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起步前正确“热车”很重要

返回

天气转凉,起步前正确“热车”很重要

阅读数:0

  周建 整理

  秋天来了,天气转凉,许多车主觉得:一大早或长时间未用车,要用车时需要原地热车 。但实际上您确定这是正确的热车方法吗?今天,我们就原地热车和怠速停车这一事情进行一下介绍和分析。

  根据一项统计数字显示:引擎机件部分的磨损,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比例是在冷车发动后三分钟内造成的。

汽车究竟为什么需要热车

  第一,车子经过长时间的停放,引擎内的机油又流回引擎下部之机油底壳内。因此在久未用车(如隔夜)后发动引擎,其时引擎的上半部是处于没有机油,缺乏润滑的状况。大约要在发动后30秒左右,才会因机油泵浦的运转而将机油运送到引擎最需要润滑的活塞,连杆及曲轴等部件。但即使是一发动引擎后就立刻上路,只要不猛踩油门飚车,保持低速运转,其效果是和怠速运转相同的。

  第二,引擎在未达工作温度之前(大约在摄氏90-110度之间),其供油系统因温度尚低,均无法有效地将汽油完全气化(相信大家都知道,液体温度上升到沸点就气化了)。在汽油尚未气化而呈“湿湿”的液状时,是不容易燃烧而发动引擎的。此时就要靠阻风门的作用,阻止部分空气进入汽缸,以提升汽油/空气的混合比,并提高引擎转速使引擎不致熄火。当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后,自动阻风门自然会因机械的动作而恢复正常状态;而手动阻风门的车子务必记得将阻风门放回,否则因油/气混合比过高,不但浪费汽油,马力不足,而且汽油燃烧不完全会冒黑烟。一具冷引擎要达到正常工作温度约需七八分到十几分钟不等,依车种不同而定;而在这段时间中,也不需要原地热车,只要不以高速行驶就无妨。

  第三,有关变速箱变速齿轮的润滑,这是一般人最不懂也最易忽略的。变速箱齿轮油与引擎机油相同的地方是:在冷车时齿轮油都流到变速箱下半部。只有当行车时才会因齿轮的运转而将底部的齿轮油带起,润滑上半部。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车子在冷车时换档生涩的原因。其解决之道也不是原地热车即可解决的。因为变速箱并没有齿轮油泵,原地热车只有引擎在动,其余部分都没在动,只有等到实际上路后,慢慢行驶了一段时间才能改善此一状况。

  综合以上三点,怠速原地热车实在没有必要,因为效果有限,反而还浪费汽油和时间(再加上污染空气)。

正确的热车方法:发动后30秒至一分钟后上路

  夏季、冬季都需要热车,冬季的预热时间要比夏季长一些。发动机经过一夜的静置,各摩擦面上的润滑油已经基本消失,失去了油膜保护;低温促使润滑油的黏度增大,附着力和流动性变差,增加了发动机启动时的阻力。此时行车,会加大发动机的负荷,增加不必要的磨损。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发动机在冷启动时的磨损量占整个磨损量的一半左右。正常的怠速暖车可以减少这种磨损,从而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低温下,金属会呈现较小的弹性和抗磨性,只有在正常的工作温度下,发动机才能达到正常的配合间隙,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并不是热车时间越长越好,只要发动机能够达到稳定且正常的怠速就可以行车了。化油器发动机在达到工作温度以前,供油系统往往不能正常工作,必须拉开阻风门怠速热车,要不然就会转速不稳甚至熄火。推回阻风门发动机怠速平稳,即可起步行驶。

  很多车主早上上班赶时间,常常会在车子预热几十秒后就直接提速驾驶,这样做很不科学,因为怠速热车只是热了发动机,并没有热转向、传动、制动机构。

  此外,车主最好不要原地长时间怠速热车,发动机启动30秒至1分钟后开车上路,注意将挡位控制在1—2挡,发动机转速保持在2000转。这样行驶几百米后,待发动机温度回升到正常水平后,车主便可正常加速行驶了,这样也就不会损害发动机了。

长时间怠速停车请熄火

  在日常驾车出行的生活中,等红绿灯、堵车、临时停车等情况是我们最常经历的事情。多数人在这个时候都习惯性地踩下刹车,换到空挡拉起手刹,怠速停车听着歌来打发时间。殊不知燃油也随着这不经意的习惯在一分一秒中迅速流失,从而增加了车主每月的养车“负担”。

  怠速停车是指汽车在静止状态下保持怠速的状态。怠速是发动机保持最低运转速度的一种工作状况。在发动机运转时,如果完全放松油门踏板,这时发动机就处于怠速状态。简单来说,一般所说的怠速就是指发动机出工不出力,车在原地不动,但是发动机依然在呼呼地烧油。

  从经济环保的角度,可预见行车时需要停车超过一分钟时,建议车主及时熄火,既能有效节约油耗,又能为环保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