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育华小学校长讲座 来了2000多位家长

返回

本报升学宝与名校长面对面活动,小学部分火爆收官

绿城育华小学校长讲座
来了2000多位家长

作者:本报记者 梁建伟/文 尹炳炎/摄 阅读数:0

  这是今年“名校长面对面”活动最火爆的场面:学校体育馆,涌进了2000多名家长,学校事先准备了1000张小凳子,完全不够用。

  3月29日,本报“名校长面对面”活动来到了杭州绿城育华小学,校方事先预判,来的家长可能比较多,学校的报告厅坐不下,于是借用了绿城育华学校的体育馆。

  校长冯晨说:“学校10年多走下来,招生形势一年比一年火爆,说明学校的优质品牌已经被家长认可,这么多家长想把孩子送进来,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件好事,也很有压力。”

上不上培训班,家长有征求孩子的意见吗

  冯晨说,她遇到的家长,问得最多的是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我该不该送孩子去上培训班?”第二个是“我该不该送孩子去国外上学?”

  “每一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教育,希望孩子够优秀,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冯晨说,她理解家长的这种想法,但她想问一下家长:“上不上培训班,你们有征求孩子的意见吗?倾听了他自己的想法了吗?如果孩子不愿意去,你们有支持他的决定吗?”

  冯校长给家长看了一组数据:2013年,我国城市家庭中,35%家庭对孩子学前教育支出费用在500~1000元/月,大于1000元/月的家庭占到10%。47%的家庭少儿英语培训支出在1000~3000元/年之间,支出大于9000元/年的家庭有2.1%。

  冯校长又给家长看了另外一组数据:从2007年到2013年,中国留学人员数量呈大幅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14.4万人,发展到2013年的45万人。

  “现在留学低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家长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出国?主要有三个原因,比如家长不想让孩子学得太辛苦,认为国外教育比较轻松;为了让孩子躲避国内的中考、高考,或者为了接受先进的国际教育。”冯校长说,把学校办好,办成家长理想的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迫切需求。

理想的教育,是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我”

  冯校长说,“理想中的学校,绝非是几幢现代化建筑物,学校的生命源于它的教师和学生,学校的灵魂在于它的文化、精神和气质。教育的精髓是培养生命,学校就是师生放飞生命的家园。理想的教育不仅要让儿童现在的努力获得将来的幸福,也要让现在的成长过程充满幸福和快乐。”

  冯校长说,教育首先应该回归人性的关怀,为每一位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帮助孩子按自己的天赋和潜能自我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一个“最好的我”。

  “我希望所有的孩子,眼睛会发光,是阳光的,有朝气的,他们的成长过程充满幸福。”冯晨说,为了实现理想教育,学校每年招生火爆,但坚持不追求经济利益,不扩大班额,一到三年级每班控制在30人以内,三到六年级每班控制在35人以内。

  为了给学生搭建更多的发展个性的平台,学校开设了100多门选修课、必修课,从独轮车、游泳、陶艺、木工、轮滑,一直到安全体验课、网球课、形体课,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冯晨说,课程是学校核心理念的体现,学校从2005年进行课程研究,目前绿城课程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不要拿新学校、新老师吓唬孩子

  家长要激发孩子成为小学生的愿望,不断鼓励孩子乐观面对马上到来的新学校、新同学,最好能带孩子到新学校走走、看看。千万不要拿新学校、新老师来吓唬孩子。

  ■不要拿别人的长处跟孩子的短处比

  进入小学后,孩子的个体出现差异,家长不要拿别人的长处跟孩子的短处比。家长应该更关注孩子的身心是否健康、心智是否健全。人生是马拉松,随时起跑都可以。

  ■多一点时间陪伴孩子

  多一点时间陪伴孩子,胜过送孩子去培训班学习。美国心理学家皮尔斯说过,玩耍与听故事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两块基石,希望家长也能做到。

  ■帮助孩子建立适度的规则意识

  希望家长能帮助孩子建立适度的规则意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为什么可以做,为什么不可以做,让孩子明白了这些规则,孩子的小学会比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