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的达人“萝卜”
![]() |
![]() |
记得刚上二年级时,班里转来一位毫不起眼的男孩——罗天宇。
他个子矮矮,小脸瘦瘦,平时总安安静静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同学们都叫他“萝卜”,有点埋在土里不会动弹的意思。
可是没过几天,这个“萝卜”就让我们全班同学刮目相看。每当老师一出数学难题,同学们正在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时,总有个声音会突然冒出来,“老师,我做完了。”仿佛他小小的身躯里,集聚了无数“数学细胞”。于是同学们又叫他“数学达人”。
看得出“萝卜”对数学非常感兴趣,经常和老师讨论各种题目,我曾经也凑上去听过,发现就像老师说的那样,“以罗天宇的数学能力,完全可以去上五六年级了。”不过最让我们大家佩服的是“萝卜”不光能把那些“拐弯抹角”的数学题一步步分析解答出来,还很少会粗心算错。
只要有“萝卜”参加的数学竞赛,无论校内校外的,他总能拿名次回来。今年暑假,罗天宇代表学校去北京参加“走美杯数学竞赛”,拿了全国一等奖。
别以为“萝卜”只有数学强大,他的语文也不赖,班里前几名中一定有他的名字。我常常在想:“萝卜”呀“萝卜”,要是你的体育再好那么一丁点儿,那你可真是“全科达人”了。
杭师附小小记者 李茗萱
校园流行
我的“樱桃结义”
现在校园里,不少同学喜欢模仿电视、电影的一个情节——结拜。
男生经常三五成群地学着结拜兄弟,女生互相结拜姐妹。
我觉得,我们这样的“结拜兄弟”并不是模仿电影要学坏,搞什么江湖义气,大人和老师不用紧张,其实某些时候对我们还是有好处的。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和另外两个同学特别要好,于是我先提出“结拜”,两人也同意,于是变成了“兄弟”。
我们是以学习成绩好坏来排名的,我们三个学习成绩都不错,可细细分的话,那就是我第一了。打那以后,我们经常互相学习,没过一个学期,我们三人的成绩都有一点提升呢!
记得今年暑假,6月29日那天是我生日,我免费获得了去富阳旅游的名额,我那两位“好兄弟”也幸运地被抽到了旅游名额(一个班3个名额)。难道这是天意?
那天,我们效仿刘关张三人,以樱桃代桃,进行结拜。我们三人的友谊就更深了,真可谓“富阳湖水深千尺,不及兄弟与我情”啊。
杭州卖鱼桥小学小记者
詹锦凯
校园达人
我的“拉瓜集团”
拉瓜是南方方言,意思是倒数第一、最后的意思。在四年级的时候,我和三位同学创建了一个“拉瓜集团”。
建立“拉瓜集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反向激励,让大家在做任何事时都要做到又快又好,不能当拉瓜。主要评选项目有考试拉瓜、作业拉瓜、上学拉瓜等。每当一次拉瓜,就在那个人名下记一笔,每周评出拉瓜之星,每月评出拉瓜之王。
在“集团”里,拉瓜成员们还有自己的职位,比如人力资源部、财政部等,还可以用“集团”名义交朋友,吸纳新的小瓜瓜。
最主要的拉瓜精神是:互帮互助。这点,小瓜瓜们做得都很好,有谁题目不会做,马上有小老师来辅导;有谁笔袋没带,各路援军立刻就到;有谁和同学闹矛盾了,小和事佬急忙来解围……随着“拉瓜集团”的日渐扩大,这样的“风景”随处可见。
有一次临近月末评“拉瓜之王”,大家你追我敢,都希望自己不要“中奖”,在保证自己不是拉瓜的基础上还帮助其他小瓜瓜们。比如一次中午盛饭时,小曹同学有事不在,小轩同学、小英同学和小辰同学争着帮他盛饭,最后只好一个盛汤,一个盛饭,一个盛菜。再比如有一次上体育课,小轩同学摔了一跤,小英同学和小辰同学一个向老师汇报,一个扶她去医务室……最后经过拉瓜组委会决定,本月没有“拉瓜之王”,并且还有5位小瓜瓜荣获“优秀小瓜瓜”称号。
现在,全班同学在“拉瓜集团”的带领下,又创建了其他类似集团。我相信,在“拉瓜集团”越办越红火的同时,小瓜瓜们的成绩也会越来越好。
杭州采荷二小小记者 谢贺英子
我们班的“打字机”
我是初一新生,凭着我对达人的理解,在新班级里扫了一圈,把目标锁定在宓姐身上。宓姐,真名宓婧琰,她是“写字达人”,字可不是一般地好看。
暑假摸底考时,我被老师委派分发作业。连发几本,字迹都不甚清爽,猛看见一本字迹隽秀的作业,便留意观察了一下。乍一看,这作业超乎寻常地端正工整,活像是打字机打出来的宋体。我不由得疑惑:“难道她是用打字机写作业的?”
随着对宓姐的日渐熟识,我才知道,宓婧琰的字确实是这般方正。正式开学后,她的字一直受到各任课老师的赞赏,也被我们所有同学羡慕。
又观察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宓姐写的字十分神奇。宓姐不仅会写宋体,有时也会冒出些楷体、幼圆之类的特殊字体,看来也别有韵味。她写英文更有魅力,在我们极容易写成“草书”的字母,她照样写得和打字机一样规整。
渐渐地,宓姐便有了一个绰号——“打字机”。我觉得很好奇:宓姐的字为什么会像打字机打的呢?
一次上学路上,我遇见宓姐就聊起这个问题。她笑了,“我以前写的字也不好看,去上写字班,开始也没什么效果。后来我也不知怎么搞的,就写成了这样子。”
宓姐真乃我们班的奇人也。我想,她的字之所以写得比我们好看,是因为她用心在写。用心了,没有什么是做不了的。
杭州采荷实验中学小记者 童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