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韩式萌杯,装了一肚子泥巴

返回

漂亮的韩式萌杯,装了一肚子泥巴

厂家自称加沙土是为了增加手感和稳定性;业内人士:这就是偷工减料

作者:本报记者 陈久忍 文/摄 阅读数:0

  喝水用的漂亮水杯,打开后盖居然能倒出一袋泥巴,这么奇葩的事,被永康人应女士碰到了,而来自水杯厂家的解释更惊人:这款杯子只出口非洲,加泥巴什么的,可是顾客要求的。

  厂家还说了,除了泥巴外,还有往杯底灌水泥、沙子的,为的就是增加杯体重量,让手感更好。

顾客质疑:附送的水杯晃动起来有声音

原来是杯底装了一袋泥巴

  水杯底部装泥巴的秘密,是被永康人应女士发现的。

  今年3月中旬,应女士在“恩尔美”旗舰店网购了一个户外保温杯,杯子容量900ML,79元,价格不贵,还附送一只漂亮的韩式萌杯。这个杯子也是同个牌子的,约15厘米高,杯身是蓝色的,上面画满了卡通图画,非常漂亮,而且拿起来感觉挺沉的,质量应该不错,深得应女士女儿的喜欢。

  前两天,应女士看到女儿用的这只杯子里面有东西,就拿起来晃了晃,这一晃,她发现不对了:怎么有“沙沙”的声音?听起来好像底部有东西。应女士觉得很奇怪,就撬开了杯底,这下把她吓坏了。杯子底部装了一小塑料袋的泥巴,下面还垫了一块白色泡沫。

  应女士觉得自己被无良商家坑了,在微博上吐了槽。

  得知情况后,记者也在应女士网购过的店里买了同样的杯子,店家也附送了一只黄色韩式萌杯。昨天到货后,撬开杯底,情况也跟应女士碰到的差不多,只是杯底的泥巴变成了细沙。

生产厂家:杯子出口非洲 根据客户要求生产

加沙土是为增加手感和稳定性

  记者调查后发现,“恩尔美”是一家永康企业,专门生产保温杯,好端端的杯子,为什么要杯底放一袋沙土呢?

  昨天下午,带着物证和疑问,记者找到了浙江亿赛工贸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刚成立3年,主要生产户外保温杯,也是“恩尔美”杯子的生产商。

  老板柳先生承认,韩式萌杯是厂里生产的,沙土也是员工放进去的,不过这些都是客户要求的。

  “这款杯子都是出口到非洲的,出口单价才6块多。”按照柳先生的说法,非洲客户一方面要求价钱便宜,另一方面又嫌杯子太轻,要求加重,“一开始我们在杯底装磁铁,但是磁铁成本太高了,起码要多出五六毛。后来考虑加沙子,成本只增加一毛左右,而杯子稳定性和手感都好了很多。”

  在柳先生看来,杯底装沙土并没什么稀奇的。现在永康有1000多家做外贸的杯企,竞争激烈,杯底装沙土的事,很多企业都在做。

  “这些客户都是知道的,装沙子的事我们也会明说,”不过,记者并没有看到双方签订的合同或者有关的“加重”协议。

业内人士:“私自加重”是为了偷工减料

质监部门称难以监管

  对于柳先生的说法,在永康五金城经营礼品店的程女士并不认同。程女士主要销售高档保温杯,在她看来,在杯底装沙土,就是企业在偷工减料。

  “永康生产的保温杯,大部分是真空不锈钢杯,如果钢板做得很薄,成本便宜,但质量就轻了,”程女士说,很多来买杯子的顾客都觉得杯身越重,不锈钢越厚,质量也更好,“加了沙子、磁铁、水泥,就是为了增加重量,滥竽充数。”

  程女士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去年12月,永康一家企业生产的保温杯在江西被查,原因就是在杯盖上加了水泥,在杯底加了黄泥。

  不过,永康市质监局检测中心副主任高境介绍,这次出问题的韩式萌杯并不是保温杯,而是一只双层口杯,对于双层口杯私自加重的行为,监管还有一定难度。

  “相关法规并没有在这方面做出规定,我们也没有查处的依据。”高境说,实际上,杯底的这些东西,一般不会进入内胆,也不会影响水质。

  延伸阅读

有损形象的订单,赚再多也不能接

  昨天下午,记者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个韩式萌杯,虽然外观漂亮,但是杯身的镀漆很薄,容易刮掉,内胆上还有很多黑色污渍,手一摸就沾了上来。

  按照厂家的说法,这个杯子是出口到非洲的,属于“高达上”的外贸产品,怎么就这质量呢?

  永康商检部门检验科科长倪小军解释,外贸产品的质量其实参差不齐:“不同出口国会有不同的检验标准。比如欧美国家对产品安全、卫生等方面要求更完善,而很多非洲国家的采购商,为了追求低价,对产品质量要求较低。”

  倪小军说,商检部门对外贸产品抽检时,主要看这些商品是否符合进口国的强制标准,会涉及安全、卫生、环保几个方面。“至于产品的质量、性能,一般是由公司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所以出口的产品不一定就比内销的质量好。”

  不过,厂家所说的也只是一面之词,是否真的是客户“要求”也很难说。更何况,即便是赠品,质量也应该有所保证,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有关部门也应受理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生产的产品却一度在国际上成了“价廉物差”的代名词,浙江作为制造大省,永康作为“五金之乡”,应该踏踏实实提高产品质量,一些有损形象的订单,赚得再多也不能接。

  本报记者 陈久忍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