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氏中医的坚守

返回

55岁当郎中,如今三代同医,专攻银屑病、类风湿症等顽症

郎氏中医的坚守

作者:本报记者 薛建国 阅读数:0

  55岁当郎中。既非出身医学世家,亦未师从某位特定的中医大师,而如今却四代同堂,三代同医,这注定是个传奇。

  郎老先生拿出一张全家福,照片上,年轻父母抱着7、8个月大的儿子,笑靥如花,“熊孩子”手舞足蹈亦十分可爱。

  这全家福上的年轻爸爸,前年曾被大医院判过死刑——得了红斑狼疮,脸肿得像面盆,肚子鼓得像水桶,医生开出了病危通知书……然而,父母心有不甘,说拆房卖地也要救儿子。听别人介绍,余杭有位老中医很神奇,他们决定试一试。这一试,试出了奇迹。这奇迹可归为三喜:一是去年小伙子结婚了;二是今年初他当爸爸了;三是最近的一次体检显示他已彻底摆脱红斑狼疮。

  老中医就是郎老先生,大号郎玉麟,今年七十有九,余杭郎氏中医的“掌门人”。

  亲身领略

  草药之神奇

  郎老先生是余杭黄湖人。关于这样的故事,在郎老先生这里,不胜枚举。可以说,他的“中国民间中医大师”头衔是专业机构评的,也是老百姓给封的。

  蒲扇不离手,脸上乐呵呵,这是郎老先生的经典形象。尽管有很多人称赞他创造神奇,可他总是非常谦逊:“我不神奇,是中医神奇。”这既可视为大师范儿,亦是郎老先生的肺腑之言。

  郎玉麟8岁那年一个傍晚,他到地里摘玉米,腿让蝮蛇咬了一口,又红又肿,开始没当回事,几天之后,红肿部位开始溃烂,吃药打针根本不管用,又过了几天,腿烂得可见白骨,他高烧不退,人也进入了半昏迷状态,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因为他们家就他一个孩子。这天,村里来了乞丐,说这孩子的腿有治。他到后山采了一些不知名的草,捣烂敷在小玉麟的大腿上,不可思议,两天后,高烧退了,腿上的红肿也消退了,小玉麟鬼门关荡了一圈回来了。至此,8岁的他心里打下一个烙印:山上的草也是可以用来治病的。

  30多年后,在余杭无线电厂当工人的郎玉麟,被一种叫做“类风湿关节炎、肌肉炎”的病缠上了。为什么叫缠上,因为医生告诉他,这属世界性的疑难病,要治愈很难。想到8岁那一年的经历,他将目光转向草药。每找到一个方子,就会抓药来吃。有一次,郎玉麟按一个偏方,将多味中药和毒蛇泡成药酒一并喝了下去。喝了药酒后,类风湿病倒是好了一点,可没想到,也许是因为药酒太毒的缘故,他发了一身的毒疮。更让他始料不及的是,慢慢地,一身的毒疮竟然变成了一身的皮肤病。他坚信这不是草药之错,是他还没有找到正确的配方,他不断地调整配方,不断地抓药、熬药……“神农尝百草”,成功再次眷顾了他。而对于草药,他也爱得更深了。

  从个人之好

  到兼济天下

  望、闻、问、切,看的人多了,经验自然就丰富了,这就是中医越老越吃香的缘故。郎老先生与中医结缘时间挺长,但到挂牌行医时年已55岁,算是比较晚的。此前,他工、农、商、学、兵都干过。虽然对草药很痴迷,也只是“业余爱好”。机会来了。一次单位岗位调整,他被安排到没人愿去的药店。这可让他高兴坏了,他一边熟悉草药,一边抄录别人的处方单子,并认真加以揣摩。两年下来,他抄录的处方单有好几大箱。久病成良医,加之这一期间的系统钻研,他能经常指点别人用药了,得到反馈的是,听他的话挺管用。一传十,十传百,他的名气来了。

  治病救人乃天下第一好事!55岁,郎玉麟正式出山,打出了“郎氏中医”牌子。

  前几天,在郎氏中医采访,我们碰到一对嘉兴来的情侣。姑娘小董,长得十分漂亮,可不幸的是,前年她患上了脓疱型牛皮癣,男朋友陪她在上海住院一年多,每月花费3、4万元,一点效果也没有。回到家里,姑娘觉得自己样子太可怕,连镜子都不敢照,表示不想活了,吓得男朋友寸步不离,并砸光家里所有能照见面目的东西。去年初,他们慕郎玉麟大名,到了余杭瓶窑,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姑娘只用1万多元,不但找回漂亮的容颜,也找回了自信。这次他们是带锦旗来谢恩的。

