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大目湾:“醉”美滨海低碳新城

返回

象山大目湾:“醉”美滨海低碳新城

作者:本报通讯员 林敏 本报记者 盛高 阅读数:0

  象山大目湾:“醉”美滨海低碳新城

  这座海边城市拥有属于海的畅想

  想到海,人们最直观的联想是什么?相信许多人的答案会是旅游和度假。蔚蓝色的海湾、柔软的沙滩,绿色浓密的植被,以及阳光、岛屿、游艇和水上主题乐园构成的活力风情是人们钟情海的重要原因。

  滨海而居,在夜色中吃着海鲜、看着星星、听着远处酒吧飘来浪漫的音乐和热烈的欢笑……这些意境的集合,正是大目湾新城致力营造的城市观感。这是一座属于大海的城市,它的主要产业、主要特色和主要体验都与海息息相关。建设者通过规划和项目不断丰满城市对于海的畅想,形成了游客游览的最大吸引。

  2012年12月29日,象山港大桥正式通车。大目湾新城的辐射力进一步延伸拓展到长三角经济圈。便利的交通、颇具吸引的项目、大片可供政府运营的发展腹地,以及得天独厚的海岸资源、潜力无限的旅游定位和超前引入的低碳智慧理念,决定了大目湾新城的未来必将是象山城市南进值得期待的大手笔。

  这里拥有浙江唯一的蓝色海湾

  由于地理因素,浙江省海岸线尽管绵长,但在近海区域,却很难见到“碧海”。为满足人们对“碧海蓝湾”的向往,象山县先后邀请了英国阿特金斯、美国易道、日本日建设计和天津规划院、同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院校)为大目湾新城的海岸格局出谋划策。博取众长,最终确立了大目湾新城“外海·内湾·不老岛”交相辉映的设计方案。

  利用潮汐涨落,海水由外海引入“内湾”,经过3公里长的湿地生态净化和沉淀处理,形成蔚蓝色的灵动海湾。环湾向海,美丽的岛礁错落分布,清澈的内河流动于城市。大目湾新城调动了整个区域滨海、滨湾和滨河的资源,为长三角地区打造为数不多的魅力海岸景观。

  如今,新城“内湾”工程已经竣工,蓝色的海湾正向人们展露迷人的微笑。当人工沙滩、酒吧风情街、海湾公园、亲水平台等功能性项目如期完成,人们都想来这座海岸新城看看。

  这里将建海岛旅游等特色项目

  2013年7月初,全国首个“试水”旅游海岛开发的无人岛——大羊屿开始了岛上清表作业。按照陆续推进的方式,大羊屿将逐步开发建设游艇基地、海钓中心、天然游池、环岛观光、浮潜、摩托艇、婚纱摄影、小型会议等特色项目。

  2012年10月北京华美主题乐园项目落户大目湾新城,并特别针对长三角冬季滨海旅游市场的空白,设计增加了大量室内游乐项目,推出水上游乐、水上竞技、滨海浴场、康体健身、美食放松等多样化的体验选择。在这座袖珍版的“水上迪斯尼”里,人们能够在任何气候条件下,与海洋、沙滩零距离接触。

  早上穿着运动服去社区的健身房运动,你可以进行游泳、健身、水疗等。午餐,有时选择社区内提供的食物,也可以购买一些食材,自己在公寓内烹制。午睡过后是娱乐活动,或棋牌类,或看电影。晚餐过后,约几个差不多年龄的邻居喝喝茶,散散步。这是大目湾“亲和源”养生项目为老人们打造的普通一天,它正尝试着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

  城市静脉,倡导人与水的和谐共生

  5平方公里蓝色王国,9公里山海湖对望。作为一座滨海城市,水利系统的设计,既关乎水资源的储蓄,也关乎城市排水、防洪等需求。大目湾新城在拥有长三角首屈一指资源优势的同时,同样需要学习与水共处,更以城市与水的和谐共生为水利系统的终极设计目标。

  如今,滨海度假资源已日渐稀缺。大目湾立足资源优势,依托外海6公里天然海岸线、内湾18公里环湾岸线,以及五大主题浅水湾,倾力打造人造沙滩、渔人码头、海鲜餐饮、时尚购物、亲水平台、体育公园等40余个大面积、开放式景点,集聚阳光、沙滩、绿树、海风,十分适合日光养生。

