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张廷玉
康熙十一年九月初九安徽桐城籍的清朝大学士张英家出生了一个男孩,取名为廷玉。张英为官内敛自律,对张廷玉成长影响很大。
封建社会科举是正途,比现代高考的含金量更高,但在涉及本人和亲属子弟进退之时,张廷玉都能低调自律,谦让避嫌。康熙三十六年张廷玉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父亲被任命为全国进士考试的总裁官后,他主动退考,以避嫌疑。三年后的康熙三十九年,张廷玉再次赴京,考中进士,被选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来不断晋升,直至大学士,军机大臣。
雍正元年四月张廷玉被皇帝任命为顺天乡试主考官,主持北京地区的选拔举人考试。此时张廷玉家子弟数人及长女女婿姚孔在京乡试,张廷玉奏请皇帝下圣旨,自己所有亲属一体回避。
雍正元年十月殿试,任命阅卷官,张廷玉以子弟应试不能担任阅卷官为由,要求避嫌。雍正皇帝不答应,非得要求他参与阅卷不可。君命不可违,张廷玉遂与诸大臣秉公校阅,取定甲乙,照例将前十卷试卷进呈皇帝御览。雍正帝阅至第五卷,大为赞赏并要拔置为一甲。张廷玉以该试卷为其弟张廷珩的答卷,恳辞不可,雍正帝不得已只好点头命置二甲第。
雍正十一年三月殿试,张廷玉之子张若霭参试,考官们根据答卷情况,把他的儿子评为一甲第三名,为探花。得知这一消息后张廷玉固辞不允,坚决要求把名次往后移。
张廷玉身为大学士、军机大臣,兼管户部、吏部、翰林院,又担任国史馆和其他好几个修书馆的总裁官,工作十分繁忙。雍正皇帝经常召见他,一天至少召见二、三次,最多时每天不下十次。从内廷出来,到朝房办公,属吏请示和批阅文件常达几十上百之多。因此,他不得不经常坐在轿中批阅文件,处决事务。傍晚回到家中,仍然“燃双烛以完本日未竟之事,并办次日应办之事,盛暑之夜亦必至二鼓始就寝,或从枕上思及某事某稿未妥,即披衣起,亲自改正,于黎明时付书记缮录以进”。
张廷玉长期在皇帝身边服务,担负的又是机要文字工作,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因而处处小心谨慎,办事十分细致周到。他对北宋黄山谷(即黄庭坚,与苏东坡齐名,人称“苏黄”)所说的“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极其倾倒,表示“终身诵之”。少说多做,既是他立身处世哲学,也是他的为官之道。雍正赞扬他“器量纯全,抒诚供职”,乾隆称许他“在皇考时勤慎赞襄,小心书谕”。
雍正临终前,张廷玉与鄂尔泰等同时被任命为顾命大臣,并获他日配享太庙的殊荣。整个清王朝268年间,汉族大臣配享太庙者惟张廷玉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