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六周的空中搜索昨正式结束,海面搜索暂停
马航搜索进入新阶段:漫长海底搜寻将成主线,引入专业私人公司
52天苦寻为何不见残骸
下一阶段搜索重点转向何方
澳大利亚总理托尼·阿博特28日在堪培拉宣布,对马航370失联航班的搜寻行动进入新阶段。我外交部发言人对此表示,中方欢迎澳协调力量加强对失联航班的水下搜寻,中方将持续派出力量积极参与下一阶段搜寻工作。
阿博特当天在首都堪培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遗憾地说,到现在为止,我们空中、海面或海底的努力均没找到飞机残骸,”他说,“现阶段,几乎不太可能在海面找到任何飞机碎片。如今,经过52天搜寻,(飞机的)多数物体可能已经进水、下沉。”
设在澳大利亚西南城市珀斯的搜寻马航失联客机联合协调中心28日晚些时候证实,持续大约6周的空中搜寻当天正式结束。海面搜寻同样暂停。阿博特说,澳方一些舰只将保持待命状态。
阿博特说,下一阶段,将借助一些配备精密传感器的水下设备搜寻一片大约6万平方公里的海底。“如果有必要,整个可能的(飞机坠毁)碰撞区大约是700公里长乘以80公里宽,”他说。
迄今,参与在澳大利亚西部海域搜寻的主要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中国、美国等8个国家的军方力量,且各自承担搜寻费用。
除继续使用“蓝鳍金枪鱼”外,澳大利亚还在与专业从事海底搜索和打捞的私人公司进行合同谈判,将在新阶段充分利用其专业知识和经验。他说,预计这部分费用约为6000万澳元(约合5580万美元)。
他介绍,私人海底搜索和打捞公司将使用一种与目前不同的新技术,即拖曳式侧扫声呐,来扫描海底。新技术设备与“蓝鳍金枪鱼”一样可以在海床上方不远处工作,虽然行进速度只有4至6节,但其收集到的声呐数据和影像可以实时传送到拖船上工作人员处,且可以日夜工作,只有在调转方向时才需停工半天。私人公司的拖曳式侧扫声呐搜索将持续8至12个月。
热点问答
对核心区域的搜索
为何迄今毫无收获?
澳大利亚搜寻马航370航班联合协调中心总协调人休斯敦等与搜索行动有关的人士普遍认为,这是因为有关部门和专家得出马航客机在南印度洋“终结”的结论太晚,使得多国搜寻力量在南中国海耗费了大量“黄金时间”,从而错失了在正确区域搜索的宝贵机会。2009年法航AF447航班在南大西洋坠毁后,从第9天起海面上就很少见到客机残骸了,而16天以后就几乎找不到碎片了,因为碎片大多已沉入海底。因此阿博特表示,目前在南印度洋海面发现与马航失联客机有关物体的机会“微乎其微”。
此外,失联客机黑匣子电量通常只能维持30至40天。多国搜寻力量在南印度洋开始搜索后,黑匣子的电量只维持了约18天。从4月8日以后,澳方再未侦测到相关信号,这给精确定位客机入水位置带来了极大难度。
第三,南印度洋远离大陆,人类对这片区域的了解非常有限,即便世界最先进的搜索设备仍显得力不从心。况且目前水下搜索区域海况较为复杂,海床淤泥深不可测,“蓝鳍金枪鱼”等设备的声呐只能探测到淤泥表层以下4至5米的距离。
先前确定的核心区域
是否正确?
据多国专家分析,马航370航班客机在失踪前曾与卫星进行了7次“握手”,经过对相关信息的分析并结合飞机燃料消耗情况,综合判定客机在南印度洋的可能入水位置,并据此划定了搜索区域。
此外,澳方“海洋之盾”号军舰四次侦测到水下脉冲信号的位置均在划定的弧线上,而且专家确信至少有一次信号来自人造装置。这被澳方视为是搜寻行动的“最佳线索”。直到今天,澳方也依然认为,多国力量是在“正确区域”开展搜寻工作。因此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证据或线索可以证明,失联客机在其他位置“终结”。
新阶段的搜索行动
将如何开展?
据澳方官员透露,“新阶段”的搜寻重点将转为大规模水下搜索。由于“蓝鳍金枪鱼”此前搜索了300多平方公里海床一无所获,新划定的水下搜索范围将覆盖客机可能入水的约6万平方公里区域。
而在完全转入“新阶段”前的“过渡期”,多国力量将保留四艘水面船只和一架飞机继续海面搜寻。其中两艘船只来自中国、一艘来自澳大利亚、一艘来自马来西亚。澳方一架“猎户座”巡逻机将处于待命状态,以便对可能的重要发现迅速作出反应。
此外,在保证“蓝鳍金枪鱼”继续搜索的同时,澳方正与专业打捞公司洽谈,准备引入民间打捞力量。这些专业公司将提供具有“拖曳式侧扫声呐”技术的新设备。该设备可以在海床上方扫描,并能像“拖曳式声波定位仪”一样实时传输数据,能够大幅度提高搜索效率。
中国、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三国还将定期评估这些公司的搜索工作,并将继续参与搜索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