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带一年级老师秀才艺

返回

校长带一年级老师秀才艺

阅读数:0

  当锦绣·育才中学附属小学的3位年轻老师朝气蓬勃地走上讲台,他们俨然享受到了明星般的待遇,台下200多位家长的相机、手机统统对准他们,咔咔咔一通猛拍。

  事实上,首场讲座基本都是这个状态。每每讲到关键点,家长就掏出手机对着PPT按一张,有的索性全程录音或录像,回家后可以随时回味,就连最后的互动环节,很多家长都是对着手机或iPad,直接把论坛网页里关于教育理念的争论或是记在备忘录里的问题抛给老师。

  这些家长,多是70末,或是80后。新型教育理念碰撞固有升学节奏,学校如何接招?

  微信、QQ

  不敌面对面交流

  校长朱小莉似乎已经习惯了家长用手机代替纸笔来做笔记,所以讲座当天她没有准备讲稿,而是制作了精美的PPT。

  她所在的学校,一些80后老师,都会为班里学生家长建一个QQ群。开学第一周,朱小莉电脑上的小企鹅就没停过:

  “孩子今天在学校表现好不好?”

  “刚入学能适应吗,一节课坐不坐得牢?”

  “午餐吃什么呀?”

  ……

  朱小莉每次打开QQ,看着一页页刷屏闪过,却插不上几句话。

  但老师参与得少,家长也会不乐意,“你们老师又不是一天到晚都有课,没课的时候可以多跟家长来聊聊呀?”

  相反,等到放学来接孩子时,家长们又一个比一个干脆,把孩子塞进车里就走了。

  朱小莉很想告诉家长,一年级的孩子无时无刻都离不开老师,“有人水瓶拧不开了,有人东西理不好了,有人跟小伙伴闹别扭了,如果这时有老师在身边,他们才有安全感。”

  但同时,她很乐意和家长交流,更期待家长能在放学后走进学校,看一看孩子学习生活的环境,和老师当面聊一聊。

  与其早早认字与算术

  不如多点好奇善观察

  朱小莉说,眼下,爸爸妈妈最关心的,是孩子上学前到底要不要学语文,要不要学数学。事实上,很多家长自己就在教了。

  她曾经问过无数家长:为什么让孩子学这么多超出他们本身能力的课程。有的家长理直气壮地告诉她:“提前学再不济也是炒冷饭,一下子就热了,总比生米煮成熟饭来得快。”有的家长无奈回答:“如果别人都学,自己的孩子不学,不就落后了?”有的家长只是单纯地认为“多学点总是好的”。

  “其实,我们的面试,最主要的不是看孩子会认几个字,会算多少以内的算术,会不会英语,我们更看重孩子如何展示自己?会不会倾听?是否擅于观察?”

  去年报名的时候,朱小莉在现场巡视,老师指着“王”字让一个孩子认字,孩子说,“老师,我不认识这个字,但爸爸妈妈带我出去吃饭的时候,有一种饮料上面就写着这个字。” 朱小莉一听,就示意老师,认字就算孩子通过了,“因为他具备了一个更难得的特质,善于观察。”

  家长如果要教,也要润物细无声,一定要保证三个原则:保留知识的新鲜感,保留孩子的好奇心,以及纯真的童心。她在教书时,就遇到这样的情况,她描述下雨了,只有一把雨伞,爸爸让给妈妈,妈妈让给孩子,最后孩子用伞为一条流浪狗挡雨。结果下面有学生说:“笨蛋,谁让你们不看天气预报。”孩子说的没错,但过早开发,让他在这个阶段失去了好奇心和童真。

  阳光男老师亮相现场

  更多精彩关注升学宝

  老师,也是家长考量学校的一个关键窗口。

  所以今年,朱小莉很有心地请出3位下半年即将任教一年级的老师,先和家长见个面。

  在新老师亮相环节,体育老师从辉自我介绍:“我姓从名辉,纯爷们。”家长们都笑了。他的那点小幽默,牢牢抓住了很多家长的心思——当下很多家长担忧男孩偏阴柔,期待有更多阳刚的男老师。

  “我们学校一共30个老师,8个是男老师。大家看看我的块头,应该放心了吧。”从辉还用自己健硕的身材应证,所有男老师都是保质保量的。

  而后,从辉的多才多艺更让家长们叹服——清唱的英文歌《Take me to your heart》,瞬间捕获很多妈妈粉丝。

  朱小莉进而介绍,学校对老师施行“小循环”跟班,根据低年级和高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通常一到四年级有一拨固定授课老师,到五六年级,再换一拨老师,“对于刚入学的新生,配置的女老师多一些,因为女老师更细腻一些,男老师则更多安排在高年级,有利性格养成。”

  当天未能亲临现场或者想了解演讲全部内容的爸爸妈妈,鹿姐姐也会整理出精华帖,在微信“升学宝”推送。现场视频,家长可登录钱报家长会网站(www.qbedu.com.cn)观赏,或者扫描左上方二维码手机观看。

  本报记者 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