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斑鸠来家筑巢孵蛋 “房东”天天在网上直播 一群网友热切关注
斑鸠夫妻来我家 小鸟昨天出生啦
本报见习记者 朱笑咪
冯骥才先生的散文《珍珠鸟》,说的是朋友送他一对珍珠鸟,在他家里生了个小鸟。冯先生在家写作时,小鸟不时从鸟笼里出来转悠,一开始小鸟对他警惕,但时间长了,小鸟胆子大了,逐渐飞到他的书桌上、杯子上,直到最后趴在肩膀上打了瞌睡。
宁波的设计师张学升,最近也有和冯骥才一样的美妙的经历。一对斑鸠来他家窗前的紫藤上筑巢,对张先生从警惕到信任,最后放心地在窝里孵蛋。
张先生以“风迁雨幻”的网名,在论坛上发布了《斑鸠飞来我家孵蛋记》,实时更新,不断有网友被吸引过来,最后大家就一起等着小斑鸠出生。
昨天,第一只小斑鸠终于孵出来了,张学升的帖子里一片欢腾,网友们纷纷留言表示祝贺。
10月26日 斑鸠夫妻很警惕
30多岁的张学升是个设计师,平日经常在书房上网,书房有窗,窗外有一丛紫藤。
上月26日,张学升忽然发现,紫藤上来了一对鸟儿。经过观察,他认出这是一对学名叫“珠颈斑鸠”的鸟儿。
和冯骥才家的小珍珠鸟一样,斑鸠夫妇一开始就对张学升是很提防的,停在紫藤枝上时,它们时不时地往窗户里面看几眼。
后来斑鸠夫妇胆子大了点,跳到张学升跟前,试探性地看他一眼。可当张看过去时,人鸟对视,鸟儿赶忙退开。
张学升努力压抑心中的惊喜,努力让自己变得淡定。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斑鸠夫妇不那么提心吊胆了。
11月1日 斑鸠夫妻开始筑巢
斑鸠刚来时,张学升就查了些资料,资料说斑鸠都是在秋天产卵的,张学升断定,这对斑鸠可能是来筑巢的。
果然,斑鸠夫妇经过几天的考察,选好了地点——靠窗屋檐下,就在张先生工作电脑的上方一米处,有一处枝杈,正好能托住一个窝。
11月1日,斑鸠夫妇就开始动工筑巢。
“我发现他们是分工合作,你衔枝,我筑巢,你啄食,我修窝……真是配合默契,不愧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张学升说。
经过几天的辛勤劳动,斑鸠夫妇的新居终于落成。
“看着他们入住,我真是特别开心,”张学升说,“我很感激这种信任。”
11月10日 斑鸠爸爸孵蛋经常逃班
11月10日早上,张先生像往常一样去看望斑鸠,发现已经有两个小蛋了,“原来那个胖胖的斑鸠是要当妈妈了。”接下来,斑鸠夫妇就要开始长达半个月左右的孵蛋过程了。
“斑鸠孵蛋时,夫妻俩是换班进行的。”通过观察,张先生发现,两个鸟儿大概2到3小时就会交班一次,一只孵蛋,另一只就出去寻吃的。交接班时,双方先是互相行礼,面对面站着,鞠三个躬,然后碰几下鸟喙。
“斑鸠爸爸爱偷懒,有时轮到他孵蛋时,他往往等不到斑鸠妈妈回来,就偷偷出去溜达了。”这时,张先生就偷偷拍下这些斑鸠蛋的照片。
11月20日 把斑鸠蛋捂在手心
上周五晚上,张先生在书桌前工作,没拉窗帘,斑鸠爸爸一直盯着屋里看。看着看着,它朝屋里飞了,粗心的它朝屋里飞,“砰”的一声,撞上了玻璃,直接掉楼下去了。
张先生赶紧去看个究竟。他发现,屋里的灯太亮了,灯光反射,从外往里面望,斑鸠爸爸就像照镜子一样,在玻璃里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斑鸠爸爸掉下去后,斑鸠妈妈就马上飞出去找了。
一小时过去,张先生翘首盼望,斑鸠夫妇还没有回来,天又下着雨,气温很低。“我真是担心,这么冷,斑鸠蛋会不会冻坏了。”张先生取下斑鸠蛋,捂在手心不停地呵气,当起了斑鸠保姆。
两小时后,斑鸠夫妇匆匆忙忙赶回来了,看到鸟巢里斑鸠蛋不见了,可急坏了,上窜下跳,东张西望。张先生赶紧把两只斑鸠蛋小心翼翼地放回去,这时,他看到斑鸠夫妇俩一起望着他,“他们是在感谢我呢!”
记者离开时,发现那只幼小的褐色小鸟伸仰着头静静地朝外望着。鸟巢是用干树枝垒成的,显得有点简陋,但阳光打在上面,小鸟看起来很安详很温暖。