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班岛美丽的背后
像在是印证“要得到就得付出”这句至理名言,去塞班岛有点累。
到塞班岛的第一天,我们得到的全是“付出”:下午两点多从杭州集合乘大巴奔上海。路上车多路堵,到上海机场已是傍晚时分了。晚上8时40分,我们乘上直飞塞班的“红眼班机”,6个小时后,在深夜降落。然后直奔码头,再乘上游轮,在大平洋上航行了1小时,风浪很大,船上不少人在呕吐。到天宁岛皇朝酒店后,便摇晃着身子进房门倒头就睡。到服务员电话“叫早”时,已是第二天中午了。
乘上一辆观光车,我们开始环岛游。把这个荒芜的海岛称之为战争博物馆一点不为过:几间千疮百孔的钢筋水泥碉楼上,弹痕累累。还有一些看似空阔的空地,却用铁丝网拦了起来,那是因为乱草丛中还有很多没有排除的炸弹和地雷。这些“无人区”倒成了很多野生动植物的“天堂”。而我们的观光车行驰的水泥路,则是二战时的飞机跑道。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颗被称之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就是在天宁岛装载后,在这条路上起飞的。不远处,当年储藏两枚原子弹的仓库遗址,至今还保存得很好。
与质朴宁静的天宁岛相比,塞班岛要显得繁华多了。当我们的船在塞班岛靠岸时,这里的喧闹和繁华,竟让我萌生了重回尘世的感觉。
从塞班岛最高处俯瞰岛屿四周的海特别有意思,深达1万多米的马里亚纳海沟的水是深蓝色的,而其它海域则随着海底珊瑚礁的不同的颜色变得色彩斑驳。海风从四面八方吹来,让人神清气爽。在这个小岛上,你可以租一辆吉普车作全岛自驾游,也可走进原住民村落,一边吃着鲜美的沙滩烧烤,一边欣赏妩媚动人的密克罗尼西亚女郎表演的土风舞。不用说,在塞班岛,最让人留恋的还是超高透明度的海水。潜水、海钓、冲浪、直升机、水上降落伞……数不胜数。
塞班岛在公元前约2000年就开始有人类居住。但对塞班岛的原住民查莫洛人来说,这个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岛,似乎从“被发现”之日起,就一直处于列强的你争我夺之中。1521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发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群岛后,当时最强大的西班牙舰队便开来了,不仅将这个群岛宣布为“永久领地”,还以西班牙皇后的名字将群岛改名为“马里亚那”。1898年发生美西战争后,日渐衰败的西班牙将北马里亚纳群岛卖给了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又从德国手中夺得了北马里亚纳群岛。
而我们在天宁岛和塞班岛上看到的,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军和美军激烈争夺该岛留下的历史创伤。1944年6月15日,美军开始进攻塞班,美国的战机用成千上万吨的炸弹和凝固汽油弹,将这个岛屿夷为平地,结果,日军指挥官切腹自杀,三万名守岛日军官兵大都战死,余下少数伤残官兵则从悬崖跳海身亡。
日本战败后,联合国将北马里亚纳群岛划给美国政府托管, 1975年经过全民投票,正式成为美国领地。而目前岛上的原始森林,则是这次大战后美国人用飞机播种形成的。
作为原住民塔加族的石屋遗址,其实是一组怪异的石头。两块巨大的长方形条石的边上,搁置着两块圆形石头,乍一看,就像一对夫妇平卧着;其后还有一块长方形条石上,搁着一块像一个拳头似的巨石。据考证,这组石屋遗址,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遥想当年众多原住民在这组石头上建房的热闹场面,真让人感慨不已:要是没有外来的侵略和占领,没有“外来文明”和“外来文化”的介入,这里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塞班岛上有一个叫侧面海滩的景点很有象征意义:站在海滩上,两边夹峙的礁岩分别有一高鼻凹眼的美国人和一个哭肿双眼的日本人的侧面像。尽管美国已从日本人手里夺走了这几个岛屿,但日本人倒像是这个岛屿上的主人。在几个日本军人战败后跳崖或跳海自杀的地方,都能看到日本人竖立的纪念碑和当时日军“抵抗米国侵略军”的介绍。——当地政府怎么能容忍在美国的领地上,公然把美国军队称之为“侵略军”,而把“宁死不降”的日本军人称之为英雄的现象存在呢?一位来自中国的导游告诉我们,尽管塞班岛已是美国的领地,但这里的人们似乎并不在乎这个,只要能促进旅游的人气,吸引更多的日本游客,他们就认可。因为,到塞班岛来的游客,还数日本人最多。
然而,战争是丑陋的,留在塞班岛和天宁岛上的战争疮疤是丑陋的,从“战争博物馆”这个层面上看塞班,美丽无比的塞班岛向人们展示的恰恰是丑陋。
征集令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别提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在人们眼中该是何等的精彩与绚烂。
带着相机,带上心灵,走读世界。我们需要你发现美的眼睛;我们需要你传递美的感悟。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旅程吧。
“走读”版征集稿件,字数2000~2500,文笔优美,同时提供5~8幅照片。发至邮箱1310315852@qq.com,请附上您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