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绝活,“浙”很精彩

返回

台州玻雕、宁波耍牙、温州瓯绣台湾精彩亮相

秀绝活,“浙”很精彩

杭州在台首设旅游窗口

阅读数:0

  “诗画江南 山水浙江”,这几天里,从台北到高雄,通过各种旅游说明会和街头的十辆公交大巴广告,浙江的美好印象深植台湾市民心中。在昨天的“2010高雄·浙江旅游说明会暨业界交流会”上,浙江各地特色工艺、绝活齐上阵,闻讯而来的台湾市民对浙江旅游燃起了极大兴趣。

  作为浙江代表团此行的特别礼物,此次我省将专门邀请台湾10所高校的800名大学生作为“文化旅游使者”来浙观光交流。

  绝活上阵,浙江旅游卖力吆喝

  继首站台北后,浙江旅游推介会来到了高雄,温州旅游推介会展位前,一位穿着刺绣衣服的中年人引来了很多人的注意,她就是瓯绣大师施成权,坐在花架前专注地绣着老鹰。年过五十的施成权技艺精湛,手指引着细细的绣花针灵活跳跃穿梭,各色丝线在她的巧手下时而化为雄鹰的翅膀,时而变成翠松、云朵,一幅雄鹰起飞图初现雏形。

  紧邻着的台州展位也不甘落后。作为吴氏玻雕创始人,吴子熊给坚硬通透的玻璃插上了艺术的翅膀:江南春早、花鸟鱼虫、八十七神仙卷,惟妙惟肖。

  更让台湾宾客眼前一亮的还有宁波展位前的“耍牙”。这是宁海平调表演中的一门绝活,与川剧中的“变脸”齐名,并称为“西脸东牙”。只见那位表演者口含四颗、八颗甚至十颗野猪獠牙,在口内,时而快速弹吐,时而刺进鼻孔,时而上下左右歙动,表演者同时还要唱、念、做、打。“真的很棒,有机会一定要去宁波好好看看。”一位高雄的市民赞叹不已。

  还有金华的婺剧、杭州的茶艺、余姚的姚剧……交流会场上,浙江各地将浙江山水美景、人文艺术向台湾来宾一一展现。

  台湾老人乐做家乡特约导游

  宁波旅游推介展台的推介资料做得非常细致详尽。有《宁波旅游线路手册》,还有宁波为此次台湾行特制的《一封家书》宣传册和动漫手册。

  一位操着浓郁宁波口音的老人在宁波展位前停下脚步,拿起台上的宣传册子,扶着老花眼镜细细地看了起来,还饶有兴趣地问起了路线。这位老人今年67岁,姓傅,祖籍就在宁波。傅先生对于浙江有着特殊的感情。从高雄地震局退休后,他就做起了“特约华语导游”。

  “我到过浙江的杭州、温州,明天我还要带一个团出发到杭州,去西溪湿地的次数已经不下5次了。”傅先生一脸的兴奋和自豪。他说,自从杭州和台北直航以来,一个多小时就到杭州了,台湾游客很喜欢到浙江旅游,他带的赴浙旅行团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杭州在台设首个旅游窗口

  为了让台湾游客更加了解杭州,杭州市旅游局已在台北市最中心的南京路上设立了服务中心,杭州成为大陆第一个在台湾设置旅游窗口的城市。

  “这个窗口除了形象展示,还会向台湾游客提供杭州旅游的咨询、订购等综合服务。”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副主任王信章表示,台湾是杭州旅游的成熟市场,除了常规路线外,杭州还针对台湾游客不断推陈出新,推出特色服务。如世博杭州体验之旅、杭州自由行、新概念旅游(3晚以上),等等。

  2009年,浙江接待台湾游客超过22万人;浙江赴台的游客达到13.5万人,超过大陆赴台游客总量的五分之一。今年以来,浙江赴台游客总量已近9万人。

  浙江旅游协会相关人士表示,在连续11年开展旅游交流活动的基础上,争取今年浙江组织赴台游客超过18万人。同时,两岸着力提升浙台“三通”水平,台州、基隆签署友好港协议,开通海上定期客运航班,为浙台旅游交流架起更便捷的通道。

  浙台12家物流企业昨日结对

  本报讯 台湾和浙江仅一海之隔,空中飞行距离一个半小时,航运距离最快8个小时,加上双方一年90多亿美元的贸易额,给双方的物流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看好这一前景,在昨天的“2010台湾浙江物流合作对接活动”上,浙江省物流与采购协会、杭州富日物流有限公司等浙江的6家物流协会、企业分别和台湾全球运筹发展协会、台湾康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物流协会、企业签订了6个合作项目。

  “台湾的物流发展得比较快,我们来是学技术学软件,最关键的是双方资源共享。”港口考察、同业交流之后,杭州富日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志明直言这次的收获不小。昨天,富日物流和台湾康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合作投资600万美元,在台北桃园机场附近共建一个物流基地。

  “浙江制造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台湾的农产品尤其是台湾水果、电子产品等在浙江市场空间也很大。双方对接后,可以互相利用对方的供应链和物流链,让优势产品顺畅地进入对方市场,同时物流成本上也可以相应减少。”高志明对合作前景充满了期待,很多合作细节就等着月底ECFA签署后逐步明了。

  去年浙江和台湾的贸易额达90.6亿美元,其中浙江从台湾进口达77.4亿美元。“在两岸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大背景下,浙台物流业合作与交流非常重要。”浙江省发改委主任厉志海表示。

  昨天签约的6个项目,涉及物流协会合作、共建物流基地、石化物流合作、国际货运合作等多个领域。

  本报首席记者 罗凰凤 发自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