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500件作品,“升级版”韩美林艺术馆重开大门
整面墙的《天书》等你猜
闭门4个月,近日,杭州植物园内的“升级版”韩美林艺术馆重新开放。比起之前,现在馆内的陈设大变样,目前展品共计1500余件。除原作品外,馆内新展作品500件,仅从数量就能感受这位杭州女婿对西湖的深厚感情。
出狱照最受关注 为练《天书》手指脱皮
“升级版”韩美林艺术馆总用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共设7个展厅,包括序厅、足迹、雕塑厅、绘画厅、陶瓷工艺厅、紫砂厅、综合艺术厅。另外,馆内新增设电脑、多媒体触摸屏、语音导览系统等设备,以及书吧、小卖品部等文化休闲区。
重开后,最受关注的是讲述韩美林生平的特别展厅,名字叫“足迹”。
“游客将在韩美林出狱照和手指缠满纱布的照片前驻足良久,爸爸妈妈们一定会告诉孩子‘你看,吃得苦中苦,才有大成就’。”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出狱照片是上世纪70年代拍摄的,韩美林当时体重只有36公斤,眼神却很坚毅。“学我韩美林吧!我时时刻刻都是一个快活的大苍蝇,这一生什么羞辱没受过?”韩美林曾在散文中写道。
另一张照片,韩美林笑意盈盈,十指却缠满纱布。“为了把《天书》写得更漂亮,韩老师天天在家里练字,大拇指和食指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这张照片拍的就是韩老师的手。”讲解员说。
涂鸦墙请你识《天书》 被戏称“古文字收容所”
在新增的500件作品中,包括绘画、书法、铜雕、陶瓷、染织木雕等。其中最大的要算进门那幅整面墙大的书法《天书》。
书法高2.7米,写满了类似云纹、动物等图案的“天书”。门外汉看看,挺像小孩子的涂鸦,可是,就是这些古文字曾经磨破韩美林的手指头。
韩美林很小就对古文字兴趣浓浓,一开始,他只是把从各处搜集来的古文字摘录在构思本上空白的地方,自己玩味而已。这些文字,连古文字学家都不知其音义。不过,韩美林并不关心它们的字音和字义,而是以一个美术家的身份,从形象美、造型美的角度,单单研究它们的字形。古文字各种奇奇怪怪、变化万千的形状中有灵感和启发。韩美林说:“看它形、养我画。”
1985年在香港,启功先生在看到了韩老师构思本上的这些“美人儿”之后,就开了个玩笑:“你这是在办古文字收容所啊,美林你就是这个收容所的所长啦!”
从那之后,韩美林加紧收集、动手书写,总共搜集到了3万多个这种古文字。“这面书法墙,就是从这些古文字中变化创意而来。因此叫《天书》。”
读者不妨猜一猜,这些文字怎么念?到底是什么意思?
“母与子”铜雕达到14件 刺猬的母爱让他震撼
在韩美林艺术馆中,几乎转个弯就能遇见一个相同主题的铜雕——在新增15件铜雕中,有6件的名字一样,都叫《母与子》,这一来,韩馆中的母与子系列铜雕就达到14件之多。大多《母与子》有意拉长了母亲的头发、腰身和腿部的线条,看起来婀娜多姿,宝宝小巧玲珑,就像妈妈身上刚刚掉下来的小肉球一样。对这些雕塑,韩美林还有一个颇为得意的有趣小记号——仔细看就能发现,绝大多数妈妈的大脚趾都向着脚背翘起,很用劲的样子。
韩美林为什么尤其钟爱创作此题材?
“这两年里,我做了几十件母与子的雕塑,呼唤人们不可忘记自己的母亲。”韩美林说,“纵观千年来诗词歌赋千千万,然思念母亲者鲜之又鲜……我做母与子,呼唤人们不可忘记自己的母亲。”
韩美林两岁丧父,小时候穷得连早饭都吃不起,靠嚼茶水店的茶叶渣儿填肚子,是母亲和奶奶“两个寡妇”含辛茹苦地拉扯兄弟3人长大,因此对母爱体会深刻。夫人周建萍说:“记得嫁给美林之前他问过我一句话:‘你孝顺父母吗’?”
韩美林创作“母与子”雕塑群还有一个渊源。
刚参军时,有一个工程师逮到了一只刺猬,说刺猬哭声像孩子。大家都说不知道。没想到这个工程师自己坐在凳子上,用凳子腿碾刺猬的小腿。刺猬大叫,凄厉的声音果然就像孩子在哭。这个残忍的场面令韩美林一夜都没睡着。
几天后,韩美林站岗时忽然听见咕咕的声音。一看,是一窝小刺猬,刺猬妈妈还躺在洞口外——就是被碾断腿的那只刺猬。小刺猬还在吃妈妈的奶,因为吃不出奶发出咕咕咕的叫声。原来刺猬妈妈已经死在洞口了。这只刺猬妈妈就是在临死前,也要忍痛爬回窝里给自己的孩子喂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