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也会有仙人掌

返回

沙漠里也会有仙人掌

阅读数:0

  虽然有人说香港文坛出过三大奇迹人物,创作武侠的金庸,创作玄幻的倪匡和创作言情的亦舒,但仍改变不了香港被称为“文化沙漠”的说法。

  “文化沙漠”是香港文化人的自嘲。鲁迅曾在应大公报邀请赴港演讲中明确反对,“不可以这样说,即使是,也是可以改变的。”可以讹传讹,后来竟被文人们附会成是鲁老爷子的“发明”。

  香港人实在想甩掉这个标签,不仅仅是因为这几个字让城市的气质显得浅薄,而是当文化、艺术成为经济新热点时,一向敏感的香港并不愿意置身事外。

  于是,三年前,作为亚洲最大书展的香港书展,设立了“年度作家”这一称号,表扬他们对本土文化创作的贡献。

  从94岁的刘以鬯,到74岁的西西,再到64岁的也斯,无一例外,都是香港纯文学的作家。

  “这些年来,大陆的创作比较注重外在,注重写大时代;台湾注重内在,写内心,而且越写越深;香港呢,主要是写内在,但也不放弃对时代的言说。所以,香港文学走着它自己的路,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辉煌。”也斯相信,香港文学可以寄望于年轻人写出更好的作品。

  沙漠里也是会有仙人掌。

  而仙人掌成片之后,是否也会成为绿洲呢?   本报记者 王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