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四类医药耗材集中采购 一年节省1596万元

返回

宁波四类医药耗材集中采购
一年节省1596万元

市卫生局:省下来的钱,将直接让利给患者

作者:本报通讯员 陈琼 本报记者 周皓亮 阅读数:0

  本报通讯员 陈琼 本报记者 周皓亮

  采购标准混乱,流通领域中间环节多,层层加价,导致医疗耗材价格始终居高不下。

  据宁波卫生局统计,在住院费用中,医用耗材支出占比近40%。

  要破除“住院贵”问题,就必须把耗材价格降下来。

  昨天,宁波市卫生局公布,今年1月份,他们改变了原先由各家医院自行采购的作法,对手术室使用的四类耗材进行集中采购,使价格最多降了四成。

  卫生局表示,今后其他一些医用耗材的采购也会沿用这种方式。

报价最低的三家,谁降价幅度最大谁中标

  宁波市卫生局透露,此次集中采购的,主要是包括吻合器、疝补片、手术用止血材料和手术用防粘连材料4类医用耗材。

  具体采购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由107家供应商报名竞标,卫生局根据年销售额、国际国内认证资质、专利发明等指标,从中遴选了87家供应商。

  第二阶段,在市纠风办见证下,由专家们对品牌进行投票表决,产生41家供应商进入采购价格谈判阶段。

  第三阶段,卫生部门按照优质低价原则,最终确定了16家供应商的219种产品拟成交。

  据工作人员介绍,第三阶段也是宁波市集中采购与其他城市最大差异所在。其他城市一般采用价低者中标的方式,宁波市选出三家报价最低的供应商,然后再与他们砍价,谁的降价幅度大,谁就中标。

  “有些城市也砍价,但省下来的钱多补贴给医院,宁波直接让利给患者,因此价格低了不少。”工作人员说。

价格最多降四成,一年节省1596万元

  四类产品集中采购后,价格出现明显下降。

  卫生局表示,本次集中采购219个成交产品,其中,有61个进口产品和21个国产产品与宁波各医疗机构原采购的产品品种规格相同。

  这82种产品中,个别产品前后价格相差近四成。如云南德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产的可吸收纤维素类止血材料(5cm×8cm/片)成交价为285元/片,比现宁波几家医院原先的采购价格480元/片,下降了195元/片,降幅达41.8%。

  与宁波历史最低价格相比,进口产品价格下降的有60个,价格相同的有1个,国产产品价格下降的有20个,价格相同的国产产品1个,国产和进口合计平均下降12.31%。

  卫生局表示, 这82种成交产品,医疗机构上年度上报的采购总金额为3238万元,按本次成交价格同比测算为2752万元,降低了15.00%。

  以此测算,宁波医疗机构上报上年度4类产品采购总金额1.064亿元,按成交价格同比测算为9044万元,通过本次集中采购,可直接让利病人约1596万元。

集中采购方式有望推广

  同样的产品,医院单独采购和集中采购,为什么价格相差这么悬殊?

  宁波卫生局副局长说,医用耗材这个行业存在着不规范竞争,比药品更复杂:一是品种规格多,二是监管法律法规少,三是标准复杂,四是监管能力有限,五是使用环节中患者个体差异大。因此,相比药品,医用耗材采购难度更大。

  医用耗材价格虚高,严重损害了老百姓利益,反过来又造成医改控费困难、腐蚀医务人员,导致医患双方互不信任。

  这次由卫生局出面集中采购,减少了流通领域的中间环节,加之采购量和砍价力度大,价格因此能降低不少。

  卫生局表示,今后其他一些医用耗材的采购也会沿用这种方式。

不同地区医用耗材价格相差四倍

  在卫生局提供的集中采购工作小结材料里,记者发现,相同产品不同区域价格差异悬殊,有些甚至相差三四倍。

  如刚才提到的云南德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可吸收纤维素类止血材料(5cm×8cm/片),这次的成交价为285元/片,而在湖南某地区,成交价格为900元/片,在广东、海南等地区的成交价格则为798元/片,在省内其他地市集中采购价格为550元/片。

  青岛一家公司生产的可吸收纤维素类止血材料(4cm×4cm/片),此次成交价为158.4元/片,而在湖南某地区集中采购成交价格为631.8元/片。

  一种疝修补预裁补片(6cm×14.2cm),此次成交价为1954元/片,比浙江全省最低采购价格下降了1796元。此外,还有一种外科补片(PP2020)成交价为1000元/片,比省内平均采购价下降了60.94%。

  材料显示,杭州、温州、金华等地也实行了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价格具有可比性的85个进口产品和30个国产产品,全部低于省内平均成交价;其中进口产品平均降幅13.72%;国产产品平均降幅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