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纪念赵超构诞辰100周年

返回

他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份晚报《新民晚报》,一生写出400万字不朽作品

文成纪念赵超构诞辰100周年

作者:本报通讯员 雪微 摄影 雷忠义 阅读数:0

  昨天,是当代中国新闻泰斗赵超构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他的家乡文成县龙川乡,专门建造了塑有他铜像的赵超构文化广场,他的出生地故居同时对外开放。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民盟上海市委等单位在文成县联合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

  赵超构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著名杂文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林放式”杂文被誉为“见解精辟独到、观点鲜明正确、文笔幽默犀利,达到了中国报纸上艺术性短文、评论的新高峰”。出版著作有《延安一月》、《世象杂谈》、《林放杂文选》、《未晚谈》、《未晚谈二编》、《未晚谈三编》,去世后出版《赵超构文集》6册。

  他1949年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上海《新民晚报》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全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六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他曾先后7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被引为布衣之交,与中科院院士谷超豪、周谷诚等科学巨匠一同为毛泽东主席在上海知识界的好朋友。1991年,受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992年因病在上海逝世。

  2009年,赵超构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影响传媒发展六十大人物,并作为新闻界唯一代表被评为上海解放六十周年六十大人物。

  赵超构一生,有人称“三不朽”。“一不朽”,1944年访问延安,采写长篇通讯《延安一月》,客观、公正地报道革命根据地的真实情况,被誉为中国的《西行漫记》;“二不朽”创办新中国第一份晚报《新民晚报》,为国家新闻界贡献了成功经验,赵超构新闻奖是中国晚报界最高奖;“三不朽”,共写了400万字的不朽作品,业界普遍认为,像赵超构先生这样创作时间长、数量多,质量愈来愈高,实属国内外罕见。《人民日报》在赵超构先生逝世后刊登纪念文章时,引用一首诗“一笔曾当百万师,手不停椽至去时;铮铮雄文传千古,赤赤丹心照汗池。”对赵超构先生一生作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