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聪明女人,不做愚蠢明星

返回

只做聪明女人,不做愚蠢明星

高材生明星:用实力征服好莱坞

阅读数:0

  本报记者 曹婷婷

  

  看过《社交网络》的人应该还记得,这部电影里有这样一段台词:“哈佛出了19个诺贝尔奖得主、15个普利策奖得主、2个未来的奥运选手、1个电影明星。”

  这个电影明星是谁?就是今年30岁的新科奥斯卡影后、《黑天鹅》女主角娜塔莉·波特曼。有趣的是,因为1999年至2003年在哈佛就读心理学,娜塔莉·波特曼还被《社交网络》的编剧阿伦·索金邀请来出谋划策,帮助还原Facebook诞生时哈佛校内的生活情况。

  一个门门功课都得A、只把表演当副业的哈佛高材生站在了俊男美女密度最大的奥斯卡领奖台上时,依靠智慧所获得的成功是那么美妙的事。

  看似浮夸的好莱坞依然是渴望头脑的,想起早几年《越狱》红遍中国时,男主角米勒最大的卖点就是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他的毕业论文“论《简·爱》与《藻海无边》中的重复与身份再造”也一再被人拿出来津津乐道。而梅丽尔·斯特里普在《穿Prada的女王》中表现出的无比强大的气场无愧于她耶鲁高材生的身份,相比之下,国内某时尚剧中有明显模仿迹象的“白发”时尚主编造型就只能用“雷”来形容了。

  不过与他们不同的是,娜塔莉·波特曼还有一个特点:童星出身。出生在耶路撒冷的她3岁随父母移居纽约,10岁被星探相中,并被推荐给《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导演吕克·贝松。在影片引起轰动后,娜塔莉·波特曼却果断拒绝了好莱坞,父母也支持她的决定。从4岁到13岁,她一直学习舞蹈、表演舞蹈。但在一夜成名后,她的父母却没有去帮女儿签各种合约,而是把她保护起来。

  当多少童星在成名后放弃学业甚至逐渐堕落时,她走了另一条路——接到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投身心理学。

  三十而立,娜塔莉·波特曼的成功绝不晚,而此刻经过多年修炼的她也到了无数仅靠脸袋的年轻人怎样都追不上的境界。难怪好莱坞不少新生代影星都不下一次表示,要做像娜塔莉·波特曼那样“品学兼优”的影星。

  演员最终拼的就是修养,这些修养包括人文功底、思维能力等,其实是任何行业的规律。最浅显的例子:娜塔莉·波特曼的心理学研究背景对她在《黑天鹅》中扮演人格分裂角色起到了很大帮助。

  “做个聪明的女人,而不是愚蠢的电影明星。”这是娜塔莉·波特曼对自己的要求,也成了她在娱乐圈具有代表性的名言,“当人们把你称为美女,你在他们心中就只剩下了外貌,你的人格魅力和智力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所以到哈佛学习对我来说格外重要,因为只有和这些异常优异的同学在一起,我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

  “看着新科奥斯卡影后的学历,不由想起还有拿到过奥运奖牌的科学家。唉,人家那里是科学家可以当女明星,咱这里是女明星当了专家……”这是微博上一知名时事评论员对此的感慨。

  也许我们更应该感慨的是,那些盼着儿女成名的父母们,你们忙着鼓励孩子靠整容来取悦这个社会时,是不是真的也该使使自己不太好用的脑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