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报道的事情,今天仍在发生
不做记者,我选择做一个“行动者”
邓飞,33岁,湖南沅江人,《凤凰周刊》编委、记者部主任,做了10年调查记者,被认为是中国最重要的调查记者之一。只是现在,我不知这样介绍他,是否仍然合适,因为今年起,他的身份有了些许变化。
“你觉得怎么说合适?”邓飞说,他自己也讲不清现在到底是什么身份。或许他的朋友,《南方周末》专栏评论员笑蜀对他的定义比较靠谱——公益事业拓荒者,公益项目创始人。
今年大概不是一个“慈善”年。红十字会因郭美美事件陷入信任危机,捐款额急降;“中非希望工程”又遭遇“是买卖还是慈善”的口水仗;杨澜、刘永好、陈光标……一个个公众人物先后受到质疑,牵出背后复杂的人际关系网。
今年大概是一个“公益”年。民间公益的红火不同以往,比如王克勤发起的“大爱清尘”,比如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我从不为筹集善款担心,我的工作只是告诉大家,我们将帮助什么人,为什么帮助他们,以及由谁去做、如何去做,请愿意帮忙的人参与,也请他们监督。”信息的透明度越高,进展就越顺利,邓飞说,有时候一个小规模的公益活动,从发起到完成募集都用不了一个小时。“然后我们将善款交给具体的执行人或团体,进行具体操作,并公布每一个进展,接受捐款人和公众的监督。”
说起正在做的事情,邓飞眉飞色舞,完全不像一个只睡了不到6小时的人。直到我问他,为什么决定不做调查记者,转型做公益?他突然沉默。
与许多正当年的记者一样,邓飞的大学时代,正是《南方周末》的全盛时期,他曾是《南方周末》的粉丝,受其影响颇深。做调查记者,啃硬骨头,是他的理想,他更一度视之为终身职业,一写十年。“直到我发现,十年前我报道过的事情,直到今天仍在不断发生,通过文字去影响读者进而影响社会,不如通过行动去直接谋求改变。”他说,中国不缺少写字的人,缺少行动者,于是,他选择做一个“行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