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返回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作者:◎高仲泰 阅读数:0

  18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会见了回国观光的荣氏亲属,并和大家一起合了影。他们对彭真也是有所知的,文革之始,身为北京市委书记的彭真竭力和江青、张春桥、姚文元抗争,坚持不发姚文元这个刀笔吏批判京剧《海瑞罢官》的文章。毛泽东说北京市委是“独立王国”,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在第一轮中被揪了出来。他们被关押了多年,吃尽了苦头。罗瑞卿一时想不通,以死抗争,从楼上跳下来,摔断了腿。彭真说:“在旧中国,从事民族工业是很困难的。几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这里有荣氏家族的成绩。”他说,“荣氏家族对于发展我国民族工业的贡献,历史将会大书特书的。”

  荣尔仁说:“荣家的企业从创办到解放几十年内,一直是坎坎坷坷的,有几次,差点要倒闭,被吞吃掉。我们不是被敲诈,就是被勒索,父亲被警匪联手绑票,我本人也被绑过票。那时候办厂,就像是坐在火山口上。我曾多次对自己发狠说,不幸生为资本家。下辈子,宁可拉黄包车,也不做资本家。”

  “可你弟弟当了红色资本家,越当越有滋味。”彭真开玩笑说。

  “是啊!时代不同了,荣家小辈中,当资本家的还不少呢!像智谦、智健、智权、智美等,还是大资本家呢。特别是智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原来不做生意的,到了香港,白手起家,没几年就起来了,可说大器晚成。”荣尔仁说,“大环境完全不一样,像解放前那种样子,商人太难做了。社会太乱,官僚资本、恶势力横行不法,我们只能像小媳妇那样,整日胆战心惊,树叶掉下来都怕磕破头。吓怕了嘛!”

  荣氏亲属游览北京、西安、上海后,回到了家乡无锡,他们这些人的根就在这里。他们的祖籍是山东历城,从明朝起搬迁至无锡。荣氏近祖第十四世荣清秉性不愿做官,喜游历,细心考察各地风俗和风光。明正统初年,他从湖北沿江东游,经金陵至无锡,来到烟波浩淼的太湖边,被这里浩浩荡荡的湖光秀色吸引住了,便建巢定居了下来。荣清有三个儿子,分别为荣继先、荣承先、荣念先,为此,他们的居住地依次称为“上荣”、“中荣”、“下荣”。“荣巷”由此而来,数百年来繁衍成一个枝繁叶茂的大族。荣尔仁、荣毅仁领导小辈参观了荣巷的转盘楼等三处故居、荣德生生前建的大公图书馆,荣尔仁指着转盘楼说:“我们兄弟几人就是出生在这里的,也是在这里发蒙的。外面那两间老房子,一间是老祖屋,是你们的太公兄弟,也就是我和四弟的父亲荣德生和伯父荣宗敬出生的地方。还有一间已不太完整的楼屋是他们成亲的新房,那时,手里已有点钱了。你们这些人的根就在这里啊!”讲到这里,荣尔仁的声音有些哽咽了,透过朦胧的泪眼打量着转盘楼的每一个角落,一切是那样熟悉,又是那么陌生。儿时的记忆依旧鲜明,但物是人非,事过境迁,许多人已阴阳相隔,人间已发生沧桑巨变,就连这转盘楼也已成了部队的招待所。那幢荣氏兄弟结婚用的一楼一底的楼屋变锅炉房了。

  “这里就是厨房,有一个灶头,供着灶王爷,上面写着两行字,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我还经常往灶膛里塞草把烧火呢。”荣尔仁说。

  “我记得爹和伯父的书房里挂着不少字画,有一副对联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就是,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好像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两句诗。”荣毅仁回忆说,“现在看来,这就是他们办实业的一种思想,他们也是一直这么做的。”

  “我记得爹在抗战时还亲笔写了一副对联,心正思无邪,意诚言必中。”荣尔仁补充说。

  “这很有意思。这两句话可是爷爷的做人立业之道啊!”荣智健在一旁说。

  “是,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这可是我们荣家的财富传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荣毅仁大声对身边的子孙说,“你们要记住这些,爷爷有句名言,‘立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把他的志向说得更明白了,就是到今天,也一点不过时。”

  在荣巷西滨,竖有一块一米多高、三十厘米宽的石碑,几百年的风雨侵蚀,字迹已模糊不清,荣氏亲属都读不出写的什么。荣尔仁告诉大家:“这石碑是我们先祖荣清所立,上面镌刻‘天降山海’四字,这是荣清公的亲笔。这一带时常失火,所以他立碑镇火,这石碑又叫‘镇火石’,据说当时曾立了二十多块。我在外面几十年,原以为找不到,想不到这一块还在。这是祖先的遗物,说明祖上对自己的家园是苦心经营的。现在我们都不住在这里了,但你在哪里都不能忘本!”

  (精彩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