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洁琼:传奇人生,玉洁瑶琼

返回

雷洁琼:传奇人生,玉洁瑶琼

作者:本报撰述: 本报记者 潘虹 阅读数:0

  她是一位见证了中国百年巨变的世纪老人;她是著名的社会学家、法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去年9月12日,在她105岁的寿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代表中共中央到她家中祝贺生日,对她的一生给予高度的肯定,赞扬她“德高望重”,“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爱戴”。

  1月9日,她走完了106年的传奇人生,留下令人怀念的背影。网友纷纷留言道:“尊敬的老人,一路走好。”

  她,就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的雷洁琼。

  传奇人生汇入时代风云

  1905年9月12日,雷洁琼出生在广州一个华侨后裔的富庶之家。父亲雷子昌曾考取过清朝举人,因受到维新改良主义的影响,思想颇为开明。

  雷洁琼的一生跨越清末、民国和共和国三个时代。她不仅是国共两个时代的见证者,而且也是这两个时代的历史书写者之一。

  1919年五四运动,年仅14岁的雷洁琼,满怀家国情怀,奔走在南国广州的街头,登台演讲,振臂呐喊。

  1924年雷洁琼赴美国留学,随后入美国南加州大学学习。1931年她完成硕士课程。获得学位的当年,雷洁琼回国到燕京大学任教。

  1935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步步紧逼,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了,走向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成为知识分子唯一的选择。在“一二·九”的游行行列中,雷洁琼的身影引人注目,是当时的媒体报道的“学生游行队伍中唯一的女教授”。

  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在战与和的选择中较量。1945年12月,雷洁琼和马叙伦等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希望促进国内和平。

  第二年夏天,以马叙伦为团长的上海人民团体代表团,前往南京请愿。41岁的雷洁琼是请愿团最年轻的代表。雷洁琼后来被赞誉为“民主斗士”。

  1949年1月中旬,她和丈夫严景耀受马叙伦的委托,前往西柏坡中共中央所在地,与毛泽东彻夜长谈。雷洁琼认为自己“得到一次毕生难忘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1949年9月,雷洁琼作为民进的代表参与建国的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她站在天安门城楼,见证了开国大典的历史时刻。

  最喜欢的头衔是“教授”

  雷洁琼有着一连串的耀眼的头衔——

  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和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七届、八届、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十届、十一届名誉主席。

  雷洁琼晚年时这样袒露过心声:“说到底,我只是一个老教师。在所有的称呼中,我最喜欢教授这个头衔。我虽然做过一些社会工作,但我一直没有离开过教师岗位。”

  1982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成立,雷洁琼兼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虽然身居高位,但每逢给学生上课的那天,她都会早早做好讲义,认真讲课。

  雷洁琼早年的学生姚幼钧生前回忆:雷老师声音很大,那个时候还没有扩音器,就是有扩音器雷老也用不着,她声音非常高。不管教室有多大,不管你坐在哪一排,都能非常清晰地听到雷老的声音。

  告诫后辈“要自食其力”

  雷洁琼的侄子雷锡坤今年60岁,他父亲排行老三,雷洁琼排行老二,所以他一直称雷洁琼“二姑妈”。 雷锡坤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姑妈非常节俭,也不让我们给她送贵重的东西。”雷锡坤说,每次他和台山老家的亲人去北京看她,姑妈规定不得带其他礼物,只收两种家乡的物品,一是台山广海的咸鱼,一是开平的腐乳,其他的都不要。

  台山是著名侨乡,几乎每户都有海外关系。雷锡坤退伍后,看到许多朋友都移居海外,他也曾想过移民。姑妈听说后,对他说,中国未来一定会发展得很好,希望他能留在国内工作。就这样,他打消了移民的念头,回到家乡,踏踏实实工作,直到退休。 

  雷锡坤说,姑妈一直告诫他“要自食其力”。雷锡坤说,他们家族是个大家族,许多亲戚在海外,他和哥哥、姐姐都在家乡,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有人就说我怎么不好好利用关系。”雷锡坤说,尽管姑妈身居国家领导人高位,但一直跟他们兄弟姐妹说,“不要走后门”,所以自己也就牢记着不要“搞特权”。

  “GoodBye,广州!”

  广州台山市大江镇是雷洁琼的老家,即使是做了高层领导,雷洁琼依然会深情返乡省亲。

  2002年8月8日,一场滂沱大雨刚过,大江镇锦龙村的父老乡亲就迫不及待地来到村口迎候的雷洁琼。很多亲友希望和雷洁琼合影,由于人多,合影竟要分批进行。雷洁琼则亲切地向乡亲点头致意。

  在祖父、父母的遗照前,雷洁琼微颤着,虔诚地三鞠躬。后来,工作人员将雷洁琼坐着的轮椅车缓缓推出她的祖居时,雷洁琼示意工作人员再将轮椅推回到她父母的照片前。雷洁琼细细地端详着照片,沉默了很久。

  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人生,老人在此寻找温暖的记忆,感悟奋斗的历程。无论走多远,飞多高,活多久,在双亲的照片面前,老人依然似孩子,愿在父母慈爱的目光中,呆得久一些,再久一些。

  几天后,雷洁琼辞别广州。当时,广东省有关方面的负责人都亲自送行。当从宾馆乘车去火车站时,雷洁琼担心车队出行会扰民,低声地说:“太骚扰了!”惜民之情令随行人员感动。 

  一路上,雷洁琼恋恋地看着窗外的街景,听着有关领导的介绍。“GoodBye,广州!”当时97岁的雷洁琼就这样低语道别了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