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起伏伏,一则故事网上传了一年多
记者追踪——
“姜文教子”
真没这么回事
“天要下雨姜文要教子……住在简陋的民居里,每天让两个儿子出去拉练,走上几千米,喝山泉、灌羊奶、营养儿童餐被手抓牛羊肉取代,一开始两个小家伙不适应,过了半年之后,他们成了彻头彻尾的‘野孩子’,亲戚们无不称赞这个决定太正确了。”
最近,一篇一年多前描写姜文教子的文章《姜文,给儿子最好的营养品是苦头》(以下简称《苦头》),在微信朋友圈被热传。
《苦头》讲述了姜文发现两个儿子在家中娇惯成性,决定带他们去新疆吃苦锻炼的事。
文章引来无数家长点赞和热烈讨论,不乏有人想照搬姜文的教育方法,带着儿子去野外、乡村“独立生存”。
事实上,这是一篇早就被辟谣了的杜撰之作。尽管如此,文章还是广为流传,许多人选择相信并且点赞,这是为什么呢?
这篇在微信中被热传的文章,其实去年开年就已经热过一次了。
因为这篇文章,姜文得到一片赞誉,还得了“真汉子”的美名,对于姜文带孩子去新疆野外拉练的教子精神,也得到了网友们的一致称赞。
当时,杭州一所中学的校长在写给家长的一封信中,还强力推荐该文,并表示家长应该向姜文学习,让孩子吃点苦头。
《苦头》中所写的姜文去新疆教子的时间,是姜文没有任何消息传出的空白期。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性格粗犷、特立独行的姜文身上,似乎也十分贴切。
但与此同时,《苦头》对姜文私人生活过于细节的描写和“知音体”写作风格,也让对姜文稍有点了解的人,疑窦丛生。
姜文是一个对私生活非常低调,完全保密的人。他极少接受媒体采访,只有在新片上映时才不得已抛头露面。亲弟弟姜武也被下“封口令”,不对外透露一点关于哥哥的私生活。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又是从哪里得到这些宝贵的素材呢?
去年5月,在戛纳电影节上采访姜武时,记者询问是否真有“姜文教子”这回事儿?
当时,姜武一脸茫然,了解了来龙去脉后,姜武笑着表示没听说过。而陪姜武去戛纳的姜文助理也表示,这种“知音体”文章,一看就是假的。
去年8月,威尼斯电影节上,评委姜文带着老婆周韵一起出席。周韵一样对“姜文教子”一事报以茫然的神色。
随后聊起两个儿子的家庭教育,周韵表示姜文忙于在外拍片,孩子教育主要她管,也是她说了算。所以,这篇文章纯属虚构。
既然是“纯属虚构”,那么这篇文章最初是怎么出炉,并且广为流传的呢?
记者发现,《苦头》一文出名,是在2012年,《意林》杂志第13期上转载了这篇文章,导致其知名度大增。《意林》是一本青少年为主要受众的文摘杂志。
前天,记者打电话询问《意林》编辑部,对方表示,《苦头》转自江苏《莫愁》杂志2012年第6期,但他们没有作者联系方式。
随后,记者致电《莫愁》杂志编辑部,联系上了《苦头》一文的编辑,试图让他联系作者,并转达了采访要求。
不过直到昨日下午,该编辑都表示联系不上作者,同时对这位神秘的作者,他表示没有一点信息可以透露。
这位编辑告诉记者:“现在作者会一稿多投。因为刊物有个提前期,比如我们的操作周期是两个多月,可能作者已经给别的刊物先发了,我们也无从核实,只能本着彼此信任的态度了。所以,这篇文章是不是在我们这里首发,还真不好说。”
不过《苦头》已经被证实“纯属虚构”,完全杜撰。对于这个问题,他表示:“作者是有材料过来的,这方面我们只按材料看。”
寻访多日,记者都未能找到《苦头》的背后操刀者,他仿佛人间蒸发了,只留下这篇被广为传播的文章。
昨日,记者再度致电姜文方面,他们表示并不打算对这篇伪作采取行动,“姜文导演更愿意花精力关注的,从来都是电影本身。”
边转发边反思
关于“吃苦”的教育期待
其实对于《苦头》“纯属虚构”,姜文方面去年已做过回应。不过也许是这篇“伪作”实在是太具流传性了,即使姜文辟过谣了,大家依旧一厢情愿地相信。
姜文一贯来颇具个性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和男人味十足的银幕形象,是导致大家“信其有”的原因之一。
网友“心灵朝阳”就表示:“虽然真真假假,可是小小的一篇文章,却仍然能够使人感觉到一种沉甸甸的分量!不能不说,姜文教子只是文章的引子,代表的只是作者的一种思想,一种表达对当代教育诉求的愿望。名人教子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也更容易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探讨。”
昨日,记者连线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对于此事,他颇为感慨地表示:“这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我们现在有些孩子实在是缺少吃苦耐劳这一优良品质。所以家长会觉得姜文真不错,花那么大心思,让孩子去野外锻炼、吃苦头。”
“文中姜文做的事情,其实代表了很多家长心底里的想法。”他说。
不过,他也对家长希望孩子吃苦的愿望做了批评:“其实这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家长平时越俎代庖太多了。孩子衣服不洗,饭不会煮,还不是家长都帮着做了?只要孩子一心读书就行。生活中家长替孩子做的事情太多,光靠一段时间去吃苦,肯定是不够的。” 本报记者 陆芳
早上6点半,他们就被姜文从热乎乎的被窝里拖了出来,三两下套上防寒运动衣,半梦半醒地被呵斥着开始了锻炼。阿克苏的昼夜温差很大,两个儿子出门就打哆嗦。姜文告诉他们:“跟着我跑,跑不动了走也行,转完这一圈才能回家。”第一天,姜文就给他们喝羊奶,两个儿子只喝了一口就吐了,说受不了那古怪的味道。姜文对两个儿子的饮食结构也做了很大调整,精心烹饪的儿童餐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当地民族餐食:菜品以手抓羊肉和大块牛肉为主,主食不是糙米饭就是馕。姜文很少让儿子无所事事地待在屋里,只要天气不恶劣,他经常带他们出去转悠。不开车,就这么信步乱逛,不走到两个儿子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不停下。号称转悠,更像是拉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