  当湖北人白胜得找到郎玉麟时,他的牛皮癣病患史已经有12个年头了。12年,白胜得经历了人生中最黑暗、最绝望的岁月。为了治病,他把自己的两辆车卖了,把房子也卖了。可结果是,自己的病没治好,两个女儿上学的钱没了,妻子也因为承受不了生活的艰难而离开了家。

  白胜得万念俱灰,只身一人来到杭州,打算最后看一眼人间最美的西湖后就了结自己苦难的人生。没想到他在杭州遇上了一个老乡,老乡了解他的事后,说有个老医生一定能救他。白胜得终于找到了郎玉麟。郎玉麟了解白胜得的不幸后,当即决定完全免费为他治疗。11个月后,白胜得的病好了,他的妻子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身边。

  郎家的一次

  家庭会议

  中医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爱上中医的郎玉麟,多了一份欣喜,也添了一份忧患。喜是不用多说的,忧的是中医这么好的东西,自己已经学了不少,但没人传承也不是个办法。他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了妻子,妻子明白他的心意,两人决定开一次重要的家庭会议。

  这是郎氏中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为了振兴中医,郎玉麟要做中医世家。儿子郎闯,学法律出身,是一名公务员,职业比较令人羡慕。女儿郎燕静,从事商贸,工作稳定,收入颇丰。在这次家庭会议上,两人听从父亲决定,辞职到浙江中医药大学读书,为郎氏中医接力。郎闯和郎燕静作为郎氏中医专科的嫡传,现在已成为郎氏中医门诊部的医疗业务骨干。

  中医传承,不是墨守陈规,需要有创新精神,而年轻人最具创新活力。在“郎二代”挑起大梁后,郎玉麟又把眼光盯上“郎三代”。他用自己多年的积蓄设立了“家庭中医教育发展基金”,他向子女们宣布:凡就读中医中药类专业的子子孙孙,包括外孙、外孙女,所有的学习费用统统从这一基金中列支,而考上其他专业的不享受该项资助。郎玉麟有3个外孙一个孙子,大外孙陆东海浙江大学生物制药研究生毕业后,已考上了公务员,但在外公的鼓励下,放弃了当公务员的机会,再报考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目前已毕业;另外两个外孙毛凌聪、孟凌晨以及孙子郎晨阳也都在中医药院校就读。

  如今,郎家是四代同堂,三代同医,但自诩为“乐天派”的郎玉麟并不知足,他说自己的心愿是,活到100岁,能够看到郎家五代同堂,四代同医。现在他已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了,重外孙女读小学,每到双休日他都要设法把她“哄”到医院来,或带到中草药种植基地,让她从小就接受中医熏陶。

  守住科学

  这一条底线

  中医很神奇,但有那么一些“大师”让中医变得很离奇。比如说,喝绿豆汤能治百病,生食泥鳅也可以治病,郎玉麟对这些糟蹋中医的现象非常气愤。他说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对症下药,这是中医应该坚守的科学精神,一个方子啥病都治,天大的笑话。

  他郑重向社会承诺,在本院治疗的患者,一般每天的医疗费平均在40元左右。为了替患者节省费用,他经常谢绝患者提出的住院要求。为此,他创造性地想出了“人不住院,病历卡住院”的办法。就是,他让患者带着药回家养病,而把患者的病历卡和电话号码留在医院里。平时,他通过电话联系、指导患者治疗。

  中医的神奇,就是草药的神奇。而好的草药,种植很有讲究。为确保中药质量,2005年郎玉麟自筹资金创办了200余亩中草药种植基地和20亩中草药种子繁殖场,从源头上进行科学把关,坚持做到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这些中草药,大部分是郎玉麟多年来从野外一株一株移植过来的,保持了野生的原生态状况。以种植规模最广的苦参为例,每一亩能产300多公斤,质量比市面上高了2~3倍。

  郎玉麟告诉记者,要让人放心吃中药,中药就要取得科学认证。郎氏中医有两大名药,一为治疗类风湿病的组方“克痹汤”,疗效明显优于西药;二为对银屑病有独特疗效的“郎氏消银汤”口服液。这两大名药都是经过科学认证的,前者获浙江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二等奖,后者通过浙江省科技部门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