉他,综合各种因素,云贵高原思茅、西双版纳一带,海拔1280米,纬度低,昼夜温差大,气候温和,雨水适中,光照充足,空气质量好,远离污染,是我国众多农作物的理想栽培区域,那里产出的茶叶闻名世界,国际上著名的咖啡企业已经把那里定为咖啡种植基地,那里野生石斛种源丰富,说明这里可以栽培铁皮石斛。但那里山多地少,大面积的平地不多,有平地的区域,远离市区,交通不便。

  朱明旺找到云南思茅民族药业研究所,提出合作意向。

  2006年大年初三,谈妥了全部要素的朱明旺,带着股东们再次投入的1500万元宝贵资金,从平桥出发,两天两夜不睡觉,一口气开车来到海拔1280米的云贵高原,开始了他铁皮石斛生涯的第二个5年。

  像铁皮石斛一样成长

  海拔1280米的云贵高原远离浙江,坐飞机转来转去,需要一整天时间。那里氧气比浙江稀薄,初上高原,心跳会增加到90次以上,会头疼,与朱明旺一起上高原的30多位台州农民,一个个体重下降。由于基地远离市区200多公里,出行困难,大家一个月吃不上一顿肉。

  但只要铁皮石斛长得好,朱明旺就是快乐的人。

  就在朱明旺培育的铁皮石斛王一天天长大时,杭州市场上的铁皮枫斗晶价格在不断上涨。

  消费者不解:铁皮石斛是可以人工种植的,种植的技术也不难,按理价格应该逐渐下降才对,怎么反而越卖越贵了呢?

  中药专家也有意见。中药栽培里面难度系数最高的是山参、藏红花,不是铁皮石斛。但为什么铁皮枫斗晶售价逆市上扬?

  药企的老总则看到了商机。在2007年的一次高层会议上,以做植物药著称的康恩贝老总一针见血地指出:浙江的铁皮石斛市场需要一场变革。

  他指出,好比康恩贝的几个当家植物药,原料基地都不在浙江一样,后来的铁皮石斛栽培企业,应该着眼全国,筛选比浙江更适合铁皮石斛栽培的区域;

  我国的石斛品种有70多个,后来的铁皮石斛栽培企业,应该选出更优质的铁皮石斛种苗;

  铁皮石斛基地的建设,应该找到更科学的方法。

  “大家口袋里的钱不多,铁皮枫斗晶这么贵,大家吃不起。我们康恩贝应该想想办法,

  让铁皮枫斗晶售价便宜一半,做到一对夫妇每天吃4包铁皮枫斗晶,每个月费用在1000元以内。从现在开始的10年内,我们不怕投入,争取做成这个事。”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2009年,康恩贝找到正在田里忙碌的朱明旺,当他直起腰来时,人们看到的是一张被高原紫外线严重灼伤的脸。

  3年没有回家过年的朱明旺,此刻已经把当年10平方米的铁皮石斛王,扩种到了900亩。

  9年磨难,当年的大巴司机,已经能够听懂铁皮石斛说话。

  他成了新一代掌握我国领先技术的铁皮石斛栽培专家。

  有很多财团找到他,但朱明旺最终把自己的企业交给了康恩贝集团,让自己的浙江济公缘药业有限公司,成为康恩贝集团麾下的子公司。康恩贝集团是我国植物药的领军企业,上市公司滚滚的资金流和娴熟的专业人才储备,让快要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朱明望满血复活。

  浙商在云贵高原的大动作惊动了云南当地领导,市长来了,说市里已经把咖啡、铁皮石斛,列为下一个培育的支柱产业,要钱给钱,要地给地,要政策给政策;

  省委书记3次前来,带来了1000万科技经费;

  国家工信部来了,在比较了国内上规模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后,确认朱明旺在铁皮石斛育种、栽培、地基建设、后续加工方面的领先优势,分3年提供3000万元资金;

  云南农大、昆明植物研究所派专家组提供技术支持;

  周俊院士工作站在这里挂牌;

  国家领导人盛赞浙商艰苦创业的品格。

  铁皮石斛,气生兰科植物,生长在悬崖峭壁的阴面,有“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美誉。现在,我们就把这首多年前描写铁皮石斛的短诗,送给所有为我国铁皮石斛事业作出贡献的人们:

  没有平原,就去找山地;

  没有朝南的山地,就去找背阴的峭壁;

  峭壁上没有泥,根就扎在石缝里;

  石缝里没有养分,

  就到空气雨露中去吸取。

  即便这样,

  也要开出美丽的花,长成有用的药。

  我有一个阳刚的名字:

  铁皮石斛。

  像铁皮石斛一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