  智者择水而居。一次性长远规划和没有工业项目的严格准入制,确保了大目湾成为未来长三角人居天堂的首选城市。大目湾以滨海、滨湾、滨河布局大规模水景,预留45%绿地覆盖率,50万平方米生态湿地,以及每天5万吨生态净化系统,让每一个地块都有河流经过,每一处居所都临水而建,为您精心打造360度临水全景观居住奇迹。

  城市动脉,多元方案构建生活便捷圈

  交通运输系统关乎人们在城市移动的方便性。如何用最少的能源,以尽可能不破坏环境的方式来满足交通的便利,有赖于城市规划思维的改变。大目湾新城的规划者坚持一种理念:如何让人们在任何时间都能更方便地前往任何地点。

  于是,人们可以观察到这座新城在交通规划上呈现的多元方案。以100%清洁能源公交车为优先出行方式,结合各区域特色倾力打造60公里游步道、30公里自行车专用道、10公里有轨电车,以及水上巴士、电动小巴、水陆两栖游览车等兼具旅游功能的慢行系统。更为重要的是,新城以300米为半径,科学配置城市每个独立区块在工作、生活、休闲、健康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使居民游客的一般需求能够在10分钟的便捷生活圈内得到解决。

  其中建设全覆盖的生态透水沥青黑色路面,是大目湾打造城市动脉的又一主题亮点。由于路面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较大的构造深度,不仅使降水通过路面回归到地下水系统,有效降低城市行车的噪音污染,而且能让城市路面始终保持冬暖夏凉,形成“雨季透水,冬季化雪不结冰”的安全驾驶模式。

  智慧低碳,溶于城市建设每个细微处

  利用滩涂地特殊地质资源开发浅层地热能,比使用中央空调节约电约30%以上;绿色节能型建材加强墙体的自然保温能力,使建筑始终处于让人体舒适的恒温状态。在结构设计上,较少采用垂直或水平的桁架,而是利用大量悬臂结构,营造采光充足的宽敞空间。目前,中国普天集团和中国移动集团两大世界500强企业,分别签约大目湾低碳、智慧城市建设。未来,地源热泵、雨水回收、低碳交通、低碳建筑、智能办公等绿色低碳设计和理念,将溶入到大目湾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微处。

  2013年8月中旬,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利用世界银行贷款2014—2016财年备选项目规划》,象山大目湾低碳示范城申请世界银行1.5亿美元低息贷款正式列入项目规划。

  从国家住建部“全国首个低碳生态小城镇示范项目”和“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到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55万美元赠款,再到世界银行1.5亿美元长期低息贷款,大目湾以滨海、旅游、低碳、智慧、宜居等国际化的创新理念和大胆实践,已经从一个滨海小县城的新区,一跃成为让世界注目的国际低碳生态城。

  高端名企,缔造家门口核心政商圈

  自2011年起的短短二年间,中国铁建、上海世茂、香港汤臣、邦泰控股、北京华美、中国普天、上海亲和源、浙师大等15家高端企业先后抢驻大目湾新城,他们或为世界500强,或央企,或上市民企,或实力型企业。今天的大目湾,已经形成了住宅、商业、办公、旅游、娱乐、教育、购物等多个领域的全方位开发态势,合同引资超过200亿元。

  与此同时,大目湾20个功能配套项目,以“三校五中心”为主,基本涵盖了教育、医疗、娱乐和养老等社会服务功能,满足新城居民更高层次的吃玩、购物、求学、就医等全方位需求。目前,浙师大附属大目湾实验学校和杭幼师附属幼儿园已落户大目湾新城,其打造全省一流的幼儿园及九年制一贯教育模式将成为吸引长三角青年置业者关注的核心点。

  随着宁波海关、商检两家单位将职工公寓楼选址在大目湾,2000余套高端住宅已被提前预购,大目湾吸纳人口的能力不断增强。品牌学校、医疗中心等配套不断跟进,未来三年内,大目湾新城将形成居住、工作、旅游、养生一体的城市姿态。而其剩余10平方公里的稀缺土地,正以每年30%的价位飙升,它预示着新城未来不可估量的增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