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恩情我一辈子也报答不完

返回

妈妈的恩情我一辈子也报答不完

作者:□■吴振瑜 阅读数:0

  王阿仙是沈子琴的养女,虽然是养女,在仁和街道东塘村小环桥没有人不知道王阿仙二十年如一日,精心服侍瘫痪母亲的事,即使是结婚,即使是自己有了孩子,母亲永远是第一位的想法从来没变过。

“妈,我是抱养的?”

  那是一段艰难的岁月。

  1953年,王阿仙出生在东塘葛墩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中,姐妹四个中,她排行最小。就在她出生才4个月时,亲生母亲得了重病,最后扔下了三个姐姐和嗷嗷待哺的小阿仙,离开了人世。那时,光靠父亲一人怎么照顾得来四个年纪尚小的孩子,就在这时,王阿仙的姨娘沈子琴把她抱回了家,成了王阿仙的养母,从此开始了母女之间长达60年的缘分。

  几年之后不幸的事情再次发生了,阿仙4岁那年,姨父因肺病而不治身亡。一家三口变成了孤儿寡母相依为命。那是个搞集体劳动的时代,没有男人的家庭顿时显得单薄了,从此王家在生产队每次拿工分都是最少的,年底领东西也是最少的。

  在王阿仙的记忆中小时候家里很少有好一点的饭菜,就连过年家里也是略显冷清。但艰难的日子并没有让沈子琴放弃对阿仙的教育。在王家,母女每人都有专用杯子,用完之后洗得干干净净,这在农村是很少见的,每天家里都要收拾得井井有条,沈子琴教育阿仙做事情要有上进心,阿仙从来不能跟别的孩子一样去田里偷番薯。

  王阿仙稍微懂事一点后,一次沈子琴把阿仙叫到身边告诉了她是抱养的,“妈,我是抱养的?”王阿仙甚至有点不敢相信,在阿仙眼里母亲是天下最好的妈妈,含辛茹苦把她拉扯大,为了她30多岁守寡的母亲硬是没有再嫁,得知了这个情况后,王阿仙的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念头,要用一辈子好好的报答母亲,让她过上好日子。

  初中时阿仙的成绩很好,还拿到过4块6毛钱的助学金,在那个不收学费的年代,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奖励了。后来因为母亲身体不好,阿仙放弃了读书回到家里照顾母亲,就是那个时候村里的卫生队缺人,王阿仙进了卫生队,渐渐成为了一名赤脚医生。

回家问奶奶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走,转眼阿仙到了出嫁的年龄,母亲为她物色了生产队的一个小伙子,人善良踏实。后来王阿仙结了婚,生了孩子,可和母亲从来都不曾分开过。

  婚后的王阿仙和以前一样,家里的权力都交给母亲,大事小情都交由母亲做决定,自己的孩子也放心地由母亲教育,王阿仙的女儿王素惠说:“小时候奶奶从来不让我们跟其他孩子一样去割草喂羊,她怕我们背上经常压着箩筐而长不高,所以家里宁可不养羊。”

  平时孩子们一遇到什么事,王阿仙和丈夫总会说一句话“回家问奶奶”,在孩子们心中奶奶就是整个家主心骨,什么大事也都去问问奶奶的意见。孙女王素惠说:“自从自己懂事以来,妈妈总是以奶奶为中心,饭烧得越来越软,菜也都是按照奶奶的口味来做,而拿主意的事全家都会听奶奶的。”

  1993年正月初五下午,原本欢乐的新年被一件事情彻底打破了,当时王阿仙正在邻村走亲戚,女婿骑着自行车急匆匆地赶来让她回家,说奶奶摔倒了。王阿仙赶紧跟女婿往家里赶,原来老太太不慎跌倒在石板上,造成右边大腿处股骨头粉碎性骨折,王阿仙赶紧把母亲送到医院,心想不管怎样一定要把母亲治好。母亲一向是个坚强的人,即使是伤得这样重也一声没有哭过,不停地安慰阿仙不要紧。

  医生的一张诊断彻底击碎了王阿仙治好母亲的愿望,老太太的年纪太大了不能手术,也就是说从此以后老太太都不能下地走路了。直到现在一提起这件事,这位自己已经当了奶奶的农村妇女还是会泪流满面:“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没能治好我妈妈,妈妈对我的恩情我永远都报答不完。”

