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狮子:最猛的“企业史”生产商

返回

1.5亿的市场规模,它占据了四成

蓝狮子:最猛的“企业史”生产商

作者:本报记者 钟慧丽 阅读数:0

  写过《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等财经畅销书的作家吴晓波,研究经济史、企业史的吴晓波,正向创业者吴晓波转型。

  上周末他的“蓝狮子时尚书屋”在杭州正式开张,这是个“看得见西湖”的书店,注册资金100万大洋。“100万能亏挺久的”,吴晓波知道书店不赚钱,他需要的是一个文化客厅。2010年1月,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中国最具潜力中小企业”,吴晓波的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排名第75位。出版、读书会、阅读榜单、书店……蓝狮子财经出版的圈圈还在不断完善。

  开始瞄准投资理财类读物

  “鸡蛋三十年、鸭蛋三十年,你看过吗?”吴晓波书店的开张酒会上,一小朋友向我的提问充分体现了《激荡三十年》等读物的脍炙人口。如今蓝狮子的“团队”非常庞大。李光斗、许知远、叶檀、俞雷、胡宏伟等都成为蓝狮子签约作家,签约团队有80余人。

  2009年蓝狮子出版财经类图书60余本,营收6000多万。据吴晓波估计,“国内企业史、行业史读物大约有1.5亿市场规模,我们占四成。”

  “蓝狮子最早创办于2002年,那时候财经类的原创书很少,原创作品领域能突围的,大概首推企业史。后来我们也开始做公司案例,《大败局》就是这样诞生的。”

  这几年蓝狮子出品的书籍中,除了“鸡蛋”、“鸭蛋”外,《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道路与梦想——我的万科20年》、《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等也获得了相当多的关注度。企业史、企业家史与行业史,正是目前财经出版的重头。

  投资理财类读物,财经小说将成为蓝狮子继经济史、企业史后的下一个增长板块。蓝狮子的计划是,2010年出版80~100本财经读物,营收8000万以上。

  出版模式实现“产销分离”

  吴晓波告诉记者,这几年传统图书市场下滑严重,但他们却感觉财经类读物份额有增长,“这跟年轻读者群体兴起、经济环境变化都有关系”。

  “白领、大学生乃至70、80后的年轻企业家,是财经类读物的重要消费群体,他们文化水平较高,关心经济;现在国内中产阶级正在逐步形成,老百姓手有余钱开始理财,非常关心创业明星,关心财富积累。”

  财经读物市场在兴起,研究过许多创业成功失败案例的吴晓波,做出版做出了新意。蓝狮子与其他出版公司最大的不同,是不做渠道。公司现在跟中信、浙大等出版社合作,前者只负责选题策划和蓝狮子读书会的部分销售,后者负责印刷和渠道销售。

  策划既包含了思路格局,又包括作者库、人脉库。积累多年,在业界有一定名气后,“蓝狮子”逐渐成为风云事件制造者比较认可的出版机构。“如今,我们研究及创作过的中国公司达50家以上,包括万科、阿里巴巴、华为等顶级企业,及七天、新光等成长性企业。”

  记者手记

  思想本来就需要被贩卖

  上世纪90年代是大书店挤兑小书店,搁到现在被网络一挤兑,大小书店日子都不好过。互联网改变了知识和信仰传递的模式,产业化大轮滚滚而来,文化产业被一一碾过。

  出版人开始寻找全新模式。吴晓波也面临产业化与精品文化之间的纠结。“我不讳谈商业,思想本来就需要被贩卖”,他近期出的《吴敬琏传》引起了不小争议,吴敬琏原助理、出版过《吴敬琏评传》的柳红抨击其“媚俗拔高”,并质疑吴晓波“书仅仅来自对吴敬琏做的20小时采访,以及采访后三个月的写作”的创作方式。

  撇除“抨击”背后的多种原因,“企业行业名人史”虽然有市场,但为企业立传的人,能做到完全客观公正吗?吴晓波对记者的回答是,“我们坚持独立客观,我们的底线是决不说假话。”

  当然,要求一本书既有产业化运作,体现市场经济高效性;又要有社会批判性,有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还要感官刺激……这是个看似难以统一的命题。

  美国名人传记作家吉蒂·凯莉到处树敌,披露名人猥琐的一面。总统肯尼迪的遗孀杰奎琳、美国流行乐坛曾经的巨星辛纳屈、里根夫人南茜……纷纷被她盯上。虐待、勾结黑社会、婚外情、精神疾病等等丑闻纷纷被挖掘出来。

  揭露隐私或许不值得提倡,但凯莉的独特视角、狗仔精神、及受欢迎程度都值得研究。这或许就是文化产业化+独立创作的果子。

  本报记者 钟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