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尼会到习奥会,中美关系41年来曲折前进
中国四代领导人与中美关系
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至今41年来,中美之间有过甜蜜、也有过波澜,但在中国四代领导人的努力下,中美关系始终在曲折中前进。
毛泽东:
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
背景: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由于深陷越战泥潭,实力受损,在与苏联争霸的斗争中开始处于守势;而苏联则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奉行霸权主义的政策,并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从而对中国构成了更大的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969年12月,中美两国在华沙恢复接触。1970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过巴基斯坦传递口信:准备开辟一条白宫通向北京的直接渠道。同年年底,毛泽东会见美国作家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1971年4月,毛泽东主席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7月,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抵京访问。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开启了“改变世界的一周”的中国之旅。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之时,毛泽东已经重病缠身。但尼克松抵达北京不到3个小时,便受到了毛泽东接见。考虑到毛泽东的身体状况,原定会见时间只有15分钟,没想到,他们之间轻松活跃的谈话,竟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2月28日,中美双方发表了含有反霸条款的《中美上海公报》,宣告结束两国长达23年的对抗,中美关系真正破冰。
邓小平:
揭开中美关系新篇章
背景:1974年,尼克松就因“水门事件”提前下台。继任总统福特也未能实现中美关系的新突破。
台湾问题是中美建交的最大障碍。中国始终坚持中美建交的前提是美国同台湾“断交”,从台湾撤军,废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与美国在这一问题上僵持不下。
1977年,卡特入主白宫后,把同中国关系正常化作为了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
1978年,中美就建交进行了多轮艰苦谈判。关键时刻,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亲自参与谈判,终于一锤定音。
北京时间1978年12月15日,中美双方在北京达成了1979年1月1日建交的协议。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于1979年1月28日应卡特总统的邀请访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高级领导人首次访美。
作为第一位踏上美国土地的新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才能、胆识和风度备受赞赏,风靡了美利坚。
在华盛顿期间,邓小平与卡特举行了5次会谈。两位领导人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深入交换了意见,中美签署了科技合作协定、文化协定及建立领事关系和互设总领事馆的协议。双方认为,两国社会制度的不同不应妨碍彼此加强友好关系和合作。
邓小平此次访美后,中美之间的政治往来、经贸合作以及文化交流迅速开展,两国进入了一个蜜月期。
江泽民:
敲定中美战略伙伴关系
背景:1989年后,中美关系跌宕起伏,先后经历了多次重大危机,包括1989年后美国对中国实施全面制裁;1993年克林顿上台后对中国采取贸易壁垒政策,并制造了在公海拦截检查中国货轮的“银河号事件”;1995年李登辉访美,“台海危机”随后爆发;1999年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遭美国轰炸;2001年中美又发生了“南海撞机事件”。
其间,以江泽民为首的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遵循邓小平的处理原则——“中美关系终归要好起来才行”,逐步修复中美关系。
1985年李先念主席访美之后,12年间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国家主席没有再访问美国。1993年起,中美两国元首通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一多边场合多次会晤,打破了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僵局。
1997年10月26日,江泽民开启美国之旅。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中美两国将加强合作,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1998年6月,克林顿访华,中美元首在会谈中同意继续共同努力,向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目标加速迈进。次年11月,中美达成了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双边协议。
200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访华,与江泽民举行会谈。同年10月,江泽民再次访美。
此次访问中,江泽民应布什邀请,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克劳福德布什的私人农场举行了会晤。时任美国驻华大使雷德当时表示,两国在越来越多的问题上找到了共同目标和利益,频繁高层交流减少了误解。
胡锦涛:
厘清中美共同利益
背景:2005年9月,在中美关系方面,美国国务卿佐利克提出了“利益攸关方”的概念,主张应该以务实态度对待中国。
这一年,中美关系已逐步走向牢固。尽管中国军事威胁论在美国还甚嚣尘上,但随着当年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启动,美国国内对两国贸易赤字的问题讨论开始逐步缓解。中美双边贸易总额当年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
2004年11月,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布什在智利圣地亚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时举行会晤,就进一步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并商定2005年实现互访,开展中美战略对话。
2005年,布什在大选后连任,两国最高领导人一年三次会晤。布什11月访华的时候,与胡锦涛主席再次确认全面推进21世纪建设性合作关系。
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美。他在与布什的会谈中强调,中美双方不仅是利益攸关方,而且更应该是建设性合作者。双方一致认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美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共同战略利益,双方同意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两国关系,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
2009年,奥巴马总统上台执政当年实现访华,与胡锦涛主席及其他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
2011年,胡锦涛主席访美,使当时中美关系一度出现的动荡局面得到了控制。据美国媒体报道,胡锦涛访问期间,中美签订了总额达450亿美元的经贸协议。
本报记者 董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