  母亲瘫痪在床后,王阿仙更是什么事情都要问过母亲的意思,为了不让母亲烦心,家里人都不在老人面前跑来跑去大声说笑。儿女孙辈,每天下班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老太太床前,叫上一声:“阿太,今天还好吗?想吃点啥?”孩子们买了什么稀罕的东西,自己不舍得吃要先送给奶奶尝尝。

  20年来,家里每每遇到什么大事小情,王阿仙和孩子们总会来到老太太床前,和老人说说,听听老太太有什么意见。即使是已经结婚多年的孙辈,回家问奶奶从来就没有在生活中停止过。

  60年来,沈子琴从照顾女儿到照顾孙子孙女再到重孙子,孙女说奶奶就是家里的主心骨,一句“去问奶奶”也是王阿仙对母亲最大的肯定。

报答不完的恩情

  1997年的夏天,那时的王阿仙还是一名纺织女工,白天在厂里工作,下班回到家赶紧洗衣做饭,照顾卧病在床的老母亲。由于长期处于疲劳状态,阿仙总是靠清凉油来给自己提神。那个夏天清凉油也没有管用,阿仙在厂里干活时右手不慎被纤经车滚简轧了进去,右手肩下骨折成了三节。家人心急火燎地把她送进富阳骨伤科医院,动了接骨手术,这时王阿仙想的不是自己的胳膊而是久病在家的母亲,没有自己在身边母亲能按时吃饭吗,上厕所时怎么办,如今自己也成了一个需要人照顾的病人,阿仙越想越急,但手臂伤得这样重医生说什么也不让出院。

  就这样,阿仙硬着头皮在富阳住了20几天就出院回家了,一边养着自已手上的伤,一边像往常一样照顾母亲,亲友们回忆起那段日子,王阿仙常常一只手挂着,另一只手做饭、为母亲洗脸擦身。

  最可怕的是冬天。南方的冬天又湿又冷,因为老太太常常大小便失禁,不能用电热毯,阿仙心疼母亲,就用热水袋给母亲取暖。一袋热水最多能热3、4个小时,每天晚上吃完饭,阿仙就在母亲床头坐到10点多,给妈妈换了热水后再睡觉。凌晨两三点,阿仙又赶紧起来下楼给母亲换热水,生怕母亲冻着。早上天蒙蒙亮阿仙会再为妈妈换一次热水,这才放了心,因为今天妈妈没有受冷。

  久病在床的老太太消化一直不太好,每餐饭阿仙总是换着样给母亲做。母亲吃多了肉会不消化,阿仙就为母亲做相对软烂的鱼肉,丈夫买来东塘三白潭的鲫鱼,阿仙就清炖、红烧、煮汤变着法儿地做,专捡鱼的肚皮肉给母亲吃。先放在自己嘴里,用舌头舐过确定没有鱼刺,再放回鱼汤里浸一浸入入味,然后慢慢送入老太太口中。

  但是毕竟母亲年事已高,大小便失禁是常有的事,有时每天要拉三四次,王阿仙索性拉过家里那张木制沙发椅,放在母亲床头,随时帮妈妈换裤子换被褥,为了不吵到母亲,王阿仙坐在妈妈的床头连电视都不开。

  如今母亲瘫痪在床已经整整20年了,这7000多个日日夜夜里,阿仙每天都给母亲做几次全身按摩,一两个小时就翻一次身。要是有时间阿仙几乎寸步不离,端屎端尿,从没有皱过一次眉。王阿仙曾经是东塘镇得胜村的赤脚医生,掌握一定的打针配药、望闻问切的基本医疗知识。这些年来母亲的身体都由王阿仙一手调理,母亲93岁了还在自己身边,阿仙觉得很幸福。

  母亲曾经不忍心地说:“阿仙啊,我这样连累你,还不如吃点安眠药睡过去算了。”阿仙说:“妈,这是说的哪里话,女儿伺候妈还不应该吗?”

  在走访完的几天后,笔者得到了老太太终因年事已高而离开的消息,王阿仙对笔者说:“这60年来母亲在身边就是依靠,我这一生中最内疚的事就是没把妈妈的腿治好,这20年照顾母亲还太短,妈妈的恩情我一辈子也报答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