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里,他是戏王之王;银幕外,他是成功商人
罗伯特·德尼罗的双面人生
奥斯卡影帝罗伯特·德尼罗如今已经71岁了,但这位老戏骨依然活跃在大银幕上。他的两部最新作品《别惹我》(点播路径:电影——最新上线)和《旗鼓相当》(点播路径:互动电视——大片)在华数上线。
在新人辈出的当下,江湖已经不再是那个江湖,但德尼罗这位大佬并未打算金盆洗手。在影片《别惹我》里,德尼罗再次饰演一位黑帮大佬;而在《旗鼓相当》中,他与另一位“老男孩”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一起重返拳台,发起了一场宿命之战。
“世上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浪费自己的才华”。在1993年德尼罗自导自演的影片《布朗克斯的故事》中,他借主角之口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显然,罗伯特·德尼罗的才华被他尽情展现到电影中去。在上世纪70、80年代,是好莱坞电影的黄金时期,德尼罗也把自己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美国往事》和《教父2》(点播路径:互动电视——大片)等经典电影。
时过境迁,进入暮年的罗伯特·德尼罗则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其他地方。他经营餐饮酒店、创办电影节……在有些人看来,这是“不务正业”。但德尼罗却不以为然。
“这就是娱乐。”《愤怒的公牛》里他饰演的拉莫塔这句经典台词,无论在戏里还是戏外,对于德尼罗来说都是极其精准的。
方法派表演代言人
德尼罗成就戏王之王
他,是《美国往事》里跟兄弟出生入死的“面条”,是《愤怒公牛》中令人闻风丧胆的拉莫塔,是《出租车司机》中穿梭于纽约灯红酒绿的特拉维斯……
他就是罗伯特·德尼罗,方法派表演的最佳代言人。
方法派表演是苏联戏剧家史丹尼斯拉夫斯基所创立的写实主义表演体系。“不要演角色,而是要成为角色”是其核心的宗旨,它要求演员保持同角色一样的精神状态,对角色的行为感同身受。
1970年,纽约大学导演系毕业的穷学生马丁·斯科塞斯,正以极低的片酬寻找意大利裔青年出演自己的处女作《穷街陋巷》。
这时,拥有1/4意大利血统的罗伯特·德尼罗前来试镜,马丁见了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德尼罗当时因为面色苍白、神态羞涩而被人戏称为“牛奶”)说道:“你给我来一个精神崩溃的表演。”
“给我2天时间。”德尼罗扔下这一句后就跑了。
2天后他果真以精神崩溃的形象出现在马丁面前,后者欣喜若狂,问:“你是怎么办到的?”
德尼罗淡淡地说:“这不难,不用靠演,我就是连续2天没吃没喝没睡觉。”
方法派表演在罗伯特·德尼罗的身体力行下,重新焕发光芒,此后他更是一路坚持。为了演《教父2》,他远涉重洋,到西西里岛体验生活;拍《愤怒的公牛》前,他4个月内增重60磅,并与片中角色原型拳王莫拉塔打上了千场比赛;而拍《美国往事》时,他想跟美国著名犯罪集团大佬梅耶·兰斯基私下聊聊,被拒,再约,再被拒……
1973年到1984年的10年,是德尼罗的黄金时代,他的这些努力为他换来了一座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一座奥斯卡最佳男配角,以及数次影帝提名和无数的影迷。
演配角、搞商业
多栖发展主办电影节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年龄的增长,罗伯特·德尼罗慢慢地开始退居二线。更多的时候,他在剧组里打打零工、演演配角,最频繁的时候,他1年接演7部戏的配角。
在不少影迷看来,德尼罗这些举动简直就是“不务正业”,他们还再次搬出了德尼罗自导自演的影片《布朗克斯的故事》中的经典台词:“世上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浪费自己的才华”。
“在上世纪90年代,没有影迷愿意相信德尼罗会去出演《拜见岳父大人》(点播路径:互动电视——大片)这样的轻喜剧;或者在一部动画片(《鲨鱼黑帮》)里,给一只脸上长痣的鲨鱼配音;又或者接连出演了2部粗制滥造的惊悚片《狂迷》和《千钧一刻》。”美国《综艺》杂志曾如此评论道。
在好莱坞,甚至还流传着一封痛斥德尼罗的电子邮件,据说是他前经纪人所写的。信中指责德尼罗为了赚钱滥接片,演些疯疯癫癫的角色。
但是德尼罗却是“越错越快乐”,他认为喜剧也是自己的“本行”,对演过的电影从不后悔。
除了从黑帮片主角到喜剧片配角的转变外,德尼罗还在商业领域取得了成功。
1994年,全球第一家NOBU餐厅在纽约开业,罗伯特·德尼罗就是创始人之一。其招牌菜“西京烧银鳕鱼”颇受好莱坞明星喜爱。如今NOBU在全球25个城市设有分店,不少都享有米其林星级评价,在中国的第一家分店就坐落于北京的万豪酒店。
商业领域的成功,让德尼罗能以创办电影节的方式,来扶植小成本独立电影的发展。
9·11事件之后,纽约翠贝卡地区的地价随着世贸双子星的毁灭而一蹶不振,精明的德尼罗在此地创办了翠贝卡电影节。廖凡主演的《绿帽子》、李少红导演的《生死劫》都曾在这里拿过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