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的天才有得必有失

返回

钱报微博粉丝热议奇人 邵逸夫医院专家详解“怪病”

后天的天才有得必有失

阅读数:0

  本报昨日C5版《脑震荡后,他就成了音乐天才》一文在钱报微博引发热议,甚至有网友戏称希望详细了解这位奇人的身高、体重、脑容量、血型等细节,好复制这“神奇一撞”。那么,这赋予德里克·阿马托出色音乐才能的“后天性学者症候群”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除了突然间获得某种特殊才能外,这种特殊的病症是不是也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副作用”呢?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浙江微博医生”志愿团的杭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张力三。

  张力三说,后天性学者症候群又叫获得性天才综合征,目前医学界对这种病的成因仍在研究之中,有不少专家在学术论文中提到,这种病的发生与左脑受损有关。

  他介绍说,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其中一个是优势半球。几乎所有右撇子的优势半球都是左脑,而大部分的左撇子的优势半球也是左脑。左脑通常主管逻辑、语言、计算等能力,而右脑则负责情感、空间、艺术,左脑的功能是显性的,而右脑则是隐性的。绝大多数人的右脑潜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

  而后天性学者症候群的患者,就是由于外伤或疾病的原因,丧失了部分左脑功能,同时右脑功能突然得到了激发。1996年的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布鲁斯·米勒博士就在论文中提到,在对三名后天性学者症候群患者进行脑功能检查后发现,他们的右脑功能都得到了明显的加强。

  但张力三说,这种疾病的患者得到的并非只有才能,和先天性的学者症候群患者一样,他们因为左脑受损,通常会有很多其他功能被抑制。他在论文中看到过的一个1967年的病例,一个9岁男孩被子弹击中左脑后,出现了惊人的艺术天赋,同时也导致了右侧身体瘫痪及耳聋等残疾。另外还有一名68岁的老人,其艺术才能是伴随着痴呆症状出现的。

  本报昨天报道的那位音乐天才,也出现了头痛、头晕等明显的脑震荡后遗症,有时还会辨认不出蓝色。可见,这后天的天才并不是那么好当的。想“复制”“神奇一撞”的网友们,还是断了这个念想吧。  本报记者